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脾胃论治失眠”经验总结-毛亮,李中宇

“从脾胃论治失眠”经验总结-毛亮,李中宇

161第16卷 第6期 2014 年 6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6 No. 6 Jun .,2014李中宇教授是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继承工作的指导老师,吾师专于仲景之学,致力于伤寒论研究,师古而不泥古,对失眠从脾胃辨证论治有独到的见解,临床疗效显著;吾有幸随师学习,获益匪浅,“从脾胃论治失眠”经验总结毛亮,李中宇(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4)摘 要:目的:探讨李中宇教授治疗失眠的方法。

方法:总结和分析治疗失眠的经验。

结论:黄连温胆汤治疗失眠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及运用。

关键词:失眠;名老中医经验;脾胃论治;黄连温胆汤;李中宇中图分类号:R256.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4) 06- 0161- 03收稿日期:2013-12-15基金项目:国家第五批名老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计划资助项目作者简介:毛亮(1980-),女,辽宁大连人,主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神经内科。

Experience of Professor LI Zhongyu on Treatment of Insomnia from Spleen and StomachMAO Liang,LI Zhongyu(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034,Liaoning,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thod of treating insomnia disease by LI Zhongyu. Methods :The experience of LI Zhongyu was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Results :Many patients were recovered.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treating insomnia disease by Huanglian Wendan Decoction was good and Huanglian Wendan Decoction wa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Key words:insomnia;famous TCM doctor's experiences;treatment from spleen and stomach;Huanglian Wendan Decoction;LI Zhongyu [ 22 ] 梁正林.复方阿胶浆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透患者贫血疗效观察[ J ] .内科,2008,3 ( 5 ):735.[ 23 ] 张洪涛,齐广涛,刘智慧,等.复方阿胶浆联合福乃得治疗妊娠期贫血40例效果观察[ J ]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05 ( 2 ):74.[ 24 ] 秦明芳,马保平,申沛.复方阿胶浆治疗妊娠中晚期贫血的临床观察[ C ]//刘丹卓.第十一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北京:中华中医药学会,2011:390.[ 25 ] 顾建军.复方阿胶浆治疗贫血37例[ J ] .世界中医药,2012,7( 4 ):310.[ 26 ] 陈玉清,周东,张文荟,等.复方阿胶浆治疗血液病60例[ J ] . 临床医学,2012,32 ( 8 ):115.[ 27 ] 牛冬春,周顺平.复方阿胶浆口服液辅助治疗婴幼儿粒细胞减少症42例疗效观察[ J ]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4,4 ( 1 ):44.[ 28 ] 常惠,汪素卿.阿胶及其复方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C ] //刘丹卓.第十一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北京:中华中医药学会,2011:372.[ 29 ] 高影,张书慧,王爱华,等.复方阿胶浆的方解及对月经不调的临床治疗[ J ] .中外健康文摘,2009,6 ( 25 ):239.[ 30 ] 袁丽萍,林芸.复方阿胶浆治疗血虚型月经过少30例临床观察[ C ] //刘丹卓.第十一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北京:中华中医药学会,2011:365.[ 31 ] 刘红姣,喻芬,梁世昌.复方阿胶浆联合人工周期疗法治疗卵巢早衰43例效果观察[ J ]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 ( 2 ):71.[ 32 ] 范培.复方阿胶浆对子宫内膜及卵泡发育作用50例临床观察[ C ] //刘丹卓.第十一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北京:中华中医药学会,2011:379.[ 33 ] 郎涤非,李文,孙宁霞.药物流产后服用复方阿胶浆的临床观察[ J ]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2,33 ( 6 ):688-689.[ 34 ] 倪晓容.复方阿胶浆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观察[ J ] .中国妇幼保健,2009,17 ( 17 ):2462.[ 35 ] 姚桂初,张德明.“复方阿胶浆”治疗神经衰弱症25例临床观察[ J ] .基层医学论坛,2004,8 ( 2 ):141.[ 36 ] 杨俊伟,王延军,王忠.复方阿胶浆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临床观察[ J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33 ( 4 ):37.[ 37 ] 李少灿,纪姝花.复方阿胶浆促进桡骨远端骨折愈合临床观察[ J ] .河南中医,2007,27 ( 9 ):79.[ 38 ]徐庭辉,李小莉,骆华.复方阿胶浆缓解肺结核症状和减少化疗毒副反应60例临床观察[ C ] //2010年中国防痨协会临床/基础专业学术大会论文集.北京:中国防痨协会临床专业委员会、中国防痨协会基础细菌免疫专业委员会,2010:112.[ 39 ]柯斌,孟君,师林,等.复方阿胶浆联合美托洛尔对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心率变异性及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 C ] //刘丹卓.第十一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北京:中华中医药学会,2011:391.[ 40 ]刘素英.复方阿胶浆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J ] .中国药师,2007,10 ( 8 ):810.[ 41 ] 郭鑫.人参健脾丸合复方阿胶浆治疗脾虚型慢性腹泻52例[ J ] .中国民间疗法,2009,17 ( 12 ):38.[ 42 ] 张成华,王洪军,张志华.复方阿胶浆与鲨肝醇、VitB4治疗氯氮平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的对照研究[ J ] .山东精神医学,2002,15 ( 3 ):147.[ 43 ] 王昌荣,刘新暇.复方阿胶致严重过敏性皮疹1例[ J ] .时珍国医国药,2001,12 ( 7 ):65.[ 44 ] Dongliang Wang,Maoxuan Liu,Jichao Cao,et al.Effect of Colla corii asini (E'jiao)on D -Galactose Induced Aging Mice[ J ] .Biol Pharm Bull,2012,35 ( 12 ):2128.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14.06.060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16卷现将李老师从脾胃论治失眠的经验总结如下。

