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维修养护企业应如何抓好安全管理

浅谈维修养护企业应如何抓好安全管理

浅谈维修养护企业应如何抓好安全管理
摘要:安全管理是维修养护企业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本文结合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工作实践,从提高认识、责任落实、现场管理、安全监督、教育培训、安全文化等方面,对抓好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安全管理
随着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维修养护公司向着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不断迈进。

安全管理作为维修养护企业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它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而且关系到职工的生命、健康以及每个家庭的幸福安宁,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

笔者结合近年来维修养护工作实践,对做好安全管理工作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 提高认识,时刻警钟长鸣
有的人认为,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工程量少、技术难度低,出不了什么安全事故,安全管理差不多就行。

思想麻痹是安全生产的天敌,正是这种认识上的偏颇,才容易滋生侥幸心理,放松安全警惕,忽视日常管理,而安全事故也往往在这个时候最容易发生。

企业的安全依赖每一位职工自觉践行,每位职工都应当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认真学习安全生产知识,把安全生产时时刻刻放在心中,时时处处提高警惕,把安全意识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不断提高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能力;在工作中应当自觉遵守制度规定,养成遵章守
纪的良好习惯,真正做到“安全生产,每天从零抓起”。

2 落实责任,抓好现场管理
2.1 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完善的安全责任体系是落实安全生产的关键。

从企业的一把手到每一位职工,都应当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把岗位安全职责、安全目标落实到所有责任人的肩上,使企业领导、项目经理、每位职工都明确各自的安全责任,人人知晓各自承担的安全风险,使安全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专管成线,形成人人关心和重视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

2.2 抓好现场管理
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施工往往点多、线长,项目分散,且施工人员以沿河农民工居多,安全意识较为淡薄,现场管理难度较大。

项目经理既是施工的组织者,又是现场安全第一责任人,必须紧靠现场,有计划地组织施工,按章作业,坚持干标准活、放心活。

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应当时刻做到眼勤、手勤、嘴勤,及时发现并排除隐患,做现场管理的“显微镜”,对问题不论大小,不留死角,一抓到底,避免现场管理出现“盲区”,一旦发现事故苗头,及时采取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3 严格管理,健全工作体系
在维修养护施工现场,经常会有人自认为工龄长、经验多、技术好而心存侥幸、习惯心理,对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不以为然。

做为项
目经理,必须有居安思危的意识,一方面要对每位职工的思想、心理、行为特点、健康状况以及家庭状况等做到了如指掌,紧绷安全弦;另一方面要健全工作体系,严格按规范要求组织施工,坚持做到“五不开工”、“四不放过”,实现“五个转变”,从根本上消除安全事故产生的根源。

“五不开工”就是:生产、生活条件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不能开工,安全生产手续不全的不能开工,机械设备经检测不合格的不能开工,安全措施没有落实以及安全教育制度没有实行的不能开工。

“四不放过”就是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职工和事故负责人受不到教育不放过,事故隐患不整改不放过,事故负责人不处理不放过。

实现“五个转变”,就是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从人治向法治转变,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法制秩序;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建立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制度;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从集中开展专项整治向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管理转变,建立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从事后查向强化基础转变,健全安全保证体系,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从以控制伤亡事故为主向全面做好职业安全健康工作转变,把职工安全健康放在第一位,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人性化管理目标。

在维修养护项目施工中,只有不断健全和规范管理体系,严格落实“五不开工”、“四不放过”和“五个转变”的要求,才能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有效预防和防范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4 强化监督,抓好制度落实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我们兴河水利维修养护有限公司通
过创新工作机制,包括安全生产在内的各项规章制度都得到了健全和完善,各项工作基本做到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仍然有些工作还仅停留在“说在口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在制度执行的刚性上还缺乏应有的力度,实际工作中没有很好地得到落实。

安全生产不容假设,生命健康没有如果,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加大监管力度,不折不扣地抓好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

要集中精力抓现场、抓预防、抓检查,确保工作落实、责任落实和措施落实。

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要制度化、常态化,不漏查一点,不漏检一线;要坚持检查高标准、严要求,确保不留死角,不留漏洞,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隐患;要突出抓好薄弱环节的管理,敢当“黑脸包公”,铁面无私,对查出的问题,必须定人、定时、定措施立即整改;要坚持奖惩分明,对绩效突出者给予表彰,对违规者批评惩处,营造遵章守纪的舆论氛围。

要坚持领导带头,体现制度的严肃性和公正、公平原则;要坚持循序渐进,把握尺度,让制度得到长期坚持。

5 加强教育,提高队伍素质
从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的一线施工人员,有很大一部分是当地的农民工,这些人专业操作技能不强、安全意识较为淡薄,是造成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

施工安全,归根到底还要靠一线施工人员来保证。

因此,加大对一线人员的教育培训,强化一线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安全理念应当作为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工作来抓。

5.1 强化对项目经理和安全员的教育培训
一个好的项目经理,应当是安全生产的行家里手。

抓管理不仅仅是一种手段,也体现一种思想,项目经理的一言一行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在一线人员的眼里,项目经理就是带头人。

因此,要通过教育培训,培养他们超前的防范意识、良好的心理素质,遇事不慌,处事不乱,发现事故苗头能及时采取措施,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同时,对安全管理人员严格进行安全知识培训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切实做到持证上岗。

5.2 强化对一线施工人员的教育培训
可以利用板报、横幅、标语等多种形式,在施工现场推广富有人性化和教育启迪意义的警示语、宣传画等,让一线人员易于理解和接受,从而把安全价值观、安全理念的精髓灌输到职工脑海之中,植根于职工心里,起到内化于心的目的。

同时,要通过教育培训,培养职工的原则性、纪律性、精确性等良好性格,养成一丝不苟、踏实细致、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克服粗枝大叶、马马虎虎、得过且过、自满任性、草率从事的不良行为,从关爱自己的生命做起,实现安全的“自律”。

6 以人为本,推进文化建设
安全文化体现着企业和职工对安全的态度、思维程度以及采取的行动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单位和职工对健康与安全的认知程度不断深化,每一位职工都渴求得到更高的健康与安全保障。

因此,我们维修养护企业也应当在以人为本的旗帜下,努力营造“关注健康、关
爱生命”的安全生产氛围,培养职工“安全是法”、“我要安全”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

6.1 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利用无处不在的安全标识、富有人性化的安全提示语,以喜闻乐见的安全文化活动,让职工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熏陶,在欢声笑语之中受到启迪。

企业管理者要经常性地与职工沟通,多渠道了解职工的生产生活状况,为职工排忧解难,解除后顾之忧,为职工提供一个充满关爱的人文环境。

要大力倡导团队精神,职工之间以诚相待、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形成一个和谐融洽的整体。

要加强人性化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单位文化等软性约束的作用;变“管”为主为“理”为主,变硬性考核为柔性管理,变事后的铁面无私为事前的积极引导,更多地为职工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和宽松的人文环境。

6.2 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发动职工家庭成员为职工提供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有关的企业管理部门也应当参与到安全生产工作中,以良好的社会氛围推动企业抓好安全工作,努力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保安全”的良好氛围。

总之,安全生产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维修养护企业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个安全的根基深深扎根于企业,思想上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的方法和科学的防范手段,每天
从零做起,才能为企业发展构建起一座坚实的安全堡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