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害生物科普知识讲座

有害生物科普知识讲座


第三点不可以擦香水:
使用含有芳香味的洗发精或除汗剂, 可別上山或进入植物区. 也不要擦有
防体臭的香水; 就可避免胡蜂的攻击.
第四点尽量能够穿长袖长裤的衣服上山或进入植物区,可以保护身体. 尽量不 要穿短裙穿短裤, 应该戴帽子以避免胡蜂攻击. 帽子有時候也可以避免洗发 精的芳香味道吸引胡蜂, 也是上山前要特別注意.
a
5
人被攻击后的情形a源自6人受伤后留下的疤痕
a
7
2、红火蚁对动物的伤害
动物误入蚁巢,蚁群也会对动物发起攻击。 动物会非常疼痛,个别会足部发炎也可过 敏致病。
a
8
3、对道路及广场的危害
将石板路下的沙子搬运走,形成空洞,造 成石板松动。
a
9
4、对园林植物的危害
红火蚁食性杂,既可吃土壤环境中土栖的 动物如蚯蚓,也吃农田害虫,还会取食作 物的种子、果实、幼芽、嫩茎与根系,影 响作物的生长与收成,造成巨大的经济损 失。
发现在很高树上的蜂窝,像“葫芦包” 样,只有两件要做:一是远离;二是报告相
关部门。
a
36
毒蛇
全世界3000种毒蛇中仅约15%被认为对人类 是有毒的。中国的毒蛇有四十余种,多分 布于长江以南的广大省份。每年都有许多 人被毒蛇咬伤,咬伤的部位以四肢为最常 见。
常见的有 眼镜王蛇 眼镜蛇 银环蛇 金环蛇 竹叶青 等
a
4
红火蚁有什么危害
1、红火蚁对人的伤害? 红火蚁腹部末端有螫针 ,红火蚁爬上人
体皮肤后会螫叮,并注入毒液,使人产生 火灼伤般疼痛感,随后出现如灼伤红肿, 并出现白色的小脓泡。若脓泡破掉,则常 常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个别由于多次螫 叮会出现全身过敏反应。我市还没有出现 因红火蚁伤害致死事件,但我省已有几例。
下了前来一探究竟的巡逻蜂,不论死亡与否,其残留的费洛蒙 (pheromone,生化信息素、激素之意)就会吸引其他的巡逻蜂注意, 进而引发攻击。
3、人群行走时的脚步与地面的震动,会造成筑巢与地底的胡蜂群的 躁动与不安,常常还未见到巡逻蜂,就遭遇到蜂群大举出动。
4、带些盐味的汗(血)水、唾液、水果的香味、肉类的残余味道, 也会吸引肉食的胡蜂注意。
黄、棕三色相间,有的也呈单一体色。胡蜂为群居杂食性昆虫,食性广, 最嗜食甜性物质。雌胡蜂腹部6节,末端有由产卵器形成的螫针,上连毒 囊,毒液便由此分泌,毒性较强。人被胡蜂蜇过后会产生过敏性昏迷,
如不及时救治就会因呼吸系统或是肾脏系统衰竭而死亡。胡蜂在蜇人后 与蜜蜂的区别就在于其大多会将毒刺缩回,可再继续蜇人。
有害生物科普知识讲座
卢玉华
a
1
什么是有害生物
是指危害某一特定范围内的物质,使其遭受侵害 并造成经济损失的昆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等 有害生物。
我园的有害生物是指危害我园的展出动物、园林 植物、建筑物、仓储物资,特别是危害我园的游客 和员工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的一切生物。如:蚊 子、苍蝇、蟑螂、跳蚤 、蜈蚣、老鼠、野生毒蛇、 红火蚁、白蚁、马蜂、野猴、野猫及薇甘菊等杂 草,还有更可怕的“禽流感”、口蹄疫等.
A. 发现疑似蚁丘:发现有高于10公分以 上的蚁丘,或有大规模沙堆状的蚁丘,可 初步怀疑为入侵红火蚁。 B. 发现大量褐红色蚂蚁:发现地面上 有越来越多的褐红色蚂蚁。 C. 被蚂蚁螫叮后有火灼伤般疼痛感, 继而出现搔痒红肿、脓泡,可怀疑被入侵 红火蚁螫叮。
a
13
如何避免被攻击
在野外发现蚁巢时,注意不要去破坏它, 特别要注 意,千万别挑开蚁巢!还要注意避免踩到红火蚁 所筑的特殊隆起蚁丘。 若踩到蚁丘(不管是不是 红火蚁),看到有大量蚂蚁涌出,请务必快速离 开现场。
a
10
为什么红火蚁会伤人?
