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33教育综合高频汇总(教育学原理)

333教育综合高频汇总(教育学原理)

1、P19教育学【名词】
①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既是理论科学也是实践科学。

②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

③教育学的作用:教师通过学习教育学可以了解教育的观念,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

2、P21实验教育学【名词、简答】
1.简介:实验教育学首先由梅伊曼提出,他认为必须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儿童的学习与生活。

拉伊出版的《实验教育学》系统地阐述了实验教育的思想。

2.实验教育学的观点
(1)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思辨教育学,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中。

(2)主张用实验、统计、比较的方法研究教育,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与教学方法的依据。

(3)将教育实验分为提出假设、实验计划、验证结论三个阶段。

3.评价
(1)积极方面:实验教育学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教育,极大地推进了教育科学的发展。

(2)局限性:实验教育学的后继者把实验方法夸大为教育科学研究唯一有效的方法,走上了“唯科学主义”的迷途。

3、P21实用主义教育学【论述、简答】(外教史杜威的教育思想) 1.简介:杜威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哲学家,创立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其代表作为《民主主义与教育》。

他的思想对美国乃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实用主义教育学观点
(1)教育即生活,提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要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2)学校即社会,提出应该把学校创造为一个小型的社会,提出代表社会生活的活动课程,提倡从做中学。

(3)教育即生长
①批判当时忽视儿童的天性,以教师传授书本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

②提出教育教学要满足儿童的生长与兴趣需要,促进其自由发展。

(4)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①经验的改造是运用智慧形成理性的过程。

要引导学生从做中学,参加活动课程获取直接经验。

②反对传统教育只进行系统知识的教学,忽视直接经验的教育。

(5)教育无目的论
①提出教育是一种过程,除这一过程自身发展以外,教育没有其他目的。

也即认为“生长”是教育的目的。

②反对由社会、政治决定的外在的教育目的,教育的社会性目的是为民主社会进步服务。

3.评价
(1)积极方面
①实用主义教育的出现是传统教育转向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

②批判了脱离儿童生活的以教师传授书本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提出儿童中心教育。

(2)局限性
①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②过于强调教育对人的作用,忽视了教育的社会性需要。

4、P23教育的质的规定性【论述、简答】(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特征有哪些?/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
(1)教育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归根结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会有意识地制造工具进行生产劳动。

动物没有高度发展的语言与意识思维进行教育活动。

2.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1)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

(2)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间接影响着人的发展,直接目的不在于培养人,不能称为教育活动。

(3)教育的社会职能是传递生产经验与生活经验,促进人的发展,培养人的实践能力。

(4)培养人是教育的立足点,是教育的本体功能。

3.教育是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传承经验的互动活动。

4.教育是激励和指导受教育者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活动。

5、P24教育的基本要素【名词、简答】
1.简介: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

2.教育者
(1)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作教育者.。

(2)教育者主要指学校中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人员。

(3)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实施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4)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3.受教育者
(1)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在教育者的指导下促进自我发展的个体。

(2)受教育者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青少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的学生。

(3)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缺少这一要素则无法构成教育活动。

4.教育中介系统
(1)教育中介系统也称教育措施、教育影响,主要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活动方式。

(2)教育内容即教育材料,教科书等。

(3)教育活动方式即教育手段、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等。

(4)教育中介系统是沟通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中介桥梁。

6、P27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简答、论述】
1.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政治的变革,为现代社会培养建设者的现代教育也获得了快速发展。

2.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
(1)学校教育逐渐普及
①19世纪中叶以后,各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先后通过法律普及,初、中、高等教育。

②发展中国家由教育的极端落后向普及教育迈进,并取得巨大成绩。

(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随着人民对受教育权的争取,教育的阶级性越来越不合时宜,教育逐渐成为社会的公共事业。

(3)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从事生产的劳动者需要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学校教育日益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①随着现代教育兴起、教育事业的普及与教育系统的形成,教育逐渐向制度化方向发展。

②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的进展,教育经验的积累,使制度化教育趋于成熟。

7+8+9、P29教育、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名词】
1.含义: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质的规定性。

2.广义的教育
(1)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
的体质的活动,无论这种活动是有组织或无组织,有计划或无计划,系统的还是零散的,都是教育。

(2)广义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3.狭义的教育
(1)指专门组织的规范化、制度化的教育,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非全日制的学校教育、函授、广播电视教育等。

(2)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学习,促使他们提高素质、健全人格,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4.学校教育
(1)学校教育是专职教师和专门机构有目的、有机划、有组织、系统地影响受教育者,促进其身心发展,提高实践能力的社会活动。

(2)学校教育专门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3)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0、P30人的发展及规律【论述、简答】(论述人的发展的规律性及其教育意义)
1.简介:人的发展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人的发展的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整体性和个别差异性,这些规律性具有重要的教育学意义,教学工作中必须遵循。

2.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1)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