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长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PPT课件
长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PPT课件
于是,2007年,我们宣布白鳍豚已经灭绝,国外媒体说,这是第 一个由人类行为导致灭绝的鲸类动物
最后一只白鳍豚“淇淇”
今天孩子们能见到的白鳍豚……
• 闪光的“中华鲟”!
中华鲟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是我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 。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远在公元前1千多年的周代, 就把中华鲟称为王鲔鱼。中华鲟属硬骨鱼类鲟形目。鲟类最早出现 于距今2亿3千万年前的早三叠世,一直延续至今,生活于我国长江 流域,别处未见,真可谓“活化石”。被称为“水中熊猫”。成体 的中华鲟体大而重,雄体一般重68—106公斤,雌的130—250公斤, 据称,最高的记录竟达 500公斤
水体酸化 土壤酸化 破坏生态 腐蚀建筑物
工业酸性 废气排放 汽车尾气
水质下降
工业废水
危害人类健康 生活用水
破坏生态
植树造林 退耕还林
退耕还湖
调整能源 结构 达标排放
污水处理 达标排放
• ①加强水土流失地区的防治工作。主要是保 护好现有森林,积极封山育林与退耕还林, 严禁开垦大于25°的坡地,已开垦的陡坡耕 地逐步退耕还林还草,25°以下的坡地改修 梯田,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地和人工 草地。开展小流域和山区综合治理,调整农 业结构;改良土壤、推广免耕法等农业技术 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 我国覆盖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湖南、 湖北、江西、浙江、江苏和青岛等省市部 分地区,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公里的酸雨 区是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我国酸雨区面 积扩大之快、降水酸化率之高,在世界上 是罕见的。
• 以重庆、贵阳为代表的西南酸雨区酸雨污 染有所减轻;华中酸雨区(湖南、江西等省) 酸雨强度有所增加;华东区特别是浙江省酸 雨污染进一步加重;华南酸雨区的珠江三角 洲地区酸雨污染加重。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保护
白鳍豚
白鳍豚(bái qítún),在长江里大约生活了2500万年的白暨豚,是 中新世及上新世延存至今的古老孑遗生物。白暨豚是鲸类家族中小 个体成员,是世界上现有5种淡水豚(拉河豚、亚河豚、恒河豚、印 河豚、白暨豚)中存活头数最少的一种。由于数量奇少,白暨豚不 仅被列为中国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12种最濒危动物之一。原属 淡水豚科,20世纪70年代末,根据中国科学家周开亚教授的建议, 单独设立了白暨豚科。 鲸目白暨豚科白暨豚属的唯一种。 她比大
因中华鲟特别名贵,外国人也希望将它移居自己的江河内繁衍后代 ,但中华鲟总是恋着自己的故乡,即使有些被移居海外,也要千里 寻根,洄游到故乡的江河里生儿育女。在洄游途中,它们表现了惊 人的耐饥、耐劳、识途和辨别方向的能力,所以人们给它冠以闪光 的“中华”二字。
长江上葛洲坝和三峡大坝阻断了中华鲟繁殖洄流的通道,中华鲟在 长江失去了产卵繁殖的场所;现代工业的排泄物对海洋、江河水体 的污染,对长江的生态造成了阶段性影响……
中华鲟野生个体的总量逐年减少,2005年后每年只能捕到20尾左右 了。现在在长江里,很难再寻找到长江白鲟了
中华鲟,会不会成为第二个白鳍豚?
黄河对长江的呼唤
思考
目前,长江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
这样的水你敢饮用吗?
严 重 的 水 土 流 失
长江上游重点水土流失区包括“四大片”:金沙江下游及毕节地 区、陇南及陇南地区、嘉陵江中下游、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
• ③环境污染加重。长江沿岸工业及生活废水 年排放总量约130亿吨,约相当于全国污水 排放总量的三分之一,废水造成的经济损失 估计每年达100亿元以上。许多城市自来水 水源已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影响饮用水质 量。一些水厂取水口被迫移向江心。无锡、 苏州等城市近年来已多次因水源受污染,自 来水被迫短期停产,影响城市居民生活及工 业生产。
生态环境问题
• ①水土流失。长江上游地区经济较落后,人 们为了眼前利益,毁林开荒、陡坡垦殖,造 成森林面积不断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壤 退化、土地肥力下降;水库淤积,降低了水 库发电,灌溉和防洪效益;河道淤塞,导致 通航能力下降;中下游江河、湖泊淤积,加 剧了洪水灾害。
长江中下游的洪涝灾害பைடு நூலகம்
1998年特大洪水,农田受灾面积2229万公顷(3.34亿 亩),成灾面积1378万公顷(2.07亿亩),死亡4150人, 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551亿元
长江流域内省市污废水排放量
怪异的雕塑
思考
你知道酸雨怎样形成的吗?
酸雨影响范围日益扩大。酸雨是大气受污染的一种现 象,通常将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如 雾、露、霜等)统称为酸雨。酸雨可导致水体、土壤 酸化,对植物、建筑物造成腐蚀性危害。20世纪80 年代以来,我国酸雨影响地区从西南扩展到长江流域 广大地区。目前,长江流域及其附近受酸雨影响严重 的地区有:华中酸雨区,它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范围 最大、中心强度最高的酸雨区。西南酸雨区,是仅次 于华中酸雨区的酸雨污染严重区域。华东沿海酸雨区, 它的污染强度低于华中、西南酸雨区。
小结:长江沿江地带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 ①水土流失 • ②洪涝灾害严重 • ③环境污染加重
还长江地区本来的面目
思考
面对种种严重的环境问题,你有什 么好的办法和建议?
环境问题 危害
产生原因
治理对策
水土流失 湖泊减少 酸雨
水体污染
土壤退化 河道淤塞 洪涝灾害
生态恶化 洪水灾害
毁林垦荒 滥砍乱伐
围湖造田
熊猫更古老
20年前,人们说白鳍豚有300头,上世纪80 年代初期,长江中下游 尚有400 多头白鳍豚,1986 年约为300 头,1990年不足200 头, 1995 年不足100 头。1997年鄱阳湖和洞庭湖及其主要支流,共发现 白鳍豚13 头。1999年,在采用同样方法只分别发现白鳍豚4 头。 2000年,我们和六个国家科学家采用最先进的仪器,对长江流域进 行了最严格细致的搜寻,在有些昏黄的江面上,20天过去了,我们 没有搜到一只白鳍豚,连江豚也很少见!
为18.9万km2,年均土壤侵蚀量为8.8亿t。
• ②洪涝灾害严重。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洪涝灾害 频发区。1949年以来,虽然修建了大量水利 工程,但洪涝灾害仍然不断发生。1998年长 江洪水,受灾面积约100万平方千米。经济损 失严重,湖泊淤塞、围垦,造成调洪能力降低, 河道防洪能力减弱,加上防洪工程标准低,年 久失修,险工隐患多。因此,加强水利建设, 从根本上防治洪灾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