多种蚂蚁受攻击或意外爬上人体皮肤都会 螫叮,使人产生刺痛感,但由于族群数量 少影响不大。但红火蚁则不同,它繁殖速 度很快,数量巨大,成熟蚁巢的蚂蚁个体 数可达20万至50万只,且蚁巢多位于开阔向 阳的地方,巢体易受外来破坏,人不小心 接触蚁巢往往会遭受大量火蚁螫叮而受到 伤害。
a
31
避免受伤害的原则
第一个原则就是远离, 不要主动攻击胡蜂。 行走時,要注意四周环境,如果有胡蜂出現,要赶快绕道行走。因为胡
蜂本身不会主动攻击人类,这样就不会遭到叮伤。
第二个原则尽量能够穿著白色衣物或顏色灰暗的衣服,因为胡蜂不会注意白 色。
胡蜂喜欢那顏色鲜明且具有芳香味的花卉植物; 所以我们到山上或植物区 时不穿顏色鲜艳的衣服;否则常常会吸引胡蜂到我们身体周围; 很容易就遭到攻 击。
{昆虫膜翅目中细腰亚目针尾部的总科就通称为胡蜂,胡蜂俗称马蜂、黄 蜂,昆虫纲(Insecta)、膜翅目(Hymenoptera),胡蜂科(Vespidae), 其中又分为胡蜂(虎頭蜂hornet)(Vespinae)、长脚蜂(Polistes)和狭腹胡 蜂(Stenogastridae)三个亚科。现在全世界已知的胡蜂约有5000种以上,中国
今天重点讲红火蚁、马蜂、野生毒蛇等可危害游 客和员工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的有害生物。
a
2
什么是红火蚁
红火蚁属于昆虫纲膜翅目蚁科家蚁亚科火 蚁属,是高度分化的社会性昆虫,常见工 蚁大小约3~6mm,红褐色,形状与家里常 见的小黄家蚁相似,但比小黄家蚁大 。
a
3
为何会有红火蚁?
红火蚁是一种外来侵入昆虫,原分布于南 美洲巴拉拿河流域 (包括巴西、巴拉圭与阿 根廷)。1930年左右入侵美国并扩散至13个 州,2001年红火蚁成功地跨越太平洋,入侵 新西兰与澳洲,近年在我国台湾发现有红 火蚁。我国红火蚁来源可能是通过物品交 流意外传入。我市2005年被农业部确定为红 火蚁疫区。
a
32
治疗措施
应该尽快处理伤口,吸出毒汁。如果局部红肿,应该立即 检查伤口内有无毒刺遗留,如有,应该小心将其拔出,吸 出毒液;可用生理盐水或1∶5000高锰酸钾液冲洗。 另可以内服或外用南通蛇药。一般轻症病人,可以内服扑 尔敏或氯雷他啶或西替利嗪。局部可外用氨溶液,或风油 精,也可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膏或艾洛松膏。如果皮肤容 易过敏,不要用风油精。
5、春季与秋季是各类蜂群繁殖与迁巢的季节,会扩大巡逻领地,性 情较为凶狠的时刻。 如果在其巢穴附近活动,都会引起蜂群的攻击。
a
30
如何自救:
如果已经遭到群蜂攻击,此時应迅速臥倒或是蹲低,並拿 起衣物或易拋之物品,在空中旋转一、两圈后,立刻往下 风处拋去,蜂群在找无目标后,会追逐並攻击此物品,趁 着这个空档,再迅速地逃离现场。
记载的也有200余种。
a
26
常见毒蜂对比
a
27
危害
蜂毒是由工蜂的毒腺分泌的一种淡黄色透明液体,其化学成分极其复 杂,除了含有大量水分外,还含有多种多肽、酶、生物胺、胆碱、甘 油等物质和19种游离氨基酸等。在组成蜂毒的多肽类物质中,蜂毒肽 的含量最高,约占干蜂毒的50%。正是这一成分成为了患者致病致死 的罪魁祸首。因为蜂毒肽是一种强烈的心脏毒素,具有收缩血管的作 用,同时蜂毒的血溶性又极强,因此对心脏的损害也就极大。据医院 肾脏内分泌科的时大夫说,遇袭者在被蜇以后,普遍出现头痛、恶心、 呕吐、发热、腹泻、气喘、气急、呼吸困难等诸多症状,以致肌肉痉 挛,昏迷不醒,严重者出现溶血、急性肾功能衰竭而致死。医院收治 的死亡病例均是由于心脏或是肾脏功能的损害而致死的。
在公园、小区的草地上,应尽量避免赤脚行走或 躺卧,特别要教育儿童,千万别在草地上裸体打 滚,游戏。
红火蚁随带土植株可能迁移到民居家中,可以使 用杀蚊虫的喷雾剂,很易杀死它们。最好在门框 或窗框定期撒放一些灭蚁的毒饵;可在屋内长期 使用灭蚁饵剂诱杀。
a
14
用什么方法来消灭红火蚁?
