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名师课件—集体备课】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名师课件—集体备课】
3.学会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 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1)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 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2)“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引起了人们的不满。
(3)理论界展开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 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人心所向
“两个凡是”的 错误方针的提检验真 理的唯一标准》的 文章
有一位命运多劫的母亲,长期的灾难让她一贫如 洗,周围的人都看不起她,地痞流氓也不断地欺负、 凌辱她,母亲每日以泪洗面,忍辱负重。后来她有了 两个令她骄傲自豪的“儿子”。“大儿子”智慧骁勇, 赶走了地痞流氓,母亲过上了安定舒心的日子。“小 儿子”聪明善于经营,几年时间他们就脱贫致富改变 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周围的人对他们也刮目相看,原 来门可罗雀的家变得门庭若市,母亲的脸上终于绽放 出花一般灿烂的笑容。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导入新课
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考生精神抖擞迈入考场。
1977高考恢复之后,学生高考的准考证。
1977年,西藏日喀则地区准考证。
学习目标
1.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了解它 的背景,理解其重大意义;
2.了解拨乱反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推动 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假如请你为邓小
B 平同志拟一份发言提纲,下列所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C.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D.实行改革开放
D 2.以下关于新中国成立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评
述中,正确的是(
)
①前者结束了旧时代,后者结束了错误方针
②前者开启了新纪元,后者开创了新时期
③前者开创的事业为后者提供了宝贵经验
④后者是对前者开创事业的继承与发展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从会议前后的转变来说:
目标导学二:拨乱反正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拨乱反正的背 景。
2.教师引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 拨乱反正工作的主要内容。
刘少奇的追悼会
邓小平在刘少奇同 志追悼会上致悼词
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 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 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这篇讲话,实际上成为这次全会的主题,是在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 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时期新 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1.时间、地点: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2.会议内容:
(1)思想路线: (2)政治路线: (3)组织路线:
《伟大转折》的片断
点击图片播放
3.意 义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 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 期。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 领导集体。
总 结:
从核心内容来说:
毛泽东
邓小平
假如这位母亲就是我们的伟大的祖国,那么她
的这两个“儿子”是谁?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这是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两报 一刊”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里提出的。
那么,“两个凡是”的提法对不对呢?
我们可以来听一听邓小平是怎样说的: “‘两个凡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 大林没有‘两个凡是’啊,毛主席也没有‘两 个凡是’啊,毛主席在这个时间,在这个地点, 在这个问题上讲的事,在另外一个时间,另外 一个地点就不能同样照搬了嘛,一切以时间、 地点、条件为决定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