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时代我国的文化安全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全球化时代我国的文化安全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摘要:全球化时代,文化安全正成为国家安全关注的焦点。
全球化增加了文化安全问题的复杂性。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我国文化领域正面临着西方愈演愈烈的文化渗透。
为此 ,我们要强化主流文化意识 ,构筑文化屏障 ,构建文化体系 ,净化文化环境 ,传播先进文化 ,推动文化创新 ,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 ,从而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遏制西方的文化渗透。
当前,全球化正以不可逆转的趋势,推动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世界发展进入新的格局。
在这一背景下,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国际交往频繁;科学技术和文化创新空前活跃,国际共享程度增强。
同时,思维方式与文化价值观念的转换,也带来不同形态文化的相互激荡。
在我国文化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有的甚至影响社会政治的稳定和国家安全。
一、当前我国文化领域面临的隐忧
(一)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文化渗透愈演愈烈。
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及我国加入WTO之后,西方发达国家在基本缓解军事政治对抗、致力于经济科技合作的情况下,对我国展开全方位、多角度的文化渗透。
当前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打着“民主”、“自由”、“人权”、“改革”等旗号 ,利用各种手段 ,极力宣传西方的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社会心理和行为方式 ,否试图削弱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其步骤是有计划地进行渗透、
分化 ,公开性与隐蔽性相结合 ,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多手法地进行渗透。
(二)互联网成为西方文化渗透的主要工具及载体
互联网的诞生 ,突破了信息传播的地域界限 ,实现了信息制造与传播的瞬间化。
随着网络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垃圾信息和不健康信息也在迅速增加 ,尤其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占据着信息传播的制高点 ,利用即时聊天工具、电子邮件、网上论坛、跟贴、网上广播、网上电视、电影以及电子商务等散布各种诋毁、颠覆我国政权的信息 ,传播煽动性、破坏性言论和政治谣言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国民众的文化思维和价值判断。
(三)青年人、是西方文化渗透的主要对象
“三失群体”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 ,同时也是部分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的主要对象。
今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在促进青年意识全球化的过程中打着文化交流的幌子 ,运用各种手段对我国进行文化侵略和高压渗透。
它们不断地通过传媒制造时尚 ,将青年引向时尚化、自由化、西方化。
二、我国文化安全与文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一)强化主流文化意识
主流意识形态是国家稳定的保证 ,是文化安全的根本。
任何国家、任何社会 ,不管其经济和社会结构多么复杂多样 ,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必然都是一元的。
只有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才能真正形成我国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础 ,
真正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二)构筑文化屏障
文化需要交流与合作 ,但在交流与合作中,一定要健全完善、有效的防御体系,包括预警系统、干预手段和准入限制等。
一要建立起一条文化安全的“警戒线”。
二要加强信息内容安全管理。
要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坚决制止毒害人民、污染社会和攻击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容在境内网络中传播,并要对外来文化产品及文化服务提出明确的准入要求。
三要建立信息安全监控体系。
要完善和加强国家信息安全监控系统,为加强信息内容安全管理,查处违法犯罪,防范网络攻击、病毒入侵、网络失泄密提供技术支持。
为防止网络舆情失控,避免社会动荡,应建立相应的网络舆情应急处置机制。
四要培育好我国的出版物市场及其主体。
在出版物市场对编辑出版各环节的影响日益加大的情况下,我国新闻出版业在出版物市场上能否继续居于主体和主导地位,直接影响着我国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安全。
(三)构建文化体系
健全的文化体系是抵御西方文化渗透 ,加强文化安全的重要手段。
一要制定发展规划。
要明确一定时期内文化建设的目标、重点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构建文化体系的基础。
二要增加投入。
增加投入是构建文化体系的财力保证。
要全面推进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开 ,使政府切实承担起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 ,维护社会秩序 ,维护社会公正和谐的职能。
三要加强法治建设。
加强法治建设是构建文化体系的制度保证。
当前应加强对社会普遍关注的与文化产
业发展相关的专项法律的学习 ,不断提高广大文化消费者、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和文化素质。
四要加强人才建设。
发展社会主义先新人才机制 ,造就一大批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熟悉文化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强势文化人才。
(四)净化文化环境
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不仅是优秀文化得以茁壮成长的关键 ,也是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要严厉打击各类非法出版活动。
要切实强化防范查堵措施 ,加大查缴打击力度。
二要加大“反盗版行动”工作力度。
要从维护民族创新能力和维护国家良好形象的高度 ,充分利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手段,坚决打击各类侵权盗版活动。
三要深入开展打击网络淫秽色情专项行动。
要积极探索网上“扫黄打非”工作规律 ,建立网上“扫黄打非”工作机制,研究网上“扫黄打非”技术措施 ,培养网上“扫黄打非”技术人才 ,为网上“扫黄打非”长效监管机制的建立奠定基础。
(五)传播先进文化
传播先进文化是新闻舆论和理论研究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也是加强文化安全的重要举措。
一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伟大民族精神为核心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 ,是全体中国人和海外华人的精神家园、情感纽带和身份认
同。
二要传播反映时代主旋律的先进精神文化。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
提高 ,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具有多样性、发展性、自主选择性等鲜明特征。
为了适应这些特点 ,精神产品创作者和生产部门要多出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 ,有利于提高人民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反映时代主旋律的优秀作品 ,从而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同时 ,必须对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进行必要的引导 ,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要向世界推广中华文化。
维护安全决不是拒绝外来文化 ,要面向世界和现代化的前沿 ,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引进来走出去 ,既借鉴和学习国外的先进文化 ,也要向世界推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使中国文化广泛地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同。
(六)推动文化创新
创新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提高国家文化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民族传统文化吐故纳新、与时俱进的唯一途径。
一要加快文化领域核心技术研究。
要瞄准世界文
化科技发展的战略前沿,通过加强数字技术、数字内容等核心技术的研究,从而提高装备技术和制造技术的水平。
二要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和手段。
要加快以国家数字图书馆为龙头的大容量数字化文化资源库建设,完成大中城市公共图书馆联网,实现资源共享;推进舞台技术进步,发展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加快广播电视传播和电影放映数字化进程 ,建立广播电视卫星直播系统。
三要推动文化业态更新。
要加快传统出版发行业向现代出版发行业的转换,积极发展电子书、手机报刊、网络出版物等新兴业态;全面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实现有线电视传
输、终端服务业态的全面更新;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研发,开发文化数据处理、存储和传输服务等业务。
国家文化的生存和发展是国家文化利益的全部内容 ,这就要求一方面要保护本国优秀文化和价值观念免受异质文化的控制、同化,保持其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民族性和独特性,保持本国主体意识形态的自主性;另一方面要提升民族文化的先进性 ,增强国家文化的合法性和感召力 ,促进大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从而提高民族文化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