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1大肠杆菌的培养与分离

实验1大肠杆菌的培养与分离

2020/8/5
2020/8/5
选修1需学习的实验
• 实验1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 实验4 果汁中的果胶和果胶酶 • 实验5 加酶洗衣粉的使用条件很效果 • 实验6 α-淀粉酶的固定化及淀粉水解作用的检测 • 实验8 果酒及果醋的制作 • 实验10 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盐的测定 • 实验11 植物的组织培养
2.为什么需要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
答:通过灼烧灭菌,防止瓶口的微 生物污染培养基。
2020/8/5
3.平板冷凝后,为什么要将平板倒置?
答: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凝固 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度也比较高,将平板倒置, 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 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2020/8/5
按化学成分来分
合成培养基:
根据细胞生存所需物质的种类和 数量,用人工方法模拟合成的。
合成培养基主要成分是氨基酸、 维生素、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其它 一些辅助物质。
优点:标准化生产,组分和含量相 对固定;成本低
缺点: 缺少某些成分,不能完全满 足体外细胞生长需要。
2020/8/5
按化学成分来分
人工合成培养基只能维持细胞生存,要想使细
胞生长和繁殖,还需补充一定量的天然培养基(如
血清)。 血清中含有:
①多种蛋白质(白蛋白、球蛋
白、铁蛋白等)
②多种金属离子;
③激素;
④促贴附物质,如纤粘蛋白、
冷析球蛋白、胶原等。
⑤各种生长因子
⑥转移蛋白
2020/8/5
⑦不明成分
2.不同的微生物往往需要采用不同 的培养基配方 .
2020/8/5
第一部分 :微生物的利用
一、基础知识
1微生物 2培养基 3无菌技术
二、实验操作
1操作步骤 2微生物的接种技术
2020/8/5
一基础知识
病毒
病毒界
(一)微生物
微生物包括哪五类:
细菌和蓝细菌 原核生物界 放线菌
真菌
真菌界
原生动植物 原生生物界
特点:结构都相当简单,个体多数十分微小。 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有的甚至没有细胞结构。
在数次画线后,可以分离到由一个细 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 这就是菌落.
2020/8/5
2020/8/5
2020/8/5
1.为什么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 都要灼烧接种环?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 要灼烧接种环吗?为什么?
答:操作的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 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每次划线 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 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 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从而通过划线 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目逐渐减少, 以便得到菌落。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 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 感染操作者。
液体培养基:
表面生长
2020/8/5
均匀混浊生长
沉淀生长
按物理状态来分
固体培养基:菌落,菌苔
2020/8/5
半固体培养基: 按物理状态来分
无动力
有动力(弥散)
2020/8/5
观察细菌的运动、厌氧菌的分离和菌种鉴定
选择培养基
按功能来分
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
分离酵母菌、霉菌等真菌
加入高浓度食盐的培养基:
2020/8/5
二、实验操作 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用于培养细菌)
2020/8/5
操作步骤
1.计算、称量 2.溶化 3.调pH: pH7.6 4.过滤:这一步可以省去。 5.分装:分装过程中注意不要使培养 基沾在管口或瓶口上,以免沾污棉塞而 引起污染。分装三角烧瓶的量以不超过 三角烧瓶容积的一半为宜。 6.加塞 7.包扎
2020/8/5
1放线菌
1、结构: ➢单细胞原核 ➢分支状的菌丝(基内菌丝、气生菌丝)
2020/8/5
2病毒
2020/8/5
SARS病毒、 禽流感病毒
2020/8/5
朊病毒(蛋白质病毒)
2020/8/5
病毒的增殖:
2020/8/5
3真菌
2020/8/5
酵母菌和霉菌
如图是酵母菌电子显微 镜下20的20/8/形5 态结构
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
不加氮源的无氮培养基:
分离固氮菌
不加含碳有机物的无碳培养基:
分离自养型微生物
加入青霉素等抗生素的培养基:
分离导入了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2020/8/5
按功能来分
鉴别培养基
• 伊红美蓝乳糖培养基
2020/8/5
按化学成分来分
天然培养基:
天然培养基有血清、血浆、和组 织提取液(如鸡胚和牛胚浸液)。 优点:营养成分丰富,培养效果好 缺点:来源受限;成分复杂,影响对某 些实验产物的提取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易发生支原体污染;
1.培养基的类型和用途
(1)按物理状态来分:培养基可分为固体培 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其中固 体培养基用于菌种分离、鉴定菌落等,而液 体培养基一般用于工业生产。 (2)按功能来分,可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 培养基。 (3)按化学成分来分,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和 合成培养基。
2020/8/5
按物理状态来分
2020/8/5
2.在灼烧接种环之后,为什么要等其 冷却后再进行划线?
答:以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3.在作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
为什么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答: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 条起始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 始,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 逐步减少,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 的菌落。
• 含碳无机物: 碳酸盐、碳酸氢盐、 二氧化碳

