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平潭大风气候特征分析廖廓1,2,蔡晓禾3,丁斌1,吴幸毓 2(1.平潭县气象局,福建平潭 350400;2.福建省气象台,福建福州350001;3.闽江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摘要:平潭是福建省最大岛屿,处于东亚季风区,是东、西风带交替影响的过度区,其气候季节性特征明显。
本文通过对平潭本站建站初期到2010年的气候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平潭年平均风速为 5.0 m/s,大风日主要集中出现在冬半年,而受热带气旋的影响,大风极值多出现在夏季;平潭主导风向轴明显,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随着城市建筑物的涌现和沿海防护林的种植,平潭年大风日数递减趋势明显。
关键词:平潭、季风、主导风向轴、大风日数风灾对城市具有巨大的破坏作用,世界著名的风工程专家A.G.Davenport依据联合国的统计分析指出:约50%以上的自然灾害与风相关。
平潭大风频发,风灾严重。
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一夜大风沙埋芦洋18村[1],及至1980年,平潭东澳年大风日数仍达200天[2]。
由此种种,平潭给人的印象都是风沙漫天的荒漠景象。
随着海西经济建设的深入,省领导要求用20年或更长一点的时间把平潭建设成另一个厦门。
面对平潭不甚理想的自然条件,不少人对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开放开发提出了质疑。
本文通过对平潭本站多年气象历史资料分析,详细解读平潭大风的各种演变趋势,试图解答这部分人的质疑。
1 资料来源资料采用平潭国家气象基本站的A报文和A0报文,时间序列为1953年平潭建站到2010年,共连续58年。
1974年,平潭气象观测站从县广播站搬迁至台高山,两地直线距离仅500米,海拔高度相近。
期间旧址仍进行对比观测,结果显示各项气象数据相差甚微,故搬迁不会影响台站资料的延续性。
2 平潭四季大气环流特点平潭的风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 [3]:冬季(12-2月),影响平潭天气气候的主要地面环流系统是强大的蒙古冷高压,高空系统是中纬度西风槽。
此时平潭处于东亚大槽底部,槽后偏北风引导北方冷空气频繁南下,常常导致本地区出现偏北大风。
早春季(3-4月),在变性冷空气与紧接而至的冷气团共同作用下,本地区仍为偏北大风。
梅雨季节(5-6月)期间,北方冷空气与来自低纬的暖湿气流交汇于南岭至武夷山一带。
在此期间,平潭地区南、北风互现。
夏季(7-9月)平潭主要处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盛行偏南和东南风,且台风影响频繁,沿海风力大。
秋季(10-11月),高空西风带明显南压,东亚大槽加深,南支急流建立,西太平洋副高进一步南落回撤,福建的台风季基本结束,而冷空气则开始活跃。
地面气压场上,蒙古高压和阿留申低压已经形成,印度低压减弱,台湾海峡的东北大风增强、增多,平潭偏北大风随之出现。
3 平潭大风成因福建常见的大风,其成因大致可分四类[4]: 3.1 冷空气南下引起的东北或偏北大风常见的天气过程形势有低槽冷锋、冷空气扩散、高压入海、气旋、冷高与台风结合五种。
3.2 台风大风其风向取决于路径与登陆点,主导风向通常是先东北,后转偏南,有的地区短时为偏东风。
3.3 暖流北上造成的西南大风常见的天气过程形势有气旋、低槽冷锋过境前、华西倒槽、北低南高或东高西低的气压场配置四种。
3.4 中小尺度强对流系统引起的局地性大风此类风向多变,也不太规则,相对以西北大风为多。
福建毗邻大海,越往东,受地形影响越小,大风天数相应越多,其中多为冷空气引起的大风[5]。
统计分析1953~2010年的观测记录,平潭的大风主要是由温带系统(88.7%)引起的,仅有一小部分(11.3%)是由热带气旋引起(见表1)。
由于受热带系统影响相对较少,平潭南大风所占比率也较小;而由于平潭大风多受温带系统影响,偏北大风所占比率较大。
表1 平潭大风成因表Tab 1. origin for gale in Pingtan频数(次)频率(%)站名 热带气旋 温带系统 合计(次) 热带系统 温带系统 平潭407 3185359211.3 88.74 平潭风的分布特征4.1 平潭风的均值与极值平潭出现大风一般是全县性的。
由表2可知,平潭年平均风速为5.0 m/s。
秋、冬季平均风速最大,春季次之,夏季相对较小。
一年中以11月份风速最大,5月最小。
7-9月,因台风影响,为一年中风速极值出现的时间。
平潭的6月~8月,以偏南风为主,其余各月多偏北风。
常年主导风向为NNE。
表2 1971-2010年平潭风的统计Tab 2. statistics of wind in Pingtan from 1971 to 2010项目 123456789101112年 平均风速 5.4 5.3 4.7 4.3 4.1 4.7 4.8 4.3 4.8 6.1 6.2 5.7 5.0 最大风速 18.0 16.0 18.0 16.0 15.317.726.525.029.022.519.0 18.0 29.0同时风向 NNE NNE ENE NNE SSW SSE NE S N NNE NNE NNE N 出现日期 17 15 31 1 30 24 26 24 22 8 7 25 0922出现年份 1971 1978 1972 1972 1983200119711985197119731974 1973 1971最多风向 NNE NNE NNE NNE NNE SSW SSW SSW NE NNE NNE NNE NNE 风向频率 46 41 31 22 24 23 27 19 28 46 49 48 30 通常,平潭的风速极大值都是由热带气旋造成的。
历史上,平潭两分钟平均最大风速极值为34.0 m/s(风力12级),分别出现在1961年8月12日、1962年8月6日和1962年9月5日;十分钟平均最大风速极值为29.0m/s,(风力11级),出现时间为1971年9月22日,上述大风出现时皆为偏北风(表略)。
4.2 平潭年风频及其风速通常,福建风的风向主要受冬季冷高压和夏季副热带高压两大天气系统影响[6],因而平潭地区主导风向轴比较明显[7],夏季为SSW,其余季节为NNE。
