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加工贸易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一、引言加工贸易是一国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进口原料、材料或零件,利用本国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加工成成品后再出口,从而获得以外汇体现的附加价值。
加工贸易是以加工为特征的再出口业务,其方式多种多样。
加工贸易是以加工为特征的再出口业务,按照所承接的业务特点不同,常见的加工贸易方式包括:进料加工、来料加工、装配业务和协作生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工贸易得到很大发展。
加工贸易方式从来料加工到进料加工再到外商投资为主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其加工贸易产品结构和区域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
但在加工贸易迅速发展的进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二、加工贸易发展的理论分析当前,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加工贸易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成为一种以外企为主体,以进料加工为主要经营模式,以机电、高新技术产品为主要出口品,以发达国家为主要出口市场,伴以本地采购比重不断增加的贸易方式。
(一)加工贸易占对外贸易主导地位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对外开放的政策后,加工贸易在我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成为我国出口贸易额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1980年的进出口额381.4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仅16.66亿美元,仅占外贸进出口总额的4.4%;1995年的进出口额2810.6亿美元,加工贸易1321亿美元,占外贸进出口总额的47%;1996年的进出口额2899亿美元,加工贸易达1465亿美元,首次占据我国进出口总额的半数以上,之后一直稳据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
2008年进出口额25616.4亿美元,加工贸易10536亿美元,成功突破1万亿美元; 2010 年进出口总额为29727.6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11577.6亿美元。
图1 加工贸易占进出口总额比重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二)外商投资企业是经营主体我国的加工贸易起源于东南沿海地区的对外加工装配活动,早期主要以国内企业为主,由外商投资机器设备并进行生产管理。
这些企业挂靠在拥有外贸权的外贸公司下,由外贸公司负责其进出口手续。
20世纪90年代初,外商来华投资逐渐进入高潮,外商投资企业在加工贸易中的比重迅速攀升。
2010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额达16003.1亿美元,其中出口8623.1亿美元,进口7380亿美元,占全国加工贸易进出口额53.8%,稳据加工贸易企业中的主体地位。
(三)经营模式以进料加工为主加工贸易方式可分为来料加工、进料加工、来件装配。
来料加工和来件装配是一种盈利较小风险也较小的加工贸易方式,没有所有权转移,仅得到一点工缴费;进料加工盈利大风险大,拥有产品的所有权,经营单位自购料件、自销产品、自负盈亏,承担价格风险和销售风险。
早期,我国的加工贸易以来料加工为主。
随着外商投资企业纷纷进入我国市场,进料加工的比重节节高升。
1989年,进料加工超过来料加工成为加工贸易的主要形式,占加工贸易出口额的53%。
此后,进料加工比重不断上升,成为加工贸易的主要形式。
当前,进料加工贸易总额仍在不断扩大。
2010年,进料加工进出口额达9461.5亿美元,占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的81.7%。
(四)出口产品逐步向机电、高新技术类型转变我国早期的加工贸易主要集中在服装、纺织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
20世010203040506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9801985199019962000200520082010纪90 年代前期,电子、电气设备、办公用品、通信、计算机以及生物制药等高科技产业的中间品生产以及制成品的组装在东南沿海较发达地区开始发展起来。
1978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6.59亿美元,占出口总额6.8%。
1990年,机电产品出口11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17.9%。
1995年,机电产品出口438亿美元,占出口总额29.5%,机电产品替代纺织品成为最大的加工贸易出口产品,之后,连续16年保持第一大类出口商品地位。
2008年,机电产品出口8229亿美元,占出口总额57.6%;2008年以来,尽管我国外贸出口受到次级债金融危机、暴雪灾害、能源供应紧张和人民币升值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影响,总体出口增速明显回落,但机电产品出口仍保持平稳快速增长。
2010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9334.3亿美元,增长30.9%,占出口总额59.2%。
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3887.9亿美元,增长29.1%;机械设备出口3098.3亿美元,增长31.4%。
机电产品的出口市场已达225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居世界第一,新兴市场份额从26.1%提高到33.1%,增量占比超过40%。
1998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01.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11%。
1999年,我国开始实施“科技兴贸”战略,自此之后高科技产品出口贸易快速发展,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大幅提高。
1999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47亿美元;2005年,出口2182.5亿美元,同比增长31.8%;2007年,出口3478亿美元;2008年,出口415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29.1%。
2010年,出口4924.1亿美元,增长30.7%。