1 疾病概述失眠,又称睡眠障碍,是睡眠质量或数量达不到需求的一种主观体验,以难以入睡和睡眠维持困难为主要特征,目前尚无准确基本的科学定义[1]。

据专家估计,到2020年全球大约有7亿多失眠患者[2]。

祖国医学对失眠早已有记载,《内经》称之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自《难经》始称“不寐”。

如《难经·四十六难》云:“老卧而不寐,少壮寐而不寤者,何也……”,老人血气衰,肌肉不滑,荣卫之道涩,故昼日不能精,夜不能寐也,故知老人不得寐也。

失眠是指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而引起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2 病因病机中医认为失眠形成原因很多,思虑劳倦、内伤心脾、心肾不交、阴虚火旺、肝阳扰动、心胆气虚、胃中不和等均可影响心神而导致失眠,总体可按虚实分为两大类,实证多食滞痰浊,肝郁化火,胃腑不和;虚证多属阴血不足,责在心脾肝肾。

从病理产物讲,多与瘀、痰、火、血有关。

《素问·逆调论》云:“人有逆气不得卧,……是阳明之逆也。

……阳明者,胃脉也。

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

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

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

此之谓也。

”首次提出“胃不和则卧不安”。

《素问·病能论》云:“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何?岐伯曰:脏有所伤,及精有所之寄则安,故人不能悬其病也。

”既阐述了足阳明胃气逆致喘而不能安卧之病机,也包含了痰浊湿热食滞、思虑劳倦而致胃气失和、脾胃升降失调、转枢不利,终致不得卧眠之病机。

综上所述李老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为失眠的病因病机关键。

3 倡导“治未病”,注重养生调摄李老认为平素应当注重养生调摄,调理脾胃是治疗五脏之不足的根本,倡导“治未病”。

正如《难经·十四难》提出:“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

”这对于脾胃病的治疗及饮食调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正如孙思邈所言:“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

”因此强调要合理膳食,调畅情志,顺应四时变化。

4 辨证求因,从脾胃论治失眠吾师对于失眠的治疗强调辨病分清虚实,治病应标本兼治,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胃不和则卧不安”为病机基础,从脾胃论治失眠。

以调理脾胃为治疗的总原则。

《素问·匮真言论》云:“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

故人亦应之。

”强调人应天时,生理机能随天之阴阳而变化,有旺、盛、弱、衰的变化规律,即“天人相应”。

这种规律具体影响到人体气血运行及睡眠,如《灵枢·卫气行》云:“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脏”。

而人体的睡眠,与卫气一日之阴阳循行有关,《灵枢·口问》云:“帝曰:人之欠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

阳者主上,阴者主下,故阴气积于下,阳气未尽,阳引而上,阴引而下,阴阳相引,故数欠。

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寢矣”。

以上都说明在阴阳变化影响下,人体正常寤寐与卫气的出入盛衰密切相关。

脾胃与心经络相通,《黄帝内经·太素》杨上善注曰:“足太阴脉注心中,从心中循手少阴脉行也”。

血液充盈,则心有所主,而只有当脾胃运化功能正常,其化生血液的功能方能旺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