除掉一个单独的蚁巢是容易的,但要灭绝 整个种群非常艰难。目前美国、澳洲与新 西兰所推荐使用的方法是“二阶段处理方 法”-----在红火蚁觅食区散布含低毒的灭蚁 饵剂, 10~14天后再使用接触性毒剂施用 在独立蚁巢处理方法,并持续处理直到问 题解决。我国也是用“二阶段处理方法”。
唯一自救的机会就是快步离开它的势力范围,要顺风跑、 往山下跑,因为逆风只会让自己的气味往后送,有利蜂群 追踪;逃跑时,若有其他衣物,可先高举在头顶上挥舞、 吸引蜂群,然后将衣物往其他方向拋出,以便诱导蜂群离 开。 然后再做清除毒针、医疗的处理。防虫网、烟雾、喷 剂......等等方式,只是暂时阻绝与混淆费洛蒙的气味,并 不能完全保住生命安全。
a
15
一些有趣的东西
细看红火蚁 有翅蚁
a
16
单蚁后
a
17
多蚁后
a
18
红火蚁巢穴特性
a
19
红火蚁工蚁头部
a
20
红火蚁繁殖蚁头部
a
21
红火蚁带有毒针的腹部
a
22
红火蚁毒针刺出
a
23
红火蚁与本地蚁的触角
a
24
我们应注意什么
1、注意自已岗位及周边是否有疑似红火蚁。 2、如发现疑似红火蚁,首先避免受伤害,
a
11
被红火蚁螫叮怎么办?
蚁叮咬后,用肥皂与清水清洗被叮咬的患 部,并可进行冰敷处理,一般可用肤轻松 软膏、皮炎平、皮康霜等含类固醇的药膏 涂抹患部;尽量避免搔抓患部,避免将脓 泡弄破,以防伤口的继发感染。若多部位 受伤或出现全身症状、或过敏时,必须马 上去医院就诊。
a
12
如何发现红火蚁入侵?
a
34
黑腹虎头蜂(Vespa basalis Smith)
头号杀人犯:陕西安康胡蜂袭人致36人死亡715人伤(受到攻击应立 即到深圳市中医院就医)
a
35
黑腹虎头蜂
它是属于膜翅目胡蜂科,雌蜂大约3公分,雄蜂约2公分,工蜂约2~3公分。 在它的身体表面有很多金黃色的絨毛,毛茸茸很可爱的样子,另外,在它們 的胸部背板是紅黑色。最主要的特征是腹部全部呈现深黑色,经过我們仔细 观察后,我们发现到好像有一些黑腹虎头蜂的第一腹节端部,有一不是很明 显的棕色环带。 ●生活习性 成虫除了在冬季之外,几乎全年皆可以看見它們忙碌的身影,是在山地与野 外最常見的虎头蜂。黑腹虎头蜂属于日行性的昆虫,是杂食类的昆虫。它们 的幼虫以毛毛虫等昆虫幼虫为主食,成蜂吃成熟果实或树木的汁液。常筑巢 于乔木的树顶(离地约10公尺以上),蜂群的数量最多、攻击性最强,螫人 致死的纪录最多。其他主要分布的国家为巴基斯坦、中国的南部及印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