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国际收支(1)
11%
调整幅度
-0.5% -1%
06年上调3次 7.5%开始
0.5%
0.5%
上调6次
0.5%
0.5%
0.5%
0.5%
1%
0.5% 0.5% 0.5% 0.5%
10次由 9%上升 至14.5%
0.5% 0.5% 第六章国际收支(1)
三、国际收支理论
1、价格—铸币流动机制(1752年英国经济学家大 卫。休谟)
“—”。
第六章国际收支(1)
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记入借方 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记入贷方
外汇收入大于支出,称顺差或盈余 外汇收入小于支出,称逆差或赤字
第六章国际收支(1)
3、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
经常项目(账户) 货物贸易:进口和出口,进出口均按FOB计价 服务贸易:运输、保险、旅游、金融、专有权的 使用费和特许费等
第六章国际收支(1)
第六章国际收支(1)
第六章国际收支(1)
第六章国际收支(1)
4、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判断标准:
自主性交易 , 或称事前交易 ,它是经济实体或 个人等出于某种经济动机和目的独立自主地进行的 交易 弥补性交易,它是指在自主性交易收支出现不平衡后 所进行的弥补性交易,又称为事后交易 理论上:自主性交易 ,实际上:总差额
本国货币供 应量减少
利率上升,投资减少,GDP下降 第六章国际收支(1)
国际收支顺差的影响
外汇收入 大于 外汇支出 外汇市场:外汇供给 大于 外汇需求
贸易磨擦
国内可 供资源 的减少
央行在外汇市场不干预
央行干预
本币升值
出口减少 进口增加
购买外币 外汇储备增加
抛售本币
本国货币供 应量增加
通货 膨胀
利率下降,投资增加第六,章国G际D收支P(1增) 加
导致人民币不断升值,自2005年7月以来升值 幅度达17%
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
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引发通货膨胀
3、我国国际收支结构调整策略
调整外贸结构,维持适度的贸易收支顺差。调整出口结 构,鼓励扩大进口
扩大对外直接投资,简化手续,减少审批环节;加强 对利用外资引导,鼓励节能环保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利 用外资。
其他
169 -41
2003 527
528 472 114 -58
2004 2005 1106 629
1107
531 197
379
588
678 -49
-40
2006 2007 100 735 40 31 60 704
602 1214 -675 187 133 -697
第六章国际收支(1)
2009
2010
2006 2498 2177 -88 117 292
2007 3718 3157 -79 256 387
服务
2009 -294
2010 -221
2011 2012
-616 -897
第六章国际收支(1)
我国资本金融项目状况
2001 2002
资本金融 348 323
资本
金融
348 323
直接投资 373 468 证券投资 -194 -103
第六章国际收支(1)
2020/11/27
第六章国际收支(1)
经济交易类型
商品、劳务与商品、劳务间的交换,即易贷贸易 金融资产与商品、劳务的交换,即商品、劳务的 买卖 金融资产与金融资产的交换 商品、劳务由一方向另一方的无偿转移 金融资产由一方向另一方的无偿转移
第六章国际收支(1)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
弹性分析论认为汇率变动所引起的国内外商品相对价格的改变, 能否促使进出口规模发生变化,主要取决于进出口商品供求弹 性对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机制作用。
以外币表示的贸易收支=出口商品价格*出口商品数量- 进口 商品价格*进口商品数量
第六章国际收支(1)
进出口商品供求的四个弹性: (1)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 (2)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 (3)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 (4)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
收入:职工报酬和投资收入
经常转移:政府间的转移和私人的无偿转移
第六章国际收支(1)
资本金融账户
资本账户: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 买/出售
金融账户:直接投资(10%):股本投资、收益 再投资和其他投资
证券投资:股本证券和债务证券
其他投资:贷款(贸易贷款和银行贷款)、货币和 存款
第六章国际收支(1)
第六章国际收支(1)
美国经常项目逆差为什么能维持?
