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珍稀树种皂荚的优良特性及其育苗技术

珍稀树种皂荚的优良特性及其育苗技术

珍稀树种皂荚的优良特性及其育苗技术
摘要皂荚是珍贵的硬阔叶树种,具有较高的经济、生态、景观利用价值,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绿色产业原料资源。

结合生产实践经验和有关科研进展,综合论述了皂荚树的优良特性和关键育苗技术,以期为开发利用皂荚树提供科学指导。

关键词皂荚;特性;育苗技术
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为豆科苏木亚科皂荚属植物,又名皂角、台树、悬刀等,是我国现存的古老树种之一。

近些年来由于人为采伐利用和自生自灭,皂荚资源日趋减少,野生资源已日趋枯竭,因此大力推广和发展这一珍稀优良阔叶树种,对于发展林业生产有着重要意义。

1 生物学特性
成年皂荚树的树高可以达15~20 m,双数羽状复叶,叶片为卵形、卵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

花杂性,成腋生及顶生总状花序,每年5月开花,10月果实成熟。

荚角直而扁平,黑紫色,长12~30 cm,种子多数扁平,长椭圆形,结实期长,盛果期可达200年。

皂荚为深根性树种,耐干旱,耐寒耐热,抗污染性强,喜生于土层深厚肥沃的壤土、砂壤土,在石灰性、盐碱性、砂砾质土壤上也能健康生长。

皂荚的生长速度很慢,但是其寿命却很长,一般可以达600~700年。

通常在6~8年的营养生长后皂荚才能开花结果,但是其结实期可长达数百年[1-3]。

2 皂荚的优良特性
2.1 抗性强
皂荚树适应性强,能耐瘠薄、耐盐碱、耐干旱、耐低温。

皂荚喜光且稍耐荫,为深根性树种,非常适宜在温暖湿润的气候和肥沃且适当湿润的土壤生长,但是其对土壤的要求不是很严格,可以在多种土质中生长,如石灰质、盐碱土、黏土或砂土等[4-5]。

皂荚树对污染性的气体具有较强的抵抗作用,如二氧化硫、氯气、氧化氢等,且具有固氮改土性能,病虫害的抗性也较强。

2.2 用途广
皂荚的用途非常广泛,全身都可以利用,皂荚材质坚硬、强度大、切削面光滑,非常适合作为建筑和家具用材,皂荚、皂刺、皂根、皂叶等均可入药。

皂荚种子含有丰富的半乳甘露聚糖胶和蛋白质成分,可广泛应用于石油钻采、食品医药、纺织印染、建筑涂料、木材加工、造纸等行业。

种子中胶的含量非常高,一般可达30%~40%,制胶的皂荚下脚料中蛋白质含量一般在30%以上,可以作为一种优质的饲料原料或提取绿色蛋白质的理想原料。

皂荚豆含有丰富的粗蛋白、
聚糖,含油量超过大豆。

皂荚壳中有三萜类皂甙等天然活性成分的皂荚素,有着优良的表面活性作用和乳化性、分散性、可溶性、浸透性等功能[6]。

2.3 效益高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绿色食品认识的不断提高,使得绿色食品的价格也不断攀升,不少地区的种植户都因种植皂荚树而发家致富。

据调查,种植皂荚树5年后收入可以达到3.0万~4.5万元/hm2。

在盛果期,产皂荚籽15 t/hm2,副产物75 t/hm2,产值达15万元/hm2,工厂的销售额为1.8亿元,生产成本为30%。

3 皂荚的实生育苗技术
3.1 采种
应选择生长健壮、树干通直、发育较快、种子饱满、无病虫害的壮龄母树,于10月当果皮成黑褐色变干时采种。

采回果实后摊开曝晒,晒干后,将荚果碾砸碎后用筛除去果皮并进行风选,然后将种子阴干,含水量达到15%时干藏[7]。

3.2 圃地选择
应选在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排灌条件良好、土壤深厚肥沃的砂质壤土地块为宜。

进行细致整地,均匀施入底肥,做成平床或高床,床宽约1.2 m,床长依地而定。

3.3 种子处理
皂荚种子种皮较厚,内种皮有一层似透亮的胶质物,加之种子皮孔较小,透水能力差,发芽慢且不整齐,播种前必须进行催芽处理。

亢美萍[8]认为,采用浓硫酸处理种子40 min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采用100 ℃高温水浸泡24 h后,取出吸水鼓胀的种子,对硬粒种子继续用同样的水温和方法逐次浸种,能够加快种皮软化速度,有效打破种子休眠。

采用高温层积处理(将100 ℃逐次水浸种后与沙子按1∶3比例混合放入20 ℃环境中,经常翻动并喷水保持湿润)能明显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速度。

而兰彦平等[9]认为,采用浓硫酸处理种子2 h较为适中,种子发芽率可达94.3%。

生产中也可采用以下2种方法:一是在播种前1个月,将种子浸入60 ℃的温水中,每天换温水1次,使其快速吸水膨胀,一般浸泡3~4 d后,就可开始分批捡出已充分膨胀的种子,同湿沙一起混藏堆放,并用塑料薄膜盖严,经3~4 d,待种皮破裂露芽时,进行播种,此法出苗整齐,发芽率可达95%以上。

二是采用1∶(4~5)碱水浸泡48 h,再用清水泡24 h,发芽率可达80%~90%。

3.4 播种
一般采用条播,条距为20~25 cm,每床约播种4行,播种沟播种15~20
粒/m,播种量为300 kg/hm2左右。

播种时,将处理好的露芽种子逐一整齐摆放在沟内,覆土厚3~5 cm,再
用稻草覆盖床面,保持土壤湿润,幼苗出土由黄变绿时,分次揭去稻草,以免灼伤嫩苗。

3.5 苗期管理
皂荚种子的出苗时间不统一,一般出苗的时间比较长,为了防止床面板结阻碍皂荚种子的出苗,可用手耙轻轻疏松表土,切忌中耕锄草,防止损伤幼苗。

待苗木出齐后视情况及时松土除草,当苗高达10~20 cm时,进行间苗、定苗,株距10~15 cm,并结合阴雨或灌溉条件进行第1次追肥,以后生长季节再追肥2~3次,以速效氮肥为好。

同时,注意防止蚜虫及野兔为害,当年生苗高可达50~100 cm。

4 参考文献
[1] 李艳目.皂荚树的利用价值与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3):85-86.
[2] 尹娟,汪安涛.皂荚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吉林农业,2010(7):121.
[3] 郜锐,陆斌,宁德鲁,等.滇皂荚部分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08,37(1):95-99.
[4] 顾万春,兰彦平,孙翠玲.世界皂荚(属)的研究与开发利用[J].林业科学,2003,39(4):127-133.
[5] 范玉田,陈振江,赵树庭.野皂荚的生物学特性及播种造林[J].河北林果研究,1999,14(2):113-115.
[6] 刘洪伟,白瑞兴,魏金杰.凌源野皂荚生物,生态学特性调查与资源利用探讨[J].防护林科技,2013(3):83-84.
[7] 赵泽明.优良树种皂荚的苗木培育与造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3):82-84.
[8] 亢美萍.皂荚种子的发芽试验[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7):148-149.
[9] 兰彦平,林富荣,顾万春,等.皂荚种子萌发的酸蚀处理效应[J].种子,2007(11):1-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