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当前教育热点问题的思考

对当前教育热点问题的思考

对当前教育热点问题的思考
近期热播的电视剧《虎妈猫爸》中涉及了现在教育的一系列问题,引起我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原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现任国家教育督导团副总督学钱一呈同志,曾应邀在上海市教委、上海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举办的教育督学报告会上就当前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和看法。

一、关于应试教育的问题
多年来,应试教育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

对此,我们应当思考,应试教育的出现究竟是我们的教育指导思想出了问题,还是整个社会出了问题?为什么我们一直在提素质教育,但学校教育还是围着高考转?从深层次上分析,这是个社会问题,而不单单是教育问题。

我想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二元化结构和竞争的加剧。

我国城市和农村及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还比较大。

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很多家庭特别是农村的孩子都认为要有出路只有上大学,而且是上好的大学,上了好的大学就有好的工作、好的生活。

家长有这样的想法并没有错。

但能上大学特别是上好大学的毕竟是少数,这就带来了激烈的竞争。

为满足社会和家庭对孩子的这种期望,学校卷入其中,不得不以更多学生
能考上大学和好大学作为奋斗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应试教育也就不可避免了。

这种社会需要和现实是教育界无法抗拒的。

如果没有整个社会教育理念的革新,仅靠教育界自身是很难扭转这一局面的。

办高中不谈升学问题,这所高中对社会就没有吸引力。

现在我们不能回避谈这个事情,需要引起重视的是我们目前把“应试”做到极端了。

2.传统文化的原因。

应试教育也反映出整个社会在人才这个问题上的认识误区。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愿望强烈,这本无可厚非。

但关键在于何为龙?何为凤?究竟什么是人才?目前对龙和风的理解太单一了,唯有考上大学才能成名、成龙、成风。

这是长时间以来形成的一个观念。

现在这种观念已经从高中阶段扩展到初中、小学、幼儿园,也就是说,我们的孩子都在沿着应试教育模式下人才观的轨迹和思路在成长。

我认识一个密西根大学的教授,他两个孩子,男孩做木匠、女孩做室内装饰,家长很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去学习和就业。

他们认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身心欢愉地工作和生活,才能成为有用之才。

而多少年来,在传统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的文化背景下,我们的孩子都是按照家长的意愿来塑造。

这种文化带来的后果是孩子只会考试,不会做独立的人。

此外,另一个客观原因是有待改进的分配制度,即教授工资就高、木匠工资就低的死工资制度,以及社会地位的巨大落差,这种状况也使得社
会更看重高考的一考定终生的“威力”,考不上大学或好的大学将“贻误”孩子的一生,这不能不成为每个家长必须面对的严峻现实。

3 .人才使用的不计成本。

现在我们的社会用人不计成本,认为什么事情都是学历越高的人来做越好,这实质上是最可怕的误导。

现在一些单位招聘,一定要硕士以上,还要名牌大学的,所以就造成大家都去考名牌大学,盲目追求高学历。

在这方面中美的社会文化有很大差距。

美国的博士生未必好找工作,硕士生、本科生有时倒好找工作。

为什么?因为有一个人才成本的定位问题。

定什么位?定工资的位。

在美国用人有工资标准规定,用博士生要比用硕士和本科生贵,有些岗位并不需要博士生,企业就不愿意用博士生了。

要解决应试教育的问题,教育界首先应该向社会宣传一种正确的人才培养观。

最近我看了一些文章,总说出现应试教育的原因是评价方法不对,我觉得这样的眼界还不够开阔。

要跳出教育看教育,要从全社会的视野来进行改革。

高考总是存在的,问题是怎样做到扬长避短,要扬的是选拔之长,要避的是应试教育压抑人才成长之短。

二、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问题
教育界对减负问题讨论的比较多,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这几个字比较难分析,怎样的负担才算是过重的?我的看法是:
一是要合理确定初中和小学的教育目标。

什么是小学的培养目标?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两条底线:一是人格的培养。

二是学习的兴趣。

现在往往是过早地把很多知识性内容压到小学教育中。

这样一来,一是会让小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这是学校教育最可怕的后果。

二是对学生人格的培养考虑得很少。

作为一个社会人,学生首先应该养成良好的品格,这些品格不是他自己认识到的,而是学校通过各种活动及各种教育形式让他感受到的。

现在课程排得那么满,学校没有时间安排活动,学生也没有脑力“空间”自己去体会和思考。

所以,现在小学和初中迫切需要对课程以及培养塑造小学和初中生健全人格的问题统一进行研究,以利于对培养目标有正确的定位。

二是要把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品行放在首位。

美国对培养小学和初中生有一句话我比较赞成,就是首先应该培养的是一个合格的公民。

要设置合格学生的标准,首先应着眼于培养一个合格公民。

在美国有公民课,讲选举,它告诉学生,第一长大后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第二长大后如何去选举,应该遵守哪些选举上的规定。

说大一点,这就是一种民主意识的培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