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人口的变化第一课人口的数量变化【课题】人口的数量变化【课型】复习课【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学案导学、讲练结合、问题探究【教学用具】多媒体【高考考点】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2、理解并掌握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及我国现阶段人口政策。
【考点解读】1、理解并掌握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及其地区差异;2、运用图表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点及地区分布。
3、通过数据或图表,分析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状况及影响并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4、应用:各类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
【考情分析】从考核内容看,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人口结构等是常考的考点。
以人口统计图(柱状图、曲线图、坐标图、金字塔图、正三角图)或以人口普查资料为背景,考查人口增长模式、人口问题及对策。
【教学过程】一、人口的自然增长(一)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自主复习】1、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
2、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提示:人口增长中的“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化,而不一定是数量的增加,也可以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
【点拨】人口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能够说明人口增长的快慢,人口自然增长率只要为正值,说明人口在不断增长,为负值,说明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人口的自然增长不仅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关,而且还与人口基数有关。
例如中国,自然增长率较低,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的人口数量依然很大。
【典例剖析】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完成1—2题1.该国人口数量达到顶峰的时间为()A.①B.②C.③D.④2.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A.埃及 B.中国 C.德国D.新加坡【点拨】1.D 2.C(二).世界人口的增长体现两个差异 1、时间差异: 【合作探究】结合下图,以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为分界点,将世界人口增长划分为三个阶段,请你描述不同阶段的人口增长特点。
结论:【点拨】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极其缓慢,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先快后慢,从工业革命开始人口增长明显加快。
(主要看曲线的陡缓,坡度大说明增长速度快,反之就慢)虽然在不同时间段人口增长的速度不同,但是人口的增长趋势是不断增加的 2、空间差异:人口增长原因 人口问题 对策发达国家人口增长速度缓慢 出现负增长的国家 有_德国和俄罗斯经济、文化教育、生育观念老龄化严重,社会负担加重。
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鼓励生育和接纳海外移民_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速度_较快___ 政治、经济、医疗水平 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压力大;资源短缺;人地矛盾加剧采取计划 生育政策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进步; 防御疾病灾害的能力增强; 对自然环境适应性增强人口增长的总趋势:不断_增长_____ 影响因素 农业革命前:增长速度__ 缓慢农业革命期间:增长速度先 __ 快 后__慢 工业革命后:迅猛增长 近100年:迅猛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进步; 防御疾病灾害的能力增强; 对自然环境适应性增强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点拨】发达个国家人口增长速度缓慢,某些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比如德国和俄罗斯。
由于增长缓慢出现的人口问题主要有老龄化严重,(注:≥65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7%就称为人口老龄化)社会负担加重。
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
发达国家主要采取鼓励生育和接纳海外移民的对策来缓解本国的人口问题。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速度较快,每年新增人口数量较多。
主要的人口问题有人口过多对资源、环境、就业、经济等的压力,除此之外还有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压力大等问题。
人口过多影响经济发展,不利于提高人口素质。
发展中国家采取的对策主要有采取计划生育政策【知识整合】中国人口问题及其解决措施中国的人口问题比较特殊,既有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人口增长速度快的问题,还有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这是因为虽然我国的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所以净增人口多。
我国目前人口问题最大的任务是继续保持较低人口自然增长率而不是控制人口老龄化,因此要坚持计划生育政策。
除此之外,我国在人口上还存在着其他不合理问题。
人口问题解决措施人口结构不合理(男性比重偏高) 严格计划生育政策,转变人口生育观念人口素质较低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加强经济建设,提高和改善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人口流动日趋活跃积极发展交通,积极发展经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增加就地就业机会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增加就地就业岗位和机会等(1)该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A.人口素质低B.人口老龄化C.就业压力大D.人口增长快(2)与俄罗斯相比,属于图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亚洲某国家,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是 ( )A.大气污染B.能源短缺C.水土流失D.淡水匮乏【解析】第(1)题,从图中给出的信息可以看出,从1980年到2010年,本地区人口年龄结构最明显的特点是老年人口比重不断增加。
