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新思维方法培养的技巧

创新思维方法培养的技巧

创新思维方法培养的技巧
创新思维方法培养的技巧1换位思考
绝大多数创造性思想都是缘于思维角度的改变。

对任何事情,你都应该尝试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不同群体等方面去看一看,想一想,往往你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发现。

视角的特别,也往往决定了创造力的高低。

其中反向思维便是其中一个特例。

比如开发产品,最好把自己当成服务终端,考虑一下客户以及中间环节,对每一个环节都考察一遍,是不是可以做得跟别人不一样。

也可以把自己当成竞争对手,想想他们的情况,多问问为什么这样,反过来问问为什么不这样,这样思考的时候,你就可能发现问题并加以革新和完善。

2求同存异
多做比较,而且要换不同角度进行比较,既要找出他们的相同点,也要找出他们不同点。

比较一定要细致,全面,不放过任何细微之处(细节非常重要)。

所以最好将他们一项一项列出来,翻来覆去比较。

相同必有相同的内在机制,更可能是最基本的问题。

大多数人喜欢求异,而思想家更喜欢求同,从千变万化的复杂事物中找出共性和本质,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之处。

异,则可能是思维的入口,是线索,顺着它去就可能进一步分解事物
的特性,发现规律,这点大家容易理解。

3分解与综合
如果你能将关注的事物分解得足够细,越细越好,把大问题分解成无数个小问题,对每一个问题都细致考察一遍,你就可能找到突破口或开辟新的领地。

比如,研究生物的,可以将多细胞的行为分解到单细胞水平,甚至单分子水平,这样必定会遇到很多技术问题,但也可能激发你建立新的技术体系,另外,对自己研究的领域,你也可以这样要求自己,即提出200或更多个问题,在这200个问题中一定会有你的思想火花。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关键问题的提出,常常表明你已经意识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4非常规思维
想象一下理想状态会如何,极端条件会怎样,特殊人群会有什么需要,时间起点和终端的情况呢,或者无限夸大缩小一下又如何,变成懒鬼是啥样,故意犯犯错会怎样,极小极大极多极少时又会如何等等,这些思考可能会使你的问题简化,或者拓展。

比如,你开发一个产品,想象一下要是小孩子拿了就可能猛敲,战场上就可能颠簸和损伤,坏蛋就想搞破坏,你的产品是不是可以往这方面革新革新。

5艺术性
你能把平凡的不起眼的事赋予更多艺术性或社会意义,比如变得有趣、富含深意,那就是一种创造力。

把复杂的公式简单化,把普通的事做得更精美,更优化组合,更节能轻便,这是一种美
学创意。

把简单的东西做出复杂的结构和多样的功能来,也是一种令人惊叹的艺术。

所以,做任何事,要试着把它做得细致入微,精美有趣或有意义。

6增加新特征
组合也是一种创造,所以要时时想着是否可以给你的产品赋予更多的功能,是否可以整合不同的事物。

7头脑风暴,是一种发散思维
把大量不相关的东西放在一块,让他们任意组合,胡乱联系一下,再经过筛选分析,启发思维,寻找灵感。

所以,有时候随便走走,或者随便翻翻不相关的书刊,跟无关的人员聊聊天,都可能启发思维,不一定要老是呆在某个地方苦思瞑想才叫工作。

我的导师常教导我们,吃饭也是工作,说的就是希望我们吃饭时能多结识些外面的科研人员,有意无意中就可以交流一些信息。

8思考社会需求
只要是需求,都值得认真思考。

实际上,对创造力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其社会意义,包括理论的,技术的,以及实际生活需求的。

所以,一定要把自己的思维拓展开来,考察社会需求的方方面面,能不能建立一种关联。

比如,做基础生物学研究的不一定就只做实验室工作,可以拓展一下是不是可以与国计民生联系一下,比如垃圾处理,口腔卫生,食物监控,生物能源之类。

你也可以先考察社会需求,然后看看哪些可以作为自己研究突破的方向。

9移植思想
这是一种发散思维的方法,就是将别的领域的思想方法用到
自己专注的领域,或者将自己的思想方法拓展到其它领域,也就是学科交叉,甚至学科横断或上升到哲学层次。

彼箱子有一个习惯,就是一有什么想法,赶紧先记下来,然后不断完善,再然后就会想想是不是可以推广到相关领域,或者更宽的领域,其次就是实用性考虑,诸如可不可以用到日常生活或医学研究中去,可不可以申请专利、开发产品或工业化大生产。

