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绝缘油系统检修规程

绝缘油系统检修规程

绝缘油系统检修规程 1 范围1.1 本规程规定了XXXX绝缘油系统现场检修的类别、程序和工艺要求,适用于XXXX绝缘油库设备的检修与维护。

1.2 本规程适用于机械检修维护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对绝缘油库设备的检修管理。

2 引用文件和资料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波尔真空滤油机使用说明书、齿轮式输油泵安装与使用及维护说明书、真空净油机验收及使用维护导则、新油质量检验标准。

3 术语与定义3.1 定期检修是一种以时间为基础的预防性检修,根据设备磨损和老化的统计规律,事先确定检修等级、检修间隔、检修项目、需用备件及材料等的检修方式。

3.2 状态检修是指根据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提供的设备状态信息,评估设备的状况,在故障发生前进行的检修方式。

3.3 改进性检修是指对设备先天性缺陷或频发故障,按照当前设备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进行改造,从根本上消除设备缺陷,以提高设备的技术性能和可用率,并结合检修过程实施的检修方式。

3.4 故障检修是指设备在发生故障或其它失效时进行的非计划检修。

3.5 检修间隔是指从上次检修后设备服役时开始,至下一次检修开始时的总时间。

4 检修概要XXXX绝缘油库检修根据预防维修的原则,按照设备的状态,确定设备的检修周期和检修项目,对绝缘油库检修计划和项目的制定。

5 检修间隔及检修停用时间的确定5.1 检修对象及主要部件检修对象:真空滤油机、齿轮油泵、管道系统、油罐、附件及阀门。

5.2 检修周期及检修项目5.2.1 检修周期5.2.1.1 检修间隔及检修停用时间主要取决于设备的技术状况。

一般情况下,检修间隔和检修停用时间可按表2的规定执行。

5.2.1.2 在执行表2的检修间隔和检修停用时间时,应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a) 对运行状态较好的设备,为降低检修费用,应积极采取措施,逐步延长检修间隔,但必须经过技术鉴定,并报上一级主管部门批准方可超过表2的规定。

b) 为防止设备失修,确保设备健康,凡设备技术状况不好的,经过技术鉴定确认出现表3所列设备状况者,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其检修时间间隔可低于表2的规定。

c) 在设备运行或检修过程中,若发现有危及机组安全运行的重大设备缺陷,应立即停机检修或延长检修时间,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压力滤油机维护保养5.2.25.2.2.1 检查滤油机工作压力,压力应在0.25~0.5MPa范围内,若压力升高应更换滤纸。