还可从图中读出,1980年本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就已经超过了7%,且呈继续增大的趋势,即出现了明显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第(2)题,从图中1980年到2010年的人口数量变化情况可以判断出,该地人口再生产类型为现代型且出现了明显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在亚洲国家中只能是日本。
结合日本的国情,与俄罗斯相比其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应为能源短缺。
答案:(1)B(2)B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自主复习】1、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构成。
2、读“人口增长模式”图,回答以下问题。
(1)、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转变为: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温馨提示]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至出生率下降到一定水平结束。
(2)、总结不同模式中,三项指标的特点:类型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原始型__高_高低__传统型高_低 _ 高现代型_低低低a.发达国家:现代型。
b.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传统型。
c.我国:基本实现了由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巧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人口增长在转变,三式二次最关键;从死到生来实现,生产发展是根源。
【方法技巧】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1.从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数值特征判断(1)原始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3%左右,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
(2)传统型:出生率一般在3%左右,死亡率在1%以上,自然增长率在2%左右。
(3)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一般都在1%左右,自然增长率通常在1%以下。
2.从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形特征区分人口学家常常把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最常用的表示方法是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它所体现出的人口增长特点和增长趋势可判断人口增长模式,具体如比较项目扩张型(原始型或传统型)静止型(现代型)收缩型(现代型)示意图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高—低—高”传统型;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已经属于“三低”现代型;发达国家则全部属于现代型。
4、根据人口增长特征判断原始型是“高—高—低”型;传统型是“高—低—高”型;现代型是“低—低—低”型。
5、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判断一般地,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原始型;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
【典例剖析】下图为我国五个省级行政区某年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总数的统计图。
读图,回答1-2题1、图中五地数据相比,正确的判断是()A.上海市的人口死亡率最低B.宁夏的人口死亡率最高C.江苏年净增加人口数量最多D.西藏的老龄化现象最严重2、关于人口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藏、宁夏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原始型B.北京的人口自然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C.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呈正相关D.经济发达地区人口死亡率小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点拨】1.C 2.B【技能强化】不同图表的判读方法(重点讲解前三种)【判读程序】:读图名---读图例---读坐标---读数据(大小及变化趋势)---分析数据--用文字概括联系或规律---图表转换(或图图转换)类型一、三角坐标统计图的判读三角坐标统计图主要体现某地区三个不同年龄段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一般分为0-14岁、15-64岁和65岁及以上三个阶段,分别用来表示少年儿童、青壮年和老年人的比重。
不能体现出男、女的比重。
三角坐标统计图的判读方法:1.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图1中的箭头①、②、③。
2.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直线。
3.读出上述直线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值。
4.验证一下三个比例的数值之和是否为100%【典例剖析】右图中的“★”表示某国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65岁以上人口的比重约是A.43% B.30% C.23% D.50%【答案】C类型二、人口金字塔的判读金字塔图既能表示人口的年龄结构还能表示性别结构,一般的表示方法是将总人口按性别分成两栏,再按一定的年龄段分组,图中的纵轴表示各年龄段,横轴分别表示各年龄组中男女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或者是各年龄组中男女人口的数量。
甲图乙图丙图1.读构成。
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所占人口的比例,以及男女比例差异2.定类型。
人口金字塔图基本上可分为三种类型,即①年轻型(增长型)——年轻人比重大,塔形下宽上尖(甲图);②成年型(静止型)——除极老的年龄组外,各年龄组人数差别不大,塔形较直,只有在高龄部分(即塔尖)急剧收缩(乙图);③老年型(缩减型)——年轻人比重小,中年以上比重大,塔形上下窄中间宽(丙图)【典例剖析】(2012·山东高考)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信息反映出(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是上升趋势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2)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解析】第(1)题,图中左侧为1982年数据,右侧为2009年数据,可以看出,2009年人口的0~14的比重大幅度下降,老龄化问题突出,所以1982年人口老龄化比2009年低,选项为B。
第(2)题,人口增长速度降低,选项A错误;人口老龄化加重,社会养老负担加重,选择B正确;进而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选项C错误;无法看出25~59的劳动力资源数量,选项D错误。
【答案】(1)B (2)B类型三、平面正方形坐标图【判读方法】图中常用底边表示人口死亡率,另外一条边表示人口出生率,剩余两条边表示自然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