图2 机电类、高新技术类出口额和外贸出口总额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三、中国温州市加工贸易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50001000015000200001995200020052008201043810534267.582299334.3100.93702182.541564924.11484.72495.3762014286.515767.4(亿美元)机电类出口额高新技术类出口额外贸出口总额(一)中国温州市加工贸易发展现状1978年8月,广东省签订了第一份毛纺织品来料加工协议,在珠海创办了我国第一家加工贸易企业——珠海海鲜宪州毛纺厂,从此加工贸易在我国开始发展起来了。
到2008年的30年间,加工贸易取得了很大发展,其中:加工贸易出口总额从1981年的11.31亿美元扩展到2007年的6177亿美元,增长546倍,从占我国出口总额的5%跃升到50%以上;加工贸易进口总额从1981年的15.04亿美元扩展到2007年的3684亿美元,增长245倍,从占我国进口总额的6.8%跃升到38.5%以上;2008年1-10月,加工贸易出口累计5709.1亿美元,占同期出口总额47.5%,加工贸易进口累计3283.4亿美元,占同期进口总额的33.3%。
加工贸易已经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一种主要方式,它对扩大出口、促进就业和带动地区经济增长等方面的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加工贸易的方式和内容都有了许多新的变化。
温州市地处长三角,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也是中国市场经济起步最早、发展迅速的城市之一。
目前,浙江省温州加工贸易结构仍以纺织服装轻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从2003年到2008年的6年时间里,温州市外贸进出口总额从44.75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139.92亿美元。
从数据上看这成绩是值得可惜的,同时我们要发现加工贸易额的增幅不大,从2003年的2.38亿美元发展到2008年的6.69亿美元,仅增加两倍不到,远远不及其他类型贸易额的增长速度。
从2003年开始,温州市的加工贸易额呈现波浪式的增长,近几年的加工贸易额占出口额的比重一直在4%~7%。
(二)温州市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1.温州加工贸易产业基本处于国际产业增值链条低端环节目前,温州企业主要是作为跨国公司国际产业链中为其在下游产业开展加工或组装业务。
其制造业加工增值环节也主要停留在主要原材料和技术设备的加工生产阶段,零部件和原材料仍是大量依赖进口,尤其是真正体现技术水平和要素含量的设备和中间投入品更是严重依赖进口。
料件本地采购率低,国内产业链条短。
2.温州加工贸易中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比重大尤其在改革开放之初,由于过于注重短期经济效应和扩大就业率,加上我国环保法规的不健全,加工技术落后,在温州加工贸易的引进和发展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3.在温州市加工贸易中外资企业占据主导地位目前,温州加工贸易的经营主体是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在加工贸易企业中占80%,而本土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所占比重很低。
4.温州市加工贸易的地理分布较为分散,集群化程度不高其中,龙湾区、瓯海区、永嘉县、平阳县、苍南县、瑞安市、乐清市相对集中。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温州的地理位置,从行政地区划分图上,可以明显地发现以上几个地区都与东海相连,交通便利,进出口渠道畅通。
但各区域间的产业关联度较低,互补性较弱,无法形成有较强整体优势的产业集群。
5.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看似已经平息,实则余波未了,复苏之路崎岖不平。
温州的实业支柱首当其冲,而生产附加值低的加工贸易企业也自然不能幸免。
而且,近两年,欧美发达国家联手对中国企业实施反倾销等措施,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让温州加工贸易雪上加霜。
四、温州市加工贸易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相应对策(一)温州市加工贸易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产品定位不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较多目前,温州加工贸易的产业定位不合理,大多数企业定位在附加值较低、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在整个加工贸易价值链中,温州企业往往从事的是零部件的初级加工、装配,在价值链环节中比重较小,如温州加工贸易的代表性产业纺织业和打火机业,附加值只有3.1%和2.1%。
2.经营定位不合理,对外依存度高目前包括温州企业在内的国内企业,参与全球化的能力仍然很薄弱。
加工贸易的配套集中在外企,人员流动也主要发生在外企之间。
这样一来,未来温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主动权主要掌握在外企手里。
3.品牌意识薄弱,自主核心品牌缺失品牌的重要性在商业贸易中不言而喻。
目前温州市的很多加工企业品牌意识非常浅薄。
比如温州市的服装加工,都是贴牌生产,“为他人作嫁衣裳”,只能赚取微不足道的加工费。
4.产业链不完整目前温州企业的加工贸易集中在下游产业,对温州市中上游产业的带动作用小(二)温州市加工贸易的对策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带来国际产业分工的新格局,这无疑为温州加工贸易未来的转型升级带来新的机遇。
我们应该看清温州加工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抓住当前的机遇,解决问题,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1.加工贸易企业要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优化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如何促进加工企业形成自主开发、生产和制造能力,改变主要从事低技术含量的产业这一状况,是温州市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要优先解决的课题。
一是不断走自己开发、自主创新能力。
二是提高加工贸易深加工程度,延长增值链条、扩大产业聚集和辐射效应。
三是优化加工贸易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加工贸易发展先进技术和新型制造业。
2.创建自主品牌,增强品牌意识就目前温州市的加工贸易现状来看,企业必须创建自主品牌,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这对提升温州市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极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