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商银行支农服务工作座谈会

农商银行支农服务工作座谈会

江华农商银行支农服务工作座谈会为了更好的支持三农发展,履行好服务三农金融主力军的作用,江华农商行中心分理处召开了本次支农座谈会,下面我先向大家汇报一下江华农商行开展的各项业务情况:一、江华农商银行金融服务情况(一)江华农商银行基本情况。

江华农商银行立足三农发展,围绕农业、农村、农民,深耕三农市场,树立了“做江华人民自己的银行”的战略愿景,坚持“扎根三农,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理念,坚守“支农支小”的战略发展定位,回归本源,专注主业,努力做好新时代农村金融主力军,在服务三农中壮大自身实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截至2018年12月底,各项存款规模达157亿元,各项贷款规模达95亿元,存贷款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50.88%、64.65%,个人存款客户88万户,累计发行银行卡189万张,江华农商银行还全面代理辖内水、电、气代收业务和社保卡、新农保、养老金等各类社保基金以及政府各项补贴的发放工作,辖内几乎没有不与农商银行打交道的住户,真正做到了江华人民自己的银行。

(二)“三农”信贷需求情况。

从农业发展方面来看,近年来国家支持三农的力度日益加大,土地流转政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政策、现代农业政策相继推出,农村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也逐步走向深入,催生了大批新兴农业生产主体,如家庭农场、规模化的种养大户、专业化的合作社等,经济的发展、市场主体的活跃必然衍生出新的金融需求。

从农村发展方面来看,随着农村耕地、宅基地、林权等生产要素的确权,以往沉睡的资源被逐渐激活,缓解了农村“无物可抵”的融资困境,刺激了信贷需求。

从农民发展方面来看,随着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农民的金融消费观念也逐步转变,进城购房、自建房、购车、子女教育等资金需求日益旺盛。

综合分析“三农”发展现状,“三农”市场是有信贷需求的,而且需求结构更趋多元化,需求的层次更高,需求量更大。

而反观银行在信贷供给、金融服务方面还存在盲区,有些农民有信贷需求时,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银行,而是一分两分的高利贷,这也是我们银行应该反思如何进一步提升服务质效,提升客户体验,要把游离于银行体系之外的信贷需求纳入银行服务中来,让更多的农户享受到现代金融带来的便利性、实惠性。

(三)客户分层与信贷产品对接情况。

“客户有需求,我们没门槛”“没有不能准入的客户,只有不同资质的客户”“为不同资质的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是我们农商行行的营销理念。

为更好的对接客户需求,我们对客户进行了分层、分类,提供针对性的信贷产品与服务,在全面满足客户信贷需求的同时,提升客户的获得感与满意度。

信贷产品主要是福祥便民卡、福祥福民卡,信用卡。

便民卡主要具有五大优势,一是一次授信、循环使用,随时可以提款,随时可以还款,按天计息,按季结息,在江华农商银行任意网点签约开通手机银行,现在还可以在手机上随时随地提款。

客户申请之后,由客户经理入户调查,集中评定、符合条件当天即可办理,最终实现“客户有需求、我们没门槛”的办贷理念。

(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情况。

做好金融扶贫,体现着一个银行的政治责任、政治担当,江华农商银行借助信用工程建设,结合“家庭银行”商业模式,扎实开展金融扶贫工作,精准带动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针对从事种养殖的贫困户,我们做好分类梳理,结合贫困户自身情况,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做到应贷尽贷。

一是助力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模式。

对于有技术、有项目、有劳动能力的单个贫困农户,鼓励其用扶贫贷款自主发展产业。

按照“扶贫小额信贷”相关办法对其发放扶贫小额贷款,针对贫困农户的特殊需求,从准入门槛、担保方式、利率优惠、还款期限等方面帮助贫困农户发展产业脱贫。

至4月末,已为辖内建档立卡贫困户办理授信963户,授信金额7192万元;发放各类扶贫农户贷款528户、3495万元;先后考察120家扶贫生产经营主体,授信金额10101万元;成功发放“富民生产贷”114户,贷款余额9287万元,带动1573户贫困户。

(五)支持乡村振兴开展情况。

乡村振兴战略既是推动“三农”发展的重大战略谋划,也是植根于“三农”市场江华农商银行的重大机遇,我行根据中央、省政府以及省联社工作指导意见,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进行全方位对接,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目前,我行正在与各镇(街)政府、村两委签订战略合作全面框架协议,明确双方的支持重点,共同做好乡村振兴。

一是强化信贷支持,助力产业兴旺。

江华是农业大县,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因此我行紧紧围绕金融服务支持现代生态农业这一重点,丰富金融产品,创新服务方式。

二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助力乡村文明。

全面推广信用工程建设,选取村风村貌良好,村民守信意识强的村庄,开展“信用村”“信用户”的评定工作,为每个农户建立诚信档案,实行“集中评定、批量获客、整村授信”,持续扩大信用评定和授信覆盖面,逐步实现“两个100%”。

对信誉好、主动按期还款的农户在贷款额度、期限、利率上给予优惠,对不讲诚信的贷款者公开曝光,切实营造出“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舆论氛围。

三是净化信用化境,助力乡村治理。

针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客户,江华农商银行专门推出了不良贷款“复活”政策,对有不良记录但有还款意愿的,根据不良贷款形成的年限,给予利率上的优惠,减小付息压力,为自己洗白,重新享受信贷资金支持。

