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上民歌——咸水歌

水上民歌——咸水歌

水上民歌——咸水歌
摘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情。

河涌交错,水网纵横的水乡孕育了水上人家(疍民),水上人家在这种生活环境中又创作出了富有水乡情怀的水上之歌------咸水歌。

人在发展的历史中创造了文化,而文化在发展的历史中也影响着人。

了解、保护、传承、发展家乡的文化,有利于加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家乡人的凝聚力,为家乡的发展作出贡献。

因此,本文将从起源、发展、内容、特色、价值等方面详细介绍中山当地的特色民歌----咸水歌,最后讲述我与咸水歌的故事以及学习中的感悟。

望读者能因此产生共鸣,进而加强对自己家乡文化的了解,增强生活中的感悟
关键词:中山咸水歌;水上民歌;种类与内容; 艺术特色;价值与功能;保护继承与改革创新;咸水歌与我
一、咸水歌的简介
咸水歌,古称“疍家歌”,又名“沙田民歌”或者“水上民歌”。

广东水上居民被称做“疍民”,他们主要生活和流动于南海沿岸的咸淡水交汇区域,他们以广府方言演唱的歌称为“咸水歌”,意即喝咸水长大的人所唱的歌。

咸水歌是广东汉族民歌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流传于广东省中山、番禺、珠海、南海等沿海和河网地带的农民和渔民中,而中山坦洲则是珠三角地区咸水歌的代表区域。

它是当地汉族劳动人民在田间、基围、河堤树下自娱自乐和谈恋爱时唱的民歌,很有地方特色。

中山坦洲咸水歌极具代表性,因此,本文将围绕中山坦洲咸水歌展开。

二、咸水歌起源与产生原因
关于咸水歌的起源至今亦存在诸多争议,还没有定论。

第一个把咸水歌记载于典籍的是明代的文学家屈大均的《广东新语》中记载“诸疍以艇为家,是曰疍家。

其有男家未聘,则置盆草于梢,以致媒妁。

婚时以蛮歌相迎,男歌胜则夺女过舟。

”这里的“蛮歌”就是指咸水歌。

咸水歌不仅出现得较早,而且咸水歌还是外国人最早了解的一种中国民间歌曲。

鸦片战争前,一位英国商人对咸水歌十分感兴趣,于是专把其记录下来,编成书籍并称之为“中国情歌”。

从而使咸水歌成为最早走向世界的中国民歌之一。

至于咸水歌产生的原因与疍民的早期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疍民旅舟而居,大部分时间都在船上度过,受严峻的自然条件,如恶劣的天气状况以及有限的生产生活条件的制约,如缺乏娱乐措施。

所以,唱歌成为他们的表达情感、传递信息、鼓舞精神不可或缺的途径。

疍民终日在茫茫大海上劳作,缺乏与外来人群交往,歌声可以使他们宣泄内心的苦闷,驱除身心的疲劳,勇于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摒弃内向、保守的心理。

三、咸水歌的分类和艺术特色
依据不同的标准坦洲咸水歌可以划分不同的类型。

按照歌曲内容可分为“生产歌”、“生活歌”、“时政歌”、“爱情歌”和“叙事歌”。

其中生产歌多在劳作时所唱,以表达劳动情景及传授生产知识,而生活歌表现疍民日常生活及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

