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与上海经济发展差距分析直辖以来,重庆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1996年—2002年,重庆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1%,增幅比同期全国水平高1.3个百分点。
然而,重庆经济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并未缩小,在西部也不具有明显优势。
2000年以来,重庆经济一直排在全国的23位、西部的第5位左右。
重庆经济能否赶上东部发达地区的水平及其制约因素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本文以重庆和上海相比较,对重庆经济发展的前景做简要分析。
一、重庆与上海的经济差距1949年—2001年,上海的国内生产总值由20.28亿元增长到4950.8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52年间增长了126.6倍,平均每年增长9.8%。
重庆的国内生产总值由13.89亿元增长到174 9.77亿元,增长32倍,平均每年增长7.0%。
由于上海经济的初始水平高于重庆,而且其经济增长速度也比重庆高,因此,重庆经济与上海经济的差距越拉越大。
从经济总量看,1949年重庆与上海国内生产总值之差为6.39亿元,重庆经济总量相当于上海的68.5%;到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差距扩大到205.49亿元,重庆经济总量为上海的24.7%;到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前的1991年,重庆和上海的这一差距进一步扩大到553.96亿元,重庆为上海的38.0%;2001年,重庆与上海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差为3201.01亿元,重庆是上海的35.3%。
从经济增长速度看,在1949年—2001年期间,上海经济平均增长速度比同期重庆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高2.8个百分点。
分时期看,1949年—1960年期间,上海经济平均增长速度比重庆高13.1个百分点;1961年—1978年期间,上海比重庆仅高0.6个百分点;而在1979—199 1年间,重庆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比上海高1.1个百分点;1992年—2001年期间,上海比重庆高1.3个百分点。
从经济增长过程看,上海用了10时间使其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从100亿元到1000 亿元用了33年时间,从1000亿元到2000亿元用了3年时间,从2000亿元到5000亿元用了7年时间。
而重庆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耗时33年,从100亿元到1000亿元耗时13年,从1000亿元达到2000亿元用时8年;预计从2000亿元到5000亿元需10年左右。
2002年重庆国内生产总值为1971.10亿元,大致相当于上海1994年的水平,重庆10年后才能达到上海现在的水平,从静态角度看,重庆经济比上海经济至少落后10年。
二、沪渝经济差距扩大的原因重庆与上海经济起点的差距并不大,但在经过了较长时期的发展后,经济差距不断扩大,可见,初始水平的差异并不是差距扩大的最主要原因。
一般而言,地区间经济水平趋同是地区经济结构趋同的结果,因此,重庆经济与东部经济的差距很可能是经济结构上的差距。
(一)三次产业结构差距从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变动情况来看,在1949—2001年期间,上海的三次产业结构由最初的二、三、一型逐渐演变为三、二、一型,重庆的三次产业结构则经历了最初的一二三型、二一三型到近年来的二三一型和三二一型的复杂过程。
从演变过程看,上海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且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都在7.5%以下;第二产业比重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在44%-78%之间宽幅振荡,从建国初期的44%快速提高到1960年的77 .9%,从1960—1985年保持在70%左右,1985年后不断降低,到2001年降到47.6%;第三产业比重经历了从高到低,再由低到高的过程,其间从1949年的45.7%下降到1972年的17.3%,而后开始逐步上升,到2001年提高到50.7%。
重庆的第一产业比重从占绝对地位的70.1%快速下降,但一直在16%以上;第二产业比重在50年代快速上升,从1949年的不到20%提高到1960年的54.1%,60年以后基本在40%左右窄幅波动;第三产业比重总体呈稳步攀升态势,从最低不足10%提高到41.7%(见图1图2)。
就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看,重庆第一产业比重明显高于上海,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则明显低于上海。
此外,重庆工业化水平也远低于上海的工业化水平,1949年—20 01年期间,重庆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最高时也只有50.1%,直辖以来的最高水平仅为35. 3%,且其比重逐年降低;相反,上海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最低在42%以上,最高达到77 .1%。
上述分析表明,重庆与上海经济水平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经济结构不同引起的。
采用因果回归方法进行验证的结果表明,经济结构(主要是非农业增加值比重和工业增加值比重)的差距是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重要原因——重庆与上海非农产业增加值的差距每缩小1 %(以上海为100),则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会缩小0.75%;工业增加值所占比重的差距每缩小1个百分点,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会缩小0.53%。
(二)工业结构差距从工业的行业集中程度看,重庆工业的行业集中程度高于上海。
如果按规模以上工业行业增加值所占比重排序,重庆排在前5位的行业增加值之和占总量的58.5%;而上海排在前5 位的工业行业增加值之和只占45.7%,比重庆低12.8个百分点。
从行业发展的平衡程度看,上海工业的行业发展平衡程度好于重庆,增加值比重排在前5位的上海各工业行业之间,其增加值所占比重差距仅为6.9个百分点;而重庆前5位的工业行业之间增加值的比重之差为21 .7个百分点,比上海高14.8个百分点。
