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无线局域网规格标准
无线局域网指的是采用无线传输媒介的计算机网络,结合了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
随着802.11a/b/g/n成为工业标准,因特网的日益普及,以及移动终端的不断增加,人们对移动IP接入的需求迅速增长。
无线局域网WLAN作为有线以太网的延伸,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这种需求。
凭借无线接入技术本身具有的应用灵活、安装速度快、建设周期短等优势,以及地理应用环境的无限制特性,WLAN必将作为一种高速无线数据接入手段与有线网络一起,构成灵活、高效、完善的宽带网络。
802.11802.11是IEEE最初制定的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主要用于解决办公室局域网和校园网中用户与用户终端的无线接入,业务主要限于数据存取,速率最高只能达到2Mbps。
由于它在速率和传输距离上都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IEEE小组又相继推出了802.11b和802.11a 两个新标准,前者已经成为目前的主流标准,而后者也被很多厂商看好。
802.11a802.11a
是802.11原始标准的一个修订标准,于1999年获得批准。
802.11a标准采用了与原始标准相同的核心协议,工作频率为5GHz,使用52个正交频分多路复用副载波,最大原始数据传输率为54Mb/s,这达到了现实网络中等吞吐量(20Mb/s)的要求。
如果需要的话,数据率可降为48,36,24,18,12,9或者6Mb/s。
802.11a拥有12条不相互重叠的频道,8条用于室内,4条用于点对点传输。
它不能与802.11b进行互操作,除非使用了对两种标准都采用的设备。
由于2.4GHz频带已经被到处使用,采用5GHz的频带让802.11a具有更少冲突的优点。
802.11b就在802.11a发布的同一年,IEEE又发布了另外一个无线标准--802.11b。
802.11b(即Wi-Fi)由IEEE 在1998-1999年制订完成,到2002年底,已在超过3000万的无线基站中应用。
IEEE 802.11b 是无线局域网的一个标准。
其载波的频率为2.4GHz,传送速度为11Mbit/s。
IEEE 802.11b是所有无线局域网标准中最著名,也是普及最广的标准。
动态速率转换当射频情况变差时,可将数据传输速率降低为5.5Mb/s、2Mb/s和1Mb/s。
使用范围支持的范围是在室外为300 米,在办公环境中最长为100米。
802.11b使用与以太网类似的连接协议和数据包确认,来提供可靠的数据传送和网络带宽的有效使用。
802.11g802.11g产品在目前的市场上占有主流地位,无论是价格还是传输速率都受到很多消费者的欢迎。
随着无线IEEE 802.11标准开始深入人心,各IC制造商开始寻求为以太网平台提供更为快速的协议和配置。
而蓝牙产品和无线局域网(802.11b)产品的逐步应用,解决两种技术之间的干扰问题显得日益重要。
为此,IEEE成立了无线LAN任务工作组,专门从事无线局域网802.11g标准的制定,力图解决这一问题。
802.11g 其实是一种混合标准,它既能适应传统的802.11b标准,在2.4GHz频率下提供每秒11Mbit/s
数据传输率,也符合802.11a标准在5GHz频率下提供56Mbit/s数据传输率。
802.11n现如今,各种无线局域网技术竞争惨烈,然而WLAN却依然存在着很多差距和缺陷,为了实现高带宽、高质量的WLAN服务,使无线局域网达到以太网的性能水平,802.11n应运而生。
2007年初,Wi-fi联盟通过传输速度更快的IEEE802.11n以取代目前无线局域网中最主流的802.11g 标准。
802.11n作为新一代的Wi-fi标准可提供更高的连接速度,其理论传输速度高达500Mbps。
在802.11n标准获得批准后,英特尔也在去年年中推出了新一代的Wireless-N网络连接架构,并将802.11n无线网卡作为新一代笔记本迅驰平台SantaRosa的标准组件,宣称新标准的传输速率提升5倍、传输距离提升2倍。
802.11n采用了一种软件无线电技术,它是一个完全可编程的硬件平台,使得不同系统的基站和终端都可以通过这一平台的不同软件实现互通和兼容,这使得WLAN的兼容性得到极大改善。
这意味着WLAN将不但能实现802.11n向前后兼容,而且可以实现WLAN与无线广域网络的结合,比如3G。
802.11n采用智能天线技术,通过多组独立天线组成的天线阵列,可以动态调整波束,保证让WLAN用户接收到稳定的信号,并可以减少其它信号的干扰。
因此其覆盖范围可以扩大到好几平方公里,使WLAN移动性极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