5.2.2.2 检查滤油机的清洁,应经常保持清洁,同时应注意油标,若油盘内存油过多,应打开回油阀放净存油。

5.2.2.3 检查各连接部分,应无松动,用手正、反盘动三、四转,看是否有卡阻现象。

5.2.3 真空滤油机维护保养5.2.3.1 每运行50小时应检查:a)若真空油泵的油质不好,需随时补加1#真空泵油。

b) 温控仪是否灵敏可靠、准确。

c) 油泵密封是否损坏、泄露。

d) 液位控制器是否可靠。

e) 检查系统有无漏气、漏油。

5.2.3.2 真空泵、水泵及电机轴承每运转1000小时,应加一次2号或3号润滑脂。

5.2.3.3每半年应将真空油泵放净,注入少量1号真空泵油,清洗泵腔,放净存油,加满新1号真空泵油。

5.2.3.4 如停机2月以上,本机应放在干燥的地方,关闭电器柜和所有阀门,盖好机身外罩。

5.2.3.5 定期清洗精滤器。

5.2.4 齿轮油泵维护保养5.2.4.1 若压紧盖处发生泄漏,则将螺栓适当拧紧,不允许拧得过紧,以免密封处剧烈发热和密封圈迅速磨损失效。

5.2.4.2 当油泵在工作中出现不正常的噪音或温升过高时,应停机检查。

5.2.4.3 绝缘油粘度过高时,应采取适当的方式降低粘度或降低油泵转速,以免吸空和啸叫。

5.2.4.4 管道各部位不得漏液。

5.2.5 油罐维护保养5.2.5.1 检查油罐油位液面计指示是否准确,连通法兰密封是否渗漏。

5.2.5.2 油罐进油口、供油口、排油口、取油样口、阀门等法兰应无渗漏现象。

5.2.5.3 检查油罐上下爬梯是否牢固可靠。

6 检修工艺要求6.1 一般工艺要求6.1.1 应有适当的检修场地。

6.1.2 做好“安全文明生产”,保持检修场所和厂房的整洁、文明、卫生。

6.1.3 部件拆卸前,对有关部件应做好动作试验,各部件动作灵活,拆卸时,应注意各零、部件的相对位置和方向做好记号,记录后分解。

6.1.4 拆卸机械零部件时先检查各部件接合面标志是否清楚,不明显的应重新作记号标志,并作记录,同一部件拆卸的销钉、螺栓、螺母、垫圈需放在同一箱内或袋内,做好标签注明。

.螺栓、螺母要清点数目,妥善保管。

6.1.5 部件分解拆卸时,应先拆销钉,后拆螺栓;装复时先装销钉,后装螺栓。

6.1.6 部件分解后,应及时清洗零部件,检查零部件完整与否,如有缺损应进行更换或修复。

所拆零部件按系统分门别类,妥善保管。

6.1.7 在进行任何保养工作之前,确保整个系统完全卸压并且强制隔离。

6.1.8 操作过程中,应正确地开启和关闭相应阀门,并加强现场联系,注油时,应监视好加油部位的油位,避免跑油、漏油;排油时,注意观察油的进罐情况。

6.1.9 移动油泵进出油管应连接牢固,无漏油;排油时,现场应有专人监护。

6.1.10 设备排回的油应分类保管,标明油质情况,以备再生处理。

6.1.11 设备需要补油时,应补加与原设备所使用的相同牌号的油。

补油前,必须先进行混和油样的油泥析出试验,无油泥析出时方可补加。

6.1.12 不同牌号的绝缘油原则上不宜混合使用。

6.1.13 供、排、补油操作工作结束后,所有阀门应恢复到工作前的状态,因故暂时不能恢复到原状态的,应有书面记录。

6.1.14 临时使用的油泵、软管等,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撤除,并清扫现场。

6.1.15 在油库内使用明火作业,如电焊、气焊、气割,应做好防火和防飞溅的措施。

作业完毕应仔细清理焊渣、熔珠。

6.2 一般工艺规定6.2.1 检修前的准备工作6.2.1.1 查看所检修设备的缺陷记录,根据该设备所有缺陷及存在的问题,制定检修项目及缺陷处理方案。

6.2.1.2 根据实际情况和检修工期,制定检修进度及安全措施。

6.2.1.3 根据检修内容,备全检修工具,提出备品备件、工具材料计划。

6.2.1.4 对职工进行本次检修的技术交底及安全教育。

6.2.2 对参加检修人员的要求6.2.2.1 参加检修的人员,必须熟悉设备、图纸,明确检修任务、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6.2.2.2 机械加工面清扫后应涂防锈油,且不得敲打或碰伤,如有损坏应立即修复。

