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方位角与方向角之间的问题

方位角与方向角之间的问题


灯塔 P 的南偏东 34°方向上 的 B 处. 这时, 海轮所在的 B 处距离灯塔 P 有多远? (精确 到 0.01 海里) 教师提示: 这道题的解题思路 学生做完后教师再加以 与上一节课的例 4 相似. 因为 总结并板书. △APB 不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解 : 如 课 本 图
2-8, 所以我们把一个三角形分解 28. 在 Rt△APC 中, 为两个直角三角形,△ACP PC=PA·cos(90°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识别相似的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归纳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相似图形的概念
教 法


教学准备 放大镜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 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教 学环 节 新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 计意图 增 内 容
B
D
45
6513'
A
C
图 28.2-1
图 28.2-2
2.方位角 教师讲解: 从某点的指北 方向线按顺时针转到目标方 向的水平角,叫做方位角.• 如课本图 28.2-2 中,目标方 向线 PA, PB, 的方位角分 PC 别是 40°,135°,225°. (二) 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 法解决实际问题方法要点 解题时一般有以下三个步骤: 1.审题.按题意画出正 确的平面或截面示意图, 并通 过图形弄清已知和未知. 2.将已知条件转化为示 意图中的边、 角或它们之间的 关系, 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 角三角形的问题. 如果没有现 成是直角三角形可供使用, 可 通过作辅助线产生直角三角 形, 再把条件和问题转化到这 个直角三角形. 3.根据直角三角形(或 通过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 元素(边、•角)之间关系解 有关的直角三角形. (三)例题讲解 教师解释题意:如课本图 28.2-8 所示,一艘海轮位于 灯塔 P 的北偏东 65°方向,• 距离灯塔 80 海里的 A 处,它 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 •到达位于
本节课将应用解直角三 复 习 角形知识解决测量中的方位 引入 角问题. 探究 (一)方位角与方向角 新知 1.方向角 教师讲解:指北或指南方 向线与目标方向所成的小于 90°的角叫做方向角. 如课本 图 28.2-1 中的目标方向线 OA,OB,OC 分别表示北偏 东 60°,南偏东 30°,北偏 西 70°.特别地,若目标方 向线与指北或指南的方向线 成 45°的角,如图 28.2-1 的目标方向线 OD 与正南方 向成 45°角,通常称为西南 方向.
与△PCB.PC•是东西走向的 -65°) 一条直线.AB 是南北走向的 =80×cos25°≈80
一直线,所以 AB 与 PC 是相 ×0.91=72.8. 互垂直的, 即∠ACP 与∠BDP 在 Rt△BPC 中,∠
均为直角.再通过 65 度角与 B=34°, ∠APC 互余的关系求∠APC; 通过 34 度角与∠BPC 互余的 关系求∠BPC. 教师讲解:解直角三角形 有广泛的应用,解决问题时, •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相 关知识.例如,当我们要测量 如课本图 28.2-9 所示大坝的 高度 h 时, 只要测出仰角α 和 大坝的坡面长度 L, 就能算出 h=Lsinα .但是,当我们要测 量如课本图 28.2-10 所示的 山高 h 时, 问题就不那么简单 了. 这是由于不能很方便地得 到仰角α 和山坡长度 L. 图 28.2-9 PB=
青藏铁路花园学校教案设计模板
基本信息 课 题 班 级、学 科、姓 名 第 4 课时 方位角与方向角问题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一些相似的实例,让生观察相似图形的特点,感受形状相同的意义,理 解相似图图形. 能根据直觉在格点图中画出已知图形的相似 图形.
四、 布 置作 业 (分 层)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教学反思
PC 72.8 72.8 sin B sin 34 0.559
∵sinB= ∴
PC , PB
≈130.23. 因此,当海轮到达 位于灯塔 P 的南偏东 34°方向时,它距离灯 塔 P 大约 130.23 海里.
与测坝高相比, 测山高的困难 在于:坝坡是“直”的,而山 坡是“曲”的.怎样解决这样 图 28.2-10 的问题呢? 我们设法“化曲为直,以 直代曲” 我们可以把山坡 . “化 整为零”地划分为一些小段, 课本图 28.2-11 表示其中一 部分小段.划分小段时,注意 使每一小段上的山坡近似是 “直”的,可以量出这段坡长 L1,测出相应的仰角α ,这样 就可以算出这段山坡的高度 h1=L1sinα .在每个小段上, 我们都构造出直角三角形, 利 用上面的方法分别算出各段 山坡的高度 h1,h2,„„. 然后我们再 “积零为整” , 把 h1,h2,„相加,于是得到 山高 h. 随 堂 练习 课本第 95 页练习第 1 题、 第 2 题. 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是: 1.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画出平面图形,•转化为解直角三 三、 小 角形的问题) . 结巩 2.根据条件的特点,适当选用锐角三角函数等去解直角三角形. 固 3.得到数学问题的答案. 4.得到实际问题的答案 图 28.2-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