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理生理学肾功能不全精品PPT课件

病理生理学肾功能不全精品PPT课件

20
发病机制
(一)肾小球因素 肾血流量减少(肾缺血) 肾小球病变
(二)肾小管因素 肾小管阻塞 原尿回漏
(三)肾细胞损伤及其机制
21
受损细胞类型及其特征
(1)肾小管细胞:
坏死、凋亡、功能紊乱
(2)内皮细胞:
肿胀、损伤、功能紊乱
(3)系膜细胞:
收缩肾小球血管阻力 滤过面积、Kf
22
机制
主要:细胞能量代谢障碍与膜转运系统破坏 ATP:导致钠泵失灵、钙超载 OFR: 脂质过氧化、共价键结合性损伤 GSH:细胞抗氧化能力、膜稳定性 PLA2:细胞骨架解体、膜降解、PGs/LTs 细胞骨架结构改变 细胞凋亡的激活
23
ARF的发病机制
中心环节:GFR降低
肾缺血或肾毒物
肾小球因素 肾小球病变 肾血流↓
肾小管损伤 肾小管阻塞 原尿回漏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滤过率↓
少尿
24
四、功能代谢变化
少尿型ARF
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非少尿型ARF
25
少尿期
(最危险,持续数天或数周)
尿变化 水中毒 高钾血症 代谢性酸中毒 氮质血症
(2)病因
泌尿道周围肿物压迫,前列腺肥大
结石
10
三、发病机制
中心环节:GFR降低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囊内压+血浆胶渗压)
11
发病机制
(一)肾小球因素 肾血流量减少(肾缺血) 肾小球病变
(二)肾小管因素 肾小管阻塞 原尿回漏
(三)肾细胞损伤及其机制
12
肾血流量减少(肾缺血)
肾灌注压下降 肾血管收缩 肾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肾血管内凝血
1、概念演变史
挤压综合征 下肾单位肾炎 休克肾 急性肾小管坏死 急性肾功能衰竭
5
2、概 念
各种原因在短期内(通常数小时至数 天)引起肾脏泌尿功能急剧障碍(往往为 可逆性降低),以致机体内环境出现严重 紊乱的病理过程。
6
二、病因和分类
肾前性 肾性 肾后性
7
1、肾前性ARF
(1)定义 由于肾灌流量急剧下降所引起的ARF(功能性)。
13
肾灌注压下降
BP 80~ 160mmHg
肾血管舒张或收缩
BP<50~ 70mmHg
肾血管收缩
肾血流自身调节 肾血流失去自身调节
GFR不变
GFR降低
14
肾血管收缩
交感-肾上腺髓
质系统(+)
CA↑
RAAS激 活
肾内皮细胞 受损
AGTII↑ PGE2↓ ET ↑
入球小 A收缩
GFR↓
AR F
15
肾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缺血 缺氧
I/R
膜泵功 能受损
氧自由 基产生
能量生 成障碍
损害内 皮细胞
WEC肿 胀管腔变 窄
16
肾血管内凝血
纤维蛋白原增多 红细胞聚集和变形
能力降低 血小板聚集 白细胞黏附、嵌顿
肾内DIC 肾血管堵塞
17
肾小球病变
急性肾小球肾炎 狼疮性肾炎等
肾小球膜受损 滤过面积减少 GFR↓
18
发病机制
(一)肾小球因素 肾血流量减少(肾缺血) 肾小球病变
2
3、定义
肾功能不全:当各种病因引起肾脏泌尿功能严
重障碍时,会出现多种代谢产物、药物和毒
物在体内蓄积,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以及肾脏内分泌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这一
病理过程就叫肾功能不全。 肾功能衰竭
3
4、分类 急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衰竭
尿毒症
4
第二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 一、概述
早期:仍存在氮质血症、高血钾、酸中毒
后期:易出现脱水、低血钾和低血钠 意义:尿量的进行性增加是肾功能逐渐恢复的信号
31
恢复期
肾小管上皮修复 机体内环境基本恢复稳定 肾功能恢复需要半年到一年
(少尿期越长,需时越长)
ARF是一个可逆的病理过程
32
四、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病因学治疗
ARF的治疗
(2)病因 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降低或肾血管收缩的因素,见
于各型休克早期。
8
2、肾性ARF
(1)定义 由于肾脏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ARF(器质性)。
(2)病因 ① 肾小球、肾间质与肾血管疾病 ② 急性肾小管坏死(ATN)
9
3、肾后性ARF
(1)定义
指从肾盂到尿道外口任何部位的尿路急性梗阻所 引起的ARF。
26
尿变化
少尿或无尿
尿量<400ml/d或
低<1比7m重l/尿h
尿量< 100ml/d
常固定于1.010-1.020
尿钠高 血尿、蛋白尿、管型尿
27
水中毒
原因: 肾排水↓
ADH分泌↑ 分解代谢↑ → 内生水↑
影响: 细胞水肿、稀释性低钠血症甚至
心功能不全、肺水肿、脑水肿
注意: 应严密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
定酸排出减少;分解代谢增强产固定酸
增多。
氮质血症
----指血中尿素、肌酐、尿酸等非蛋白 氮含量显著增加。
原因:体内氮源性代谢产物不能排出 血中非蛋白氮含量增高
30
多 尿 期(持续1~2周)
---当每天尿量大于400ml,患者进入多尿期
机 制: 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逐渐恢复
新生肾小管上皮细胞浓缩功能低 肾小管阻塞解除 渗透性利尿(潴留代谢产物的排出)
一、概述
肾脏的生理功能
1、肾脏的基本功能
泌尿
排泄代谢产物 保持内环境恒定
排酸保碱
促红细胞生成素
分泌内分泌激素
1,25-二羟Vit D3 前列腺素 肾素
内分泌功能
灭活内分泌激素
调节正促常胃功液素能代谢
甲状旁腺素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1
2、肾脏的特性
(1)强大的储备能力 (2)肾血流的自我调节 (3)功能代偿及代偿性肥大
28
高钾血症
原因:排钾↓;组织分解→钾释放↑;
酸中毒→H++交换↑; 低血钠→远曲小管泌钾↓ ; 输入库存血或摄入含钾高物
影响: 心脏传导阻滞、心律失常甚至
室颤、心脏停跳 (ARF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 死亡三角:酸中毒、高血钾、低血钠,互为 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29
代谢性酸中毒
原因:肾小管泌氢、泌氨功能减弱;固
(二)肾小管因素 肾小管阻塞 原尿回漏
(三)肾细胞损伤及其机制
19
肾小管因素
(1)肾小管阻塞 脱落的细胞、刷状缘或微绒毛;血红蛋白;肌红
蛋白等。 持续性肾缺血,肾中毒→上皮细胞肿胀 (2)原尿回漏 缺血缺氧→基底膜断裂→原尿回漏→尿量↓→ 间
质水肿,压力↑→ 压迫肾小管、血管→阻塞加 重、肾小管缺血加重→GFR↓肾损害加重
少尿期 1.控制输液量 2.控制高血钾 3.纠正酸中毒 4. 透析疗法
多尿期 1.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补充营养 3.透析疗法
33
第三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
概念:
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引起肾单位进行性破坏, 以致残存肾单位不足以排出代谢废物及维持内环 境稳定,出现代谢废物和毒物在体内潴留,水、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内分泌功能障碍,由 此引起一些临床症状的病理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