对恶意逃废债的失信人,江华农商银行加强与司法机关的信息共享和工作联动,建立跨部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深入开展依法保护银行债权活动,依法打击逃废银行债务和其他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切实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六)普惠金融开展情况。

一是加强渠道建设。

推进农村金融服务点建设。

依托村委、社区、党员活动中心,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点建设,构建起以银村共建为前提、以农村社区为平台、以电子银行为渠道的村级基础金融服务体系,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填补乡村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真空”。

我行现有农金员582人,农区建成了119个标准化农金点和苏堂、朝城、燕店、妹冢4个离行式自助服务点,在城区建设了11个社区金融服务点和7个离行式自助服务点。

以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增强服务覆盖,全面开展“农村金融服务双百覆盖工程”,大力布设农金通、农惠通、存取款一体机等自助机具,电子机具行政村覆盖率和存取款一体机乡镇网点覆盖率均达到100%,实现“村村通、人人懂”。

同时,加强乡镇网点“智能化”改造,加快自助填单机、智能柜员机、自助发卡机等职能设备布设,实现为广大农户提供更便捷、更高效、更低成本的普惠金融服务。

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网络。

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布局农村消费金融服务场景,以“家庭银行”商业模式为依托,以“线上+线下”联动为支撑,以“智e购”平台为载体,大力发展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微信银行等,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立体化交易网络,满足村民多样化需求,打造乡村金融服务生态圈新格局。

二是做好金融教育。

持续开展“践行普惠金融,筑梦美丽乡村”公益活动,通过金融知识问答、文艺演出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广大农户普及基础性金融知识。

借助“金融知识进万家”、“金融知识宣传月”等活动对金融知识进行多方位、多渠道的宣传,提高农户的金融业务知识和综合素质。

目前,已举办6场“践行普惠金融,筑梦美丽乡村”公益活动,开展“金融知识进万家”等活动130余次。

创新教育形式,开展知识大讲堂。

如4月26日,在县委组织部的安排下,江华农商银行向全县5000多名村两委成员做了现场报告,利用大讲堂这种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形式,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江华农商银行的基本情况、网点、人员、产品、渠道、工具。

对当前农民关心的账户安全、手机银行业务进行了重点讲解,将银行业务概况为“11、22、33、44、55”10个方面,“11”:每个家庭成员一定要选择1家“主办银行”,享受专业的、综合性的全产品服务;每个人一定要开通1个手机银行,手机银行就是银行业务可以通过手机处理,是由个人下载的一款安全便捷实用的小软件,运用手机即可办理账户查询(余额查询、明细查询)、资金管理(定活互转、“月月高升”、通知存款)、转账汇款(行内转账、跨行转账、手机号汇款)、代缴代付(话费充值、水电费缴纳)等各项金融业务。

“22”:每个人最好拥有两2张银行卡,一张是拥有金融功能的社保卡,全县现有制作完成的60万张,拥有102项功能,是一张带头像的银行卡,一张是拥有信贷功能的福民卡,也是一张超级信用卡;每个人至少有2套终生不变的密码,一套是纯数字密码,一套是字母加数字组合密码。

“33”:每个家庭住户至少要有3类账户,包括全功能、类似保险柜的一类账户,用于日常消费、理财,类似抽屉的二类账户和用于零星小额支出,类似零钱包三类账户;每个人一定要熟悉3类服务渠道,包括ATM(CRS)机、POS 机和农金通。

“44”:每个人一定要熟悉4类金融业务,包括存取款、转账结算、代收代付、信贷理财;每个人一定要熟悉农商行的4类金融服务人员:支行行长、客户经理、厅堂柜员和农金员。

“55”:无不良记录、无高息借贷。

三、营销服务网络建设情况“相信大数据、依托互联网、打造快银行”,是江华农商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和同业竞争,支撑信贷结构调整的重要战略部署,而客户信息是事关战略成败的关键因素。

对此,我们及时调整发展战略,树立了“大快小高、决胜未来”的发展理念。

在科技层面,做“大数据”。

创新转型的焦点和优势是“大数据”,以高质量“数据资产”为基础实施风险管控,以高质量“数据资产”为核心推进“快银行”建设。

在服务层面,做“快银行”。

银行间的同质化是永恒的,差异化是暂时的。

在信息时代学习他人、复制他人可以说是信手拈来,“秒复制”“秒抄袭”可以说是习以为常,最为关键的是提供服务的速度。

行业的竞争不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谁行动快捷,下手主动,谁就能抢得先机。

在客户层面,做“小客户”。

有决心、有胆量、有能力,想做“小客户”、敢做“小客户”、会做“小客户”、做大“小客户”,下沉服务重心,做零售、做普惠。

在发展层面,做“高质量”。

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放弃“快速做大”情结,开展“质量兴农、质量兴行”行动。

“实”字当头,干“实事”、保“质量”,通过精细化服务,成就价值。

农商银行在客户服务中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在业务发展中开发了多种系统,搞大数据建设缺少的不是数据与系统,缺少的是数据整合、挖掘的综合性系统平台,以及适用于每名客户经理、理财经理操作的服务平台。

江华农商银行立足于自身实际,持续整合科技资源,创新优化“六大系统、两小工具”,集中优势力量构建零售业务转型全矩阵系统平台。

“六大系统”是指发卡系统、贷款操作系统、我的客户平台系统、微信快速办贷系统、信贷流程监测系统及信贷档案集中管理系统;“两小工具”是指信贷自动审查工具及贷款操作系统与省信贷管理系统数据对接工具(简称“数据对接工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