这样想的时候,也就会连带出更多配套性的问题,思维也就活跃了。

10形象思维
一定要试着用图形表达各种意思,因为形象思维能够再现事物原型,能轻易发现言语容易遗漏的空间细节和时空逻辑矛盾。

所以,想问题的时候,不妨多画画图,建立模型,用想像力去弥补思维空缺。

你也可以用形象去类比,想象一下它象什么,内部可能是什么样的结构,换个角度想象一下,又会是什么结果呢?或者,建立一定的符号,进行逻辑运算,也可以很直观地理解问题,发现矛盾。

创新思维训练方法一、三三两两讨论法
此法可归纳为每两人或三人自由成组,在三分钟中限时内,就讨论的主题,互相交流意见及分享。

三分钟后,再回到团体中作汇报。

二、脑力激荡法(brainstorming)
脑力激荡法是最为人所熟悉的创意思维策略,该方法法是由osborn早于1937年所倡导,此法强调集体思考的方法,着重互相激发思考,鼓励参加者于指定时间内,构想出大量的意念,并从
中引发新颖的构思。

脑力激荡法虽然主要以团体方式进行,但也可于个人思考问题和探索解决方法时,运用此法激发思考。

该法的基本原理是:只专心提出构想而不加以评价;不局限思考的空间,鼓励想出越多主意越好。

此后的改良式脑力激荡法是指运用脑力激荡法的精神或原则,在团体中激发参加者的创意。

三、六六讨论法(phillips 66 technique)
六六讨论法是以脑力激荡法作基础的团体式讨论法。

方法是将大团体分为六人一组,只进行六分钟的小组讨论,每人一分钟。

然后再回到大团体中分享及做最终的评估。

四、心智图法(mind mapping)
是一种刺激思维及帮助整合思想与信息的思考方法,也可说是一种观念图像化的思考策略。

此法主要采用图志式的概念,以线条、图形、符号、颜色、文字、数字等各样方式,将意念和信息快速地以上述各种方式摘要下来,成为一幅心智图(mind map)。

结构上,具备开放性及系统性的特点,让使用者能自由地激发扩散性思维,发挥联想力,又能有层次地将各类想法组织起来,以刺激大脑做出各方面的反应,从而得以发挥全脑思考的多元化功能。

五、曼陀罗法
曼陀罗法是一种有助扩散性思维的思考策略,利用一幅像九宫格图,将主题写在中央,然后把由主题所引发的各种想法或联想写在其余的八个圈内,此法也可配合"六何法"从多方面进行思考。

六、分合法(synectics)
gordon 于1961年在《分合法:创造能力的发展(synectics: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ity)》一书中指出的一套团体问题解决的方法。

此法主要是将原不相同亦无关联的元素加以整合,产生新的意念/面貌。

分合法利用模拟与隐喻的作用,协助思考者分析问题以产生各种不同的观点。

七、逆向思考法
是可获得创造性构想的一种思考方法,此技法可分为七类,如能充分加以运用,创造性就可加倍提高了。

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的方法一只大象被细绳拴住你们应该去动物园,书肯定是有的,在车里找几本书,往脑袋下一放,就是我的枕头。

这就是更换用途的思路。

小朋友们用削下来的铅笔屑做画,也是更换用途的创新模式。

e:「排除」(eliminate)
创新的人会做大量的减法,把一些东西消除掉,但不损害用途。

飞机无人机的设计,早期按照常规飞机制造的方法,加了尾翼。

后来设计师发现,无人飞机不要求很好的敏捷性,就把尾翼去掉,以便减重。

苹果新出的电脑把所有的接口都去掉,就用一个接口,非常简洁,它也是创新。

r:「重组」(re-arrange)或「反向」(reverse)
可以把事物原有的顺序打乱,甚至完成反过来做。

比如,一般画家都是先画出线条再上颜色的,可是印象派的画家先将许多颜料挤到画布上,然后再将颜料刮下来,这是全新的画画方式。

不给孩子的思维戴上小象的链子
总之,绝大多数创新其实都可以归结于scamper这7种形式。

是不是听起来很容易?那怎么培养小孩的创新能力?
我觉得家长首先要意识到其实孩子们天生就是创新者!你有没有观察过他们擅长把好不相关的事情联系在一起(连接,c)?他们是不是喜欢用玩具来代替(替换,s)真实的东西来过家家?
很多创新的「思路」孩子们好似生来就会一样。

我们家长要做的是鼓励他们多解决问题,特别是他们的方案符合创新原则的时候,鼓励他们,而不要因为他们想法幼稚而责备他们,或者直接帮他们把问题解决了。

我们不要给孩子们的思维方式戴上小象的链子,而是要他认识到无限的可能。

另外,在填鸭式的教育来临的时候,家长需要保护小孩的「创新思维」:告诉他们要死记的知识点其实背后是有原因的。

请他们永远问自己「为什么」,保护他们的好奇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