第六章国际收支(1)
标准的凯恩斯理论
• Y=C+I+G+(X-M) • Y=C+S+T • X-M=(S-I)+(T-G) 如果S>I,则X-M〉0(贸易收支顺差) 如果S<I,则X-M〈0(贸易收支逆差)
第六章国际收支(1)
第六章国际收支(1)
3)当ℇx +ℇm <1时,贬值导致出口收入下降,而且出口 收入的金额小于进口支出的金额.贸易收支进一步恶化。
J曲线效应:
顺
(时滞)
差
时间
逆 差
第六章国际收支(1)
3、吸收分析法
(X-M)为贸易收支,设X-M=B (C+I+G)为国内吸收,设C+I+G=A
B=Y-A,
第六章国际收支(1)
如果:Y>A;则B >0,国际收支出现顺差 Y<A;则B < 0,国际收支出现逆差
净差错与遗漏
统计资料不完整 统计数字的重复计算和漏算 统计资料的来源不同
总差额: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净差错与遗漏
储备及相关项目
该项目借贷记录的方向与总差额借贷记录的方向相反,
即储备及相关项目 ”;如果总差额为逆差,则储备及相
关项目记为“+”
第六章国际收支(1)
第六章国际收支(1)
第六章国际收支(1)
1、概念
是在一定时期内 (通常是1年)一国与其他国家间所发生的国 际收支按项进行目分类统计的一览 表,它集中反映了该国 国际收支的具体构成和总貌。
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理与记账方法
凡引起本国外汇收入的项目,亦称正号项目 (Plus Items), 记入贷 方 ,记为“+”
凡引起本国外汇支出的项目,称负号项目,记入借方,记 为
价格政策和直接控制,又分为三种组合:金融政策与价格
政策,金融政策与根法则:
一国政府要实现一个经济目标,至少要使用一种有效的 政策工具;要实现N个独立的经济目标,至少要使用N 个独立有效的政策工具.政策工具的数目至少要同政策 目标一样多,这就是所谓“丁伯根法则”
蒙代尔政策搭配
米德冲突:(1907—1995)
如果单独实现一项政策,容易引起内外部平衡之间的冲突。 例如,一国经济停滞与国际收支逆差并存,若仅采取扩张 性政策,虽可缓解经济发展不振.但国际收支逆差状况会 因扩张政策的推行而加剧如果单独实现一项政策,容易引 起内外部平衡之间的冲突。
米德把国际经济政策分为三类:金融政策(财政和货币)、
5、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
外汇缓冲政 策 财政货币 政策
汇率政策
直接管制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本币升值
税率
政府支出 法定准备金率 再贴现率
本币贬值 外汇管制 贸易管制:奖入限出
第六章国际收支(1)
时间
08年10月15日 08年09月25日 08年06月25日 08年06月15日 08年05月20日 08年04月25日 08年03月25日 08年01月25日 07年12月25日 07年11月26日 07年10月25日 07年09月25日 07年08月15日 07年06月5日 07年05月15日
单位:亿美元
2011
2012
经常项目 2433
3054
1361
1931
资本金融 1985 项目
净 误 差 -414 与遗漏
储备资产 -4003
2260 -597 -4717
2655 -138 -3878
-168 -798 -966
投资收益 -157
182
-853
-574
第六章国际收支(1)
2、国际收支顺差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通过QDII,扩大对外证券投资
第六章国际收支(1)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1/27
第六章国际收支(1)
调整前
16.5% 17.5% 17% 16.5% 16% 15.5% 15% 14.5%
13.5% 13% 12.5% 12% 11.5% 11% 10.5%
调整后
16% 16.5% 17.5% 17% 16.5% 16% 15.5% 15%
14.5% 13.5% 13% 12.5% 12% 11.5%
第六章国际收支(1)
2、弹性分析法 弹性分析理论由剑桥学派创始人,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 在1923年首次提出“进出口需求弹性”的概念,1937年英国 经济学家琼·罗宾逊以此为基础系统地提出国际收支弹性 论.又称弹性分析法。以后,1944年美国经济学家勒纳以此 为基础研究出货币贬值影响贸易收支的进出口商品需求弹性 的临界值,正式提出马歇尔一勒纳条件,这一条件构成了国际 收支弹性分析理论的核心。
第六章国际收支(1)
4、政策配合分析理论
政策配合分析理论经济学家蒙代尔于1962年提出的,以后英 国经济学家米德(Meade),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澳大利亚经 济学家史旺等人又对这一理论有所发展补充。该学说主张一 国在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时要兼顾到国内、国外经济两个方 面,既要达到内部平衡,也要达到外部平衡,不能顾此失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