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对教学情况全面测评的一个手段。
课堂教学的评价的目的就是聚焦于微观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发现教师的优势与不足,不断改进教师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
赵德成教授的《有效的教学评价》让我们体会到:教学评价要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要淡化教学的评价指标,要以校为本扎实有效地开展。
一、教学评价要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如何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呢?我们的评价一定要真实、有效。
从教师层面看,导入要有效、点拨要有效、激励要有效、技术运用要有效、情境气氛要有效、目标确定要有效、师生互动要有效等等。
从学生层面看,自主运用时间要有效、合作交流要有效、思维探索要有效、过程生成要有效、表达阐述要有效、情感体验要有效、活动训练要有效、总结反思要有效、目标达成要有效等等,无论哪个层面,都应以学生为评判标准,从而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绝不可以“穿新鞋走老路”、“穿新鞋走歪路”。
二、教学评价要摒弃或淡化评价的指标
为了实现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我们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摒弃或淡化评价的指标。
在平时的教学中,特别是在公开课上,我们往往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做到教学过程完整,教学任务要圆满完成,语言要生动富有感染力,还要使用多媒体等等。
殊不知,这些评价的指标根本不能体现课堂的有效性。
三、教学评价要以校为本扎实有效地开展
赵德成教授说:“学校可以根据教师教学的实际表现:优势、不足、困难和机遇,找准当前需要改进的核心问题,在全面关注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提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引导教师不断改进。
在评价中全面提升教师的素养。
”我体会到我们以往的评价没有促进全体教师的能力的提升。
在评价的过程中要以“自我评价”为落脚点,采取这样的评价方式:执教者授课——执教者说课——听课教师评点——执教者谈改进的方法——听课教师简要谈自己的收获。
这样的评价过程,扎实有效,执教者有收获,听课的老师都有收获。
总之,是否“有效”看学生,能否“有效”在教师。
真实的课堂是基础,是过程;有效的评价是目的,是结果。
这样的评价,才会促使教师不仅有先进的理念,更有先进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