按歌曲的情绪可划分为“欢歌”和“苦歌”。

“欢歌”往往喜气洋溢,“苦歌”则催人泪下。

按歌曲曲调可
分为“叹”和“唱”两大类。

按坦洲咸水歌调式调性又可分为咸水歌、高堂歌、大罾歌、姑妹歌、叹歌、嗳仔歌、放鸭歌和担伞调等八个大种类。

下面详细介绍几个常见种类的特点:
1、咸水歌
咸水歌又分为短句咸水歌和长句咸水歌。

短句咸水歌每段由七字句或八字句组成,为上下句结构。

演唱形式以对唱为主,若为男女对唱,每一首歌均以“妹好啊哩”或“弟好啊哩’等称谓词作歌头衬腔,唱完上句后,以“好你妹啊啰嗨呀”或“好你弟啊啰嗨呀”作拖腔。

接唱完下句后,则以“啰—嗨”衬腔结尾。

这些特点在《对花》中都有体现。

长句咸水歌多用于叙事和抒情独唱。

其歌词结构独特,先以由两个叠词或两个联合词组构成的四言短句开头,接着交替运用四言、六言、七言或以上的句子,最后用短句咸水歌结尾。

2、高堂歌
高堂歌是举行婚礼“坐高堂”仪式是演唱的代表性歌曲。

高堂歌也有长、短句之分。

短句高堂歌一般每段四句,每句七字,适宜独唱,演唱时歌手可以即兴添加些活动词语,使其愈显生动、朴实。

长句高堂歌多用对唱,它是在短句高堂歌基础上延伸,通常在第二句之后加活动句,一般以加三句为宜。

高堂歌的唱腔有古腔和新腔两种,两种唱腔都没有称谓性词语作歌头衬腔,只用“啰嗬”等衬词唱拖腔。

3、大罾歌
罾指渔网,有大罾、小罾之分。

疍民在近河面劳动中歌唱自己的生活,而罾离不开他们的生产生活,大罾歌因此得名。

大罾歌以对唱为主,一方问另一方答,具有抒情功效。

《海底珍珠容易揾》是大罾歌的代表作品。

4、姑妹歌
姑妹歌融咸水歌、高堂歌、大罾歌于一体,以咏叹调为主。

它因每句唱词句尾的衬词都有“姑妹”或“兄弟”二字,故名“姑妹歌”。

姑妹歌均以“有情阿妹”或“有情阿哥”等称谓词作歌头衬腔,每段歌词后以“阿哩”拖腔收尾。

姑妹歌以即兴为主,先由男或女独唱,继而引起对方唱和。

5、叹歌(叹家姐)
叹歌是轻声慢语的吟哦低唱,感情内在含蓄,旋律平缓柔和。

叹歌一般用于以下三种场合:一是疍家婚礼前姑娘“哭嫁”时所唱,内容主要是姑娘感恩和惜别亲人,或自己独唱,或与母亲、朋友对叹。

二是由单人独唱,多为女性在丧礼或祭祀场合中以歌寄托哀思、祝愿和歌颂功绩。

三是应用于各种喜庆和逗乐的场合,以活跃气氛。

6、嗳仔歌
水乡妇女喜欢用“孭带”背小孩,称为“嗳仔”嗳仔歌。

它的曲调轻柔缓慢、节奏自由、韵律感不强。

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是妇女用于哄小孩的安眠曲,另一种是小孩子所唱的儿歌。

如《月光曲》、《摇啊摇》等歌。

从上述的详细介绍中我们可以大致得出咸水歌具有以下艺术特色:
1、歌曲大多以称谓开头结尾,予人一种亲切之感,富有人情味。

这种形式在其他中国民歌里非常少见,是咸水歌的一大特色。

2、形式多样的衬词穿插于歌曲之中。

主要有语气衬词,如:呀、阿、啰、哩、嗨等;重复衬词,即将某些字、词加以重复,自身不独立表现意义;惯用衬词,通常是固定词汇,现已失去原意。

这些衬词虽多但不啰嗦,富有韵味。

3、演唱喜欢即兴创作,疍民称之为“爆肚”。

咸水歌大多为口耳相传,演唱者在前人的积累中加入临场灵感创作出要有韵味的歌曲。

4、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如起兴、比喻、排比、直叙、夸张、对比、重复等等。

四、咸水歌的价值与作用
社会层面的价值:
1、有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振奋民族精神。

咸水歌活动聚集群众,激发群众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团结奋斗的精神。

2、有助于带动经济发展。

人民通过咸水歌去宣传自己,树立地方品牌,不仅推动咸水歌自身的发展还带动商业、旅游业、手工艺品业等的发展。

思想艺术层面的价值:
1、咸水歌可以陶冶人们的性情,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促进人们的道德感化,并且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

咸水歌一方面通过歌颂生活的美好使人们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另一方面通过批判现实的弊端来警醒世人。

2、具有语言美、韵律美、含蓄美、情景美、形象美的艺术美,具有极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五、咸水歌的保护继承与改革创新
咸水歌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影响深远。

它是中国民歌的一朵奇花,是岭南水乡民族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因而,保护和传承咸水歌是我们应当担当起的历史责任。

2006年5月20日中山咸水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们还要从多方面更进一步的保护和继承咸水歌并加以改革创新,使其迸发出更大的活力。

1、政府要积极引导,利用节日和各项庆典活动配合各地的风俗,组织群众开展咸水歌的相关活动,如“对歌”、“斗歌”等活动,拓展民歌的活动空间。

2、将咸水歌活动推上文化市场,开展以咸水歌为内容的文化演出,并结合旅游观光、商贸活动提高咸水歌知名度,扩大咸水歌的影响。

3、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给予咸水歌活动一定的经济支撑,保持咸水歌活动实现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4、鼓励建立民间自发、广泛的代代传唱和政府保护相结合的机制。

5、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改革创新。

改革时坚持破格不理格的原则,保留其原有特色的同时赋予其时代色彩,地方特色与时代特色相结合,达到雅俗共赏的艺术境界。

创新时要在尊重其艺术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借鉴其他的优秀文化,增加其艺术魅力与接受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