6.2.2.3装复时,易锈蚀的螺栓应涂黄油,各连接螺栓均应按规定拧紧,各转动部分螺母应点焊或采取其他防松动措施。

6.2.2.4 切割密封垫时,其内径应稍比管路内径大,不得小于管路的内径。

拆卸相同部件时应分开进行(或做好记号)不得互换,禁止用脏布包装零件和多孔6.2.2.5部件。

6.2.2.6 拆卸部件时不可直接锤击零部件精加工面,必要时,应用紫铜棒或垫上铅皮锤击,以免损坏部件。

6.2.2.7 起重用的钢丝绳、绳索、滑车等应事先检查、试验,钢丝绳的安全系数应按安全规程要求选用,不允许使用有缺陷的起重工具和断股或严重损伤的钢丝绳或绳索。

7 绝缘油库设备检修7.1 压力滤油机检修工艺要求7.1.1 如果发现滤油量不足,应检查以下5个方面:a)吸入管、粗滤器、油样阀、回油管及接头等处是否漏气。

b) 吸入管管路过长(一般不超过5米)。

c) 进油管和粗滤器网是否堵塞。

d) 吸入管部分是否装有其它附件,引起阻力过大。

e) 齿轮泵、安全阀是否松动或不严。

7.1.2 更换滤纸的工序a) 打开油箱盖,松开压紧装置,逐片取出滤纸。

b) 清除涂在板、框、止推板和压紧板上的油脂并清洗粗滤器c) 更换滤纸,将冲好孔的滤纸仔细的夹在每个滤板和滤框之间,每层滤纸数量一般为1~2张。

在夹放滤纸时,必须使滤纸上两个通油孔和滤板、滤框上的通液孔一致,不要偏移造成泄漏,影响过滤效果。

d) 滤纸使用前应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120℃。

使用已用过的滤纸时,滤纸必须进行烘干,并应无任何破损,有滤渣的一面应对着滤框放置。

e) 检查过滤部分的滤板、滤框的安装位置,从止推板一端开始,第一片是板、第二片是框、第三片又是板、第四片又是框?以此类推进行排列,板的数量比框多一块,板和框不能左右放反。

f) 放好滤纸后,转动手轮将滤板压紧,压滤板时,只许一人,并且不能加长压紧手柄进行压紧,以免损坏机器。

g) 关闭取样油嘴,开启相应阀门,启动油泵滤油。

在滤油过程中,可以旋开油嘴取样。

7.1.3 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7.2 真空滤油机检修工艺要求7.2.1 检修后质量要求要求检修后各项指标达到说明书要求,不出现表6中的现象。

7.2.2 真空滤油机常见故障表3 内充满油阻真空泵启动困难5继续启动几次。

3、调距。

带松驰气阀片损坏或螺丝松动6更换或重新安装 1 7 真空泵喷油 2入真空泵。

、真空泵油位过高油或放出部分泵油白空泵内凝结换油。

9 0.4MPa 精过滤器堵塞更换或清洗滤芯。

1、检修或更换轴封。

2、堵1、排油泵轴封漏气。

2、排油泵进油接10不出油头或管道漏气漏。

11、感温元件损坏或接线脱落。

2、控温换温控仪。

2、如油温未升11油温表指示未见升高或升高缓慢仪故障。

3、电源断路、断相和部分电热管损坏3、检修或更换1、真空度大于0.095 MPa0.0751、微调进油阀。

2、缩小弹MPa12进出油量不平衡簧圈直径或更换新油封、排油泵轴封堵塞、 22、加热管接、测温探头断线或烧坏。

21、紧固或、接通或换件。

21、温控仪表头失线松动或烧坏断丝。

313加热器不能升温、换表头换件。

3 灵。

、前级比后级温度低为正常1、粗滤器堵塞引起 2 、逐级加热。

2、前级比后级温度高。

现象。

14加热管温度不同进油量不足。

15 交流接触器过热换动静接头。

1、管道、系统漏气。

2、泵部分漏气。

1、系统检漏。

2、泵检修。

3、前级泵极限压力下降。

4、润滑油太3、修理或更换前级泵。

4、 16极限压力不高 5调换润滑油。

、更换油封。

脏或牌号不对。

5、油封磨损。

6、罗 6、对溢流阀进行清理。

茨泵溢流阀漏气、、增加管道通导能力。

21、前级泵抽速 21、管道通导能力不够。

、对 17抽速不足修改或更换前级泵。

3 3、罗茨泵溢流阀漏气。

下降。

溢流阀进行清理、、泵入口压力过高。

1 2、转子端面与端 2调整、1、控制入口压力。

盖端面接触。

罗茨泵电机过载183、前级泵返油进泵腔。

4、调整罗茨泵间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