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6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纸的规定位置。
2.考生要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3.本试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4分)①开学初,我用春节期间攒()的压岁钱去“颐高数码城”攒()了一台电脑。
②冰心的散文清新隽()永,是这位长得脱俗隽()美的姑娘最爱读的作品。
③当年他为了出人t óu ()地,在外闯荡打拼了多年,由于不熟悉市场规律,竟落得一败涂地,到了走t óu ()无路的境地。
④中东局势变hu àn ()莫测,各国政府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断变hu àn ()调整对外政策。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当地大学生首当其冲....去医院献血,为及时抢救伤员做贡献。
B.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的世界地质公园,地质地貌多样,景色迷人,真是巧夺..天工..呀!C.相声演员岳云鹏、孙越的表演形式幽默、生动,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他们的每场演出都会让大家忍俊..不.禁.地笑出来。
D.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他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
3.指出下列语段中的病句,并提出修改意见(2分)①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大对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和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的查办追责力度。
②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好重点领域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坚决避免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
③加强内蒙古食品药品安全建设,落实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品药品安全制度,提升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4.名著阅读。
(4分)(1)《水浒》: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鲜明的表现了“ ”的主题。
(1分)(2)下列情节中哪一个场面和武松没有关系(1分)A.斗杀西门庆B.醉打蒋门神C.大闹飞云浦D.智取生辰纲E.除恶蜈蚣岭(3)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回中,鲁达义救金氏父女,拳打镇关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作者着力描绘“三打”的精彩场面:描写的角度依次是、、三个方面。
鲁提辖明知郑屠已经被打死了,还要说“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从中体现鲁提辖性格特点。
(2分)5.根据提示默写。
(8分)①晏殊的《浣溪沙》中情致缠绵,音调谐婉,对仗工整,宛如天成的句子是,。
②李煜在《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中运用味觉来写愁的句子是。
③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从侧面写水清的句子是,。
④周敦颐《爱莲说》的核心句,。
⑤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一句,悲壮低回,与前文形成鲜明对比,包含了许多难以诉说的郁闷、焦虑、痛苦和愤怒之情。
二、综合性学习(7分)6.在“世界读书日”期间,某学校对在校学生进行了关于“阅读”问题的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用图表和文字两种形式公布如下。
材料二:关于语文学困生现状的调查阅读能力:10%的学生基本读不懂作品,557遗作品的内容写法似懂非懂,35%看不出作品好在哪里。
写作水平:情感积累欠缺,矫揉造作;知识面狭窄,素材贫乏;立意肤浅,认识能力偏低;写法粗陋,语言枯燥。
①研读以上两则材料,写出两点你探究发现的结果。
(2分)②培根在《谈读书》中说“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让人受益匪浅。
请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你读书的体会。
(2分)③2016年2月2日,内蒙古读书会正式启动,读书会的宗旨定为:“学习是一种信仰,分享是一种幸福”,读书会拟举办初中学生“古诗阅读沙龙”,请你从以下四项中任选一个句子欣赏。
(不少于30个字,3分)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三、文言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7—10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养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佘则缢袍敝衣处其间,略无墓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田①,父怒,挞②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③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④映长明灯读之,琅痕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⑤,冕小儿,恬⑥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性卒,门人事冕如性。