含碳有机物:
糖类(主要)葡萄糖 蛋白质
乳糖
脂肪酸
②不同微生物所利用的碳源不同
a.异养型微生物的碳源为 含碳有机物(有机碳) b.自养型微生物的碳源为 含碳无机物(无机碳)
2020/8/5
(3)氮源
• 可作为氮源的物质有: • 含氮无机物: 氮气 、氨气 、 氨盐 、硝酸盐 • 含氮有机物: 蛋物质(1)水 (2)碳源 (3)氮源 (4)无机 盐
• 其他物质 pH、特殊营养物质,例如:生长因子(即细 菌生长必需,而自身不能合成的化合物,如维生素、 某些氨基酸、嘌呤、嘧啶)以及氧气、二氧化碳、渗 透压等的要求。
2020/8/5
(2)碳源
• 可作为碳源的物质有:
1、煮沸消毒法:100℃煮沸5-6min 2、巴氏消毒法:70-75 ℃下煮30min 或 80 ℃ 下煮15min 如牛奶的消毒 3、化学药剂消毒法:用75%酒精、新洁 尔灭等进行皮肤消毒;氯气消毒水源 4、紫外线消毒 ……
2020/8/5
灭菌
① 概念: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 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10.无菌检查: 将灭菌的培养基放入37℃的温室中培 养24—48小时,以检查灭菌是否彻底。
2020/8/5
倒平板技术
2020/8/5
1.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50 ℃左右时, 才能用来倒平板。你用什么办法来估计培养基的 温度?
答:可以用手触摸盛有培养基的锥形 瓶,感觉锥形瓶的温度下降到刚刚不烫手 时,就可以进行倒平板了。
2020/8/5
8.灭菌:
将50ml培养基用玻棒转移至三角锥瓶中, 塞上棉花塞,包上牛皮纸,再放入高压蒸气灭菌 锅,在压力为100kPa、温度为121℃,灭菌 15~30min。将培养皿用旧报纸包裹,放入干 热灭菌箱内,在160~170 ℃下灭菌2h。
9.倒平板:
待培养基冷却到50 ℃左右时,在酒精灯附 近倒平板。2d后观察平板,无杂菌污染才可用 来接种.
② 方法:a 灼烧灭菌 b 干热灭菌 c 高压蒸汽灭菌
a.灼烧灭菌
注意适用范围
微生物的接种工具 (接 种环、接种针)或其 他金属用具直接在火 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
2020/8/5
b. 干热灭菌
c. 160-170℃ ;1- 2h
能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 燥的物品( 玻璃器皿)
c.高压蒸汽灭菌 d.100kPa 121℃ e.15-30min
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死大部份 致病微生物的过程。区分为高程度消毒 (High-level Disinfection)、中程度 消毒(Intermediate-level Disinfection)、低程度消毒(Lowlevel Disinfection)三种方式。
2020/8/5
(2)消毒的方法:
牛肉膏 尿素
②固氮微生物所利用的氮源是 氮气
2020/8/5
3培养基配制原则:
• 营养要协调 • 目的要明确 • PH要适宜
2020/8/5
(三)无菌技术
1.无菌技术的概念 无菌操作泛指在培养微生物的操作中, 所有防止杂菌污染的方法。
2020/8/5
从制备培养基到接种与培养等全部实 验过程要无菌操作
• (1)对实验操作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 行清洁和消毒 ;
• (2)将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 进行灭菌 ;
• (3)为避免周围微生物污染,实验操作应在 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 (4)避免已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 相接触。
2020/8/5
2.消毒与灭菌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
消毒 (1)消毒定义:
2020/8/5
菌落:
• 单个或少数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 时,就会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 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叫做菌落。
• 菌落是鉴定菌种的重要依据。
2020/8/5
菌落
细菌的菌落特征 因种而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