图1是平潭1971年~2010年的风玫瑰图。
由图可知,平潭年最大风频是NNE(30%),次大为NE(22%),SW风和SSW风各占 8%;各风向的平均风速以NNE最大,为6.0m/s,其次是NE(5.6m/s)和SSW(4.5m/s)。
平潭年静风频率为4%。
4.3 平潭大风日数月分布特征气象上把瞬间风速达到或超过17.0m/s(或目测估计风力达到或超过8级)的风定义为大风。
平潭本站自1953年建站到2010年,共出现3592个大风日,由图2可知,大风日数主要集中在10月~次年2月,占全年的60.21%,其中11月(频率15.06%)最多。
夏季平潭大风日数相对较少,以5月(频率3.56%)最少。
4.4 平潭大风日数年分布特征平潭本站大风日数多年平均为62天。
大风出现频率为17%,也就是说,平潭每6天出现一次大风。
在1956年,平潭大风日数达176天,而到1997年,年大风日数仅为7天。
两者相差169天,前者是后者的25倍。
究其原因,主要是近年来,由于平潭主岛建筑物的不断林立和沿海木麻黄等防护林的种植,极大的削减了风的强度。
由图3不难看出,平潭年大风日数递减趋势明显。
图3 平潭年大风日的分布Fig 3. annual variation feature of day with wind of gale force in Pingtan5 小结城市的防护林可以有效地阻止大风的袭击。
防护林带在冬季能降低风速的20%,减缓冷空气的侵袭[8]。
自有气象观测资料以来,平潭年大风日数几度骤减:在1970年以前,平潭年大风日数达107天;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平潭年大风日数递减到36天;而到近10年,平潭年大风日数不过十来天。
所谓黄沙满天,那只是多年前平潭的旧景。
随着当地政府和百姓对防护林的重视,平潭防护林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以木麻黄为代表的防护林也成长得更为挺拔。
继2008年平潭被列为全国沿海防护林建设示范区后,2010年,平潭实验区又植树1000.9万株,完成绿化63519亩 [9]。
这对防风固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客观的说,今天的平潭,相对于大部分内陆地区,风灾仍较为严重,但随着举全省、全国之力的投入,平潭受困于大风天气的制约必将逐年好转。
只要我们坚持运用科学的气象知识防风固沙,增强植树造林意识,增加经济投入,我们完全有能力也必将将平潭打造成白沙碧水、芳草青青的宜居家园。
参考文献:[1] 黄履思. 平潭县志,1922.[2] 林庆衍. 平潭县气象志,1996.[3] 鹿世瑾,王岩,李梅等. 福建气候[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4] 阎俊岳. 中国近海气候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5] 宋德众. 福建海岛气候[M].北京:气象出版社,1986.[6] 黄光明,林中鹏,张长安等. 泉州崇武沿海农村半世纪风变化特征分析 [M].安徽:安徽农业科技,2010.[7] 叶榕生. 福建重要天气分析和预报[M].北京:气象出版社,1989.[8] 陈波. 城市风灾与防风林建设[M].杭州:中国城市林业,2008.[9] 平潭县林业局. 关于全区2010年大绿化工作总结,2010.Analysis of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for gale in Pingtan of FujianLIAO Kuo1,2,CAI Xiao-he3,DIN Bin1,WU Xin-yu2(1.Pingtan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Fujian Pingtan,350400,China;2.Fujian Province Meteorological Obserbatory,Fujian Fuzhou,350001,China;3.Minjiang University,Fujian Fuzhou,350108,China)Abstract: Pingtan is the largest island in Fujian. It is in the East Asia monsoon region, which is the transition region alternately affected by easterly and westerly belt, with prominent seasonal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former observation data of Pingtan from the beginnings to 2010, it shows that: the mean annual wind velocity is 5.0 m/s in Pingtan. Day with wind of gale force mainly occurs in winter half year, and the extreme wind mostly comes in summer, as a result of tropical cyclone. Leading wind direction axis is obvious in Pingtan, with southwest in summer and northeast in wint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uilding and the shelter belt, annual day with wind of gale force in Pingtan tapers off evidently.Key words:Pingtan, monsoon, leading wind direction axis, day with wind of gale force作者简介:廖廓(1978~),男,工程师,学士;85832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