从工业内部行业结构看,上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排在前10位的行业主要是具有高速发展能力的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新兴行业,如电子通信、汽车、设备制造、冶金、机械、化学等,它们占据上海工业的主导地位,其提供的增加值占上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68.9%。
上海重点发展的行业主要是新兴行业和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包括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和生物医药制造业六大行业,2001年,这6个行业的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50.5%。
重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排在前10位的行业主要是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行业,如汽车摩托车制造、能源、化学、冶金、医药、烟草和食品等行业,它们的增加值之和占重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76.0%。
重庆工业的支柱是汽车和摩托车制造业、采掘、化工医药业、建材和食品工业,而属于高速成长型的新兴行业,如电子通信、生物医药等还未能成为重庆工业的主导力量(见图3图4)。
重庆与上海在工业技术含量和技术实力方面的差距也很大。
2000年上海工业R&D经费支出427887万元,其中制造业416250万元,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1559万元;重庆工业R&D经费支出为66412万元,仅相当于上海的15.5%,其中制造业65104万元,仅相当于上海的15.6%;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498万元,相当于上海的4.3%。
2000年上海工业R&D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折合全时当量为16965人年,其中制造业16681人年,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80人年;重庆工业R&D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折合全时当量为583 1人年,相当于上海的34.4%;其中制造业为5715人年,相当于上海的34.3%;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1人年,相当于上海的7.5%。
2001年,上海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1.8%;重庆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16.0%,比上海低5.8个百分点。
按照工业化进程和工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来判断,上海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和工业行业结构的高级化,工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已经告一段落。
重庆现在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之间,工业行业结构正向高级结构形式演化,工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还任重道远。
(三)第三产业结构差距从第三产业内部层次结构的演变过程看,1978—2001年期间,上海第三产业的内部层次结构经历了由第一层次占主导地位向第二层次占主导地位的过渡,其中第一层次(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不断下降,由最高时的71.7%下降到35.7%,下降了36个百分点;第二层次所占比重快速提升,由最低的17.9%提高到最高的50.3%,上升了32.4个百分点;第三层次(不含科研及综合技术服务业,下同)所占比重缓慢攀升,由6. 8%提高到13.7%,提高了6.9个百分点。
在此期间,重庆第三产业的内部层次结构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虽然第一层次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一直在下降,由最高时的54.2%降为2001 年的38.0%,但仍然占据第三产业的主导地位;第二层次所占比重缓慢上升,由最低的24.0 %提高到34.1%,提高了10.1个百分点;第三层次所占比重则经历了先逐步下降、后缓慢回升的过程,由最高的15.4%降到10.5%,再回升到12.4%。
(见图5图6)一般而言,第三产业的内部层次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而呈现出阶段变化的特点。
第一阶段是第三产业的第一层次各行业占主导地位,流通领域的商贸和交通通讯业配合发展;第二阶段是第二层次的金融保险和产业服务业迅速发展;第三阶段是在金融保险业发展的同时,第二层次的其他行业如综合技术服务业、咨询服务业以及第三层次的教育、科学研究业迅速发展,尤其是信息产业迅速发展并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增长动力。
从沪渝两地第三产业内部层次结构的演变过程来看,上海已经于1996年完成了第三产业发展的第一阶段,目前处于第二阶段中后期,即将跨入第三产业发展的第三阶段;重庆目前仍然处于第三产业发展的第一阶段中后期,即将跨入第三产业发展的第二阶段。
总体看来,到目前为止,上海已经完成了经济起飞前的经济结构转型任务,进入了经济腾飞时期;虽然此后仍将会有产业结构的调整,但这种调整主要是在经济发展中进行结构优化。
与上海相比,重庆仍处于经济起飞前的结构转型时期,还面临着艰巨的结构调整任务,重庆必须在结构调整中谋求发展。
只有完成了经济结构转型,重庆才会进入经济腾飞阶段,国民经济才会长期保持高速增长。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重庆与上海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归根结底是由经济结构上的差距导致的。
三、重庆经济发展追赶上海的前景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前后,其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高速增长阶段,而且这一阶段大多会持续很长时间。
如日本从1961年到1973年保持了12年的高速增长,GDP年均增长达到9.8%;韩国的高速增长持续了11年;新加坡和香港的高速增长期则达到33年之久。
从国内来看,在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前后,上海增长速度在10%以上,深圳则在14%以上,广州增速在12%-26%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