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
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官服随车后。
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注释】①蹊田:践踏田地,指踩坏了庄稼。
②挞(tà):用鞭子、棍子等打人。
③曷:通“何”,为什么。
④执策:策通“册”,拿着书。
⑤狞恶可怖:释狞凶恶,令人害怕。
⑥恬:安静的样子。
7.下列句子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先达/德隆望尊B.腰/白玉之环C.安阳/韩性/闻/而异之D.即/迎母入/越城/就养8.下列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项是(2分)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依僧寺以.居B.同舍生皆被.绮绣自被.古官服随车后C.卒.获有所闻时冕父已卒.D.曷不听其.所为其.真无马邪9.翻译下列句子。
(6分)(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2)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译文:10.甲乙两文都是宋濂的作品,甲文节选自《》。
请你依据教材中文本内容填空:宋濂是一个的人。
乙文写王冕求学过程时,写到了王冕父母的态度,这种描写方法叫做。
王冕与宋濂一样勤苦乐学,在乙文中宋濂还写到王冕另一个好品质,它是。
(6分)四、现代文阅读(27分)(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3题。
(12分)温暖孤独的旅程铁凝①有一个冬天,在京西宾馆开会,好像是吃过饭出了餐厅,一位个子不高、身着灰色棉衣的老人向我们走来。
旁边有人告诉我,这便是汪曾祺老人。
②当时我没有迎上去打招呼的想法。
越是自己敬佩的作家,似乎就越不愿意突兀地认识。
但这位灰衣老人却招呼了我。
他走到我的跟前,笑着,慢悠悠地说:“铁凝,你的脑门上怎么一点儿头发也不留呀?”他打量着我的脑门,仿佛我是他久已认识的一个孩子。
这样的问话令我感到刚才我那顾忌的多余。
我还发现汪曾祺的目光温和而又剔透,正如同他对于人类和生活的一些看法。
③不久以后,我有机会去了一趟位于坝上草原的河北沽源县。
去那里本是参加当地的一个文学活动,但是鼓动着我对沽源发生兴趣的却是汪曾祺的一段经历。
他曾经被下放到这个县劳动过,在一个马铃薯研究站。
他在这个研究马铃薯的机构,除却日复一日的劳动,还施展着另一种不为人知的天才:描述各式各样的马铃薯图谱——画土豆。
汪曾祺从未在什么文字里对那儿的生活有过大声疾呼的控诉,他只是自嘲的描写过,他如何从对于圆头圆脑的马铃薯无从下笔,竟然到达一种“想画不像都不行”的熟练程度。
他描绘着它们,又吃着它们,他还在文中自豪地告诉我们,全中国像他那样,吃过这么多品种的马铃薯的人,怕是不多见呢。
我去沽源县是个夏天,走在虽然凉快,但略显光秃的县城街道上,我想象着当冬日来临,塞外蛮横的风雪是如何肆虐这里的居民,而汪曾祺义是怎样捱过他的时光。
我甚至向当地文学青年打听了有没有一个叫马铃薯研究站的地方,他们茫然地摇着头。
马铃薯和文学有着多么遥远的距离呀。
我却仍然体味着:一个连马铃薯.都不忍心敷衍的作家,对生活该有耐心和爱。
④一九八九年春天,我的小说《玫瑰门》讨论会在京召开,汪曾祺是被邀请的老作家之一。
会上谌容告诉我,上午八点半开会,汪曾祺六点钟就起床收拾整齐,等待作协的车来接了。
在这个会上他对《玫瑰门》谈了许多真实而细致的意见,没有应付,也不是无端的说好。
在这里,我不能用感激两个字来回报这些意见,我只是不断地想起一位著名艺术家的一本回忆录。
这位艺术家在回忆录里写到当老之将至时,他害怕变成两种老人:一种是俨然以师长面目出现,动不动就以教训青年为乐事的老人;另一种是唯恐被旁人称“老”,便没有名堂地奉迎青年,以证实自己青春常在的老人。
汪曾祺不是上述两种老人,也不是其他什么人,他就是他自己,一个从容地“东张西望”着,走在自己的路上的可爱的老头。
这个老头,安然迎送着每一段或寂寥、或热闹的时光,用自己诚实而温暖的文字,用那些平凡而充满灵性的故事,抚慰着常常是焦躁不安的世界。
⑤我常想,汪曾祺在沽源创造出的“热闹”日子,是为了排遣孤独,还是一种难以排遣的孤独感使他觉得世界更需要人去抚慰呢?前不久读到他为一个年轻人的小说集所作的序,序中他借着评价那年轻人的小说道出了一句“人是孤儿”。
⑥我相信他是多么不乐意人是孤儿啊。
他在另一篇散文中记述了他在沽源的另一件事:有一天他采到一朵大蘑菇,他把它带回宿舍,精心晾干,收藏起来。
待到年节回京与家人做短暂的团聚时,他将这朵蘑菇背回了北京,并亲手为家人烹制了一份鲜美无比的汤,那汤给全家带来了意外的欢乐。
⑦于是我又常想,一个囊中背着一朵蘑菇的老人,收藏起一切的孤独,从塞外寒冷的黄风中快乐地朝着自己的家走着,难道仅仅为了叫家人盛赞他的蘑菇汤?⑧这使我不断地相信,这世界上一些孤独而优秀的灵魂之所以孤独,是因为他们将温馨与欢乐不求回报地赠予了世人吧?用文学,或者用蘑菇。
11.概括文中作者与汪曾祺老先生直接接触的事件,以及这些事件给我留下的印象。
(4分)12.文中有许多细节描写,请通过下面文中的两句话分析汪老的形象。
(6分)①一个个子不高,身着灰色棉衣的老人向我们走来。
②上午八点半开会,汪曾祺六点钟就起床收拾整齐,等待作协的车来接了。
13.在文章的末尾,作者写道:汪老:“用文学,或者用蘑菇”,“将温馨与欢乐不求回报地赠予了世人”。
你如何理解“用蘑菇”这个说法?(2分)(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7分)脐带血究竟有没有用①脐带血移植自1988年的第一例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20多年,全世界以脐带血来源的干细胞进行移植的临床案例逐年增加,最新数据显示,截止至2013年全世界范围内脐带血移植的治疗案例已经累计达到40000例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