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连线]
[点拨](1)物质跨膜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大分子物质和颗粒性物质的胞吞、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2)物质能否通过细胞膜,是根据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并不完全取决于物质分子的大小。

2.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番茄和水稻吸收无机盐离子的比较:
科学家将番茄、水稻分别放在含有Ca2+、Mg2+和SiO4-4的培养液中培养,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示可知:
(1)实验结果:①不同植物对同一种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有差异;②同一种植物对不同种无机盐离子的吸收也有差异。

(2)实验结论:植物细胞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1.据图确定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a是协助扩散,b、d是自由扩散,c是主动运输。

2.根据影响跨膜运输因素的曲线确定运输方式
(1)物质浓度
(2)氧气浓度
3.探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探究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
(2)探究是自由扩散还是协助扩散
不同因素对主动运输的影响不同
(1)抑制细胞呼吸,所有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跨膜的物质都会受到影响。

(2)抑制某载体蛋白的活性,只会导致该载体蛋白转运的物质运输停止,对其他物质运输不影响。

角度一以基础判断的形式或依托相关生理过程,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及特点1.(2014·浙江高考)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被细胞胞吞的一定是固体物质
B.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属于易化扩散(协助扩散)
C.通过载体蛋白的物质转运属于主动转运(主动运输)
D.胞吐过程一定会发生分泌泡与质膜的融合
解析:选D被胞吞或胞吐的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的方式是胞吐;通过载体蛋白的物质运输可以是主动转运(主动运输)也可以是易化扩散(协助扩散);胞吐是具膜的分泌泡和质膜融合后将分泌泡包含的物质释放到细胞外的过程。

2.(2014·北京高考)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图。

据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A.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
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C.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
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解析:选C观察图示,除了甘油、O2和CO2以外,其余物质在生物膜上的通透性均比在人工膜上的通透性大,说明生物膜上存在协助运输某些物质的物质;由于K+、Na+、Cl-在生物膜上的通透性有差异,所以能够体现选择性;图中不同物质的分子大小不同,膜对其通透性也不同,说明分子大小影响跨膜运输的速率;图中没有信息证明离子在跨膜运输过程中是否消耗A TP,因此不能判断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3.(2013·全国卷Ⅰ)关于植物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所需矿质元素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都相同
B.低温不影响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
C.主动运输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只发生在活细胞中
D.叶肉细胞不能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矿质元素离子
解析:选C植物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所需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中既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又需要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

由于细胞膜上不同离子的载体数目不同,故细胞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不相同,A错误;低温会抑制酶的活性,导致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降低,B错误;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细胞呼吸产生ATP,且只有活细胞的细胞膜才具有选择透过性,因此主动运输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只能发生在活细胞中,C正确;叶肉细胞能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矿质元素离子,D错误。

角度二结合生物膜的结构,考查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4.(2014·安徽高考)如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

下表选项中正确的是()
选项管腔中氨基酸→
上皮细胞
管腔中Na+→
上皮细胞
上皮细胞中氨
基酸→组织液
A 主动运输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B 被动运输被动运输被动运输
C 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被动运输
D 主动运输被动运输被动运输
解析:选D依图示,管腔中的氨基酸逆浓度梯度进入上皮细胞,属于主动运输;管腔中的Na+顺浓度梯度进入上皮细胞,属于协助扩散(被动运输);上皮细胞中的氨基
酸顺浓度梯度进入组织液,属于协助扩散(被动运输)。

5.如图为动物细胞的细胞膜转运部分物质的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根据乙侧耗能的情况可知,甲侧为细胞外,乙侧为细胞内
B.图中a和b不是静止的,其运动的特性有利于物质的跨膜运输
C.图示中葡萄糖的跨膜运输方式与细胞吸收水分的方式相同
D.用胰蛋白酶处理细胞膜,会影响葡萄糖、Na+等物质的运输
解析:选C主动运输需要耗能,根据细胞内ATP的供能情况可知,甲侧为细胞外,乙侧为细胞内,A正确;a代表磷脂分子,b代表蛋白质,载体蛋白的运动有利于协助扩散
和主动运输的进行,B正确;从图中可知,葡萄糖进入细胞需载体蛋白协助,水分子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C错误;葡萄糖、Na+等物质的运输,均需载体蛋白的协助,因此用胰蛋白酶处理细胞膜,会影响其运输,D正确。

6.(2015·南昌模拟)如图为某种离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由此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图中离子跨膜的正确顺序是乙→丙→甲
B.离子跨膜有随机性并消耗A TP中的能量
C.磷脂的运动使离子跨膜的通道自动开闭
D.图示的离子跨膜方式为协助扩散
解析:选A离子跨膜不是随机的,是满足自身生命活动的需求,受机体调节,如醛固酮能促进肾小管与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和对K+的分泌,B项错误;离子通道或载体是蛋白质,C项错误;图示为主动运输,D项错误。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判断
(1)结合实例直接进行判断
(2)根据分子大小与对载体、能量的需要进行判断
(3)根据运输方向判断: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角度三以曲线模型为依托,考查影响物质出入细胞的因素
7.(2010·山东高考) 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
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
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
解析:选C由图可知,曲线a表示物质的转运速率与被转运分子的浓度成正比,因此a表示自由扩散;曲线b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物质的转运速率与被转运分子的浓度呈正相关,
而超过一定的范围,物质的转运速率不再随被转运分子的浓度增加而增大,此时主要受细胞膜上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因此b表示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

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方式a表示自由扩散,如果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那么与之有关的载体蛋白应贯穿于细胞膜中构成蛋白质通道;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b的转运速率有影响,而对方式a的转运速率无影响。

8.(2015·黄冈模拟)将某活组织放入适宜的完全营养液中,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培养液中甲、乙两种离子的浓度保持相等且恒定,定期测定细胞中两种离子的含量,得到如图所示曲线。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组织细胞吸收甲、乙两种离子的方式分别是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
B.该组织细胞运输离子甲的载体蛋白数量比运输离子乙的载体蛋白数量多
C.两种离子均只能从低浓度的一侧运输到高浓度的一侧
D.曲线mn段和ab段表明两种离子浓度的升高抑制了细胞对水的吸收
解析:选B由图可知,甲、乙两种离子的运输方式都为主动运输,限制mn段和ab 段离子吸收速率的因素是载体和能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