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概况 (1)
2、导线、避雷线机械物理性能 (1)
3、液压管参数 (1)
4、液压压接前的准备工作 (3)
5、画印、切割、穿管、施压顺序 (3)
6、压模 (5)
7、压接机具 (6)
8、液压操作 (6)
9、质量要求 (6)
10、施工安全措施 (7)
1. 概况
10输电线路,简称线。
全线导线使用型号为—300/40钢芯铝绞线;避雷线使用型号为—50镀锌钢绞线。
线路设计导线耐张及直线连接、地线直线连接均采用液压连接,地线耐张选用—2线夹弯头绑扎。
为了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特编写此工艺。
本工艺编写依据为226—87《架空送电线路导线及避雷线液压施工工艺规程》。
耐张管及直线接续管压前外形形状为圆形,压后外形形状呈六角形。
2. 导线、避雷线机械物理性能(见表一)
表一
导线、避雷线机械物理性能
导线、避雷线型号
导线避雷线
—300/40 —50
股数/直径()铝股48/2.85 / 钢芯7/2.22 7/3.0
截面积(2)铝部306.21 / 钢芯27.10 49.46 综合333.31 49.46
计算直径()23.76 9.0 单位重量()1058 423.7 瞬时拉断力(N)83410 58165 弹性系数(2)65000 181420 线膨胀系数(1/ 0C)20.5×10-611.5×10-6直流电阻(20℃)(Ω)0.09433 /
3. 液压管参数
3.1液压管外形(如图一、图二,图中尺寸均为实测值)
3.2 液压管尺寸(见表二)
表二液压管尺寸表(单位:)
3.3液压管内外径测量和计算方法
外径在管上均选三点检测,每点互成90°测量二个数据,以三个检测点共六个数据的平均值作为压前的外径;内径在管两端检测,每端互成90°测两个数据,以两端共四个数据的平均值作
为压前内径(耐张管外径只检测二点,内径只检测管口一点)。
所得的内外径必须符合压前管内外径允许的公差范围。
4.液压压接前的准备工作
4.1对使用的导线、避雷线,其结构及规格应认真进行检查,其规格应与工程设计相符,并符合同家标准的各项规定。
4.2所使用的各种接续管及耐张管,应用精度为0.02 mm的游标卡尺测量受压部分的内外直径;外观检查应符合规定;用钢尺测量各部长度,其尺寸、公差应符合标准要求。
4.3在使用液压设备之前,应检查其完好程度,以保证正常操作。
油压表必须定期校核,做到准确可靠。
4.4断线
4.4.1导线及避雷线的受压部分应平整完好,同时与管口距离15 m以内应不存在必须处理的缺陷。
4.4.2液压的导线及避雷线的端部在割线前应先将线掰直,并用小铁线绑扎好防止导地线松股,切割时剪刀应与被割导地线轴线垂直。
4.4.3在钢芯铝绞线割断铝股时,严禁伤及钢芯。
4.5管、线清洗
4.5.1对使用各种规格的接续管及耐张管,应用汽油清洗管内壁的油垢,并清除影响穿管的锌疤与焊渣。
4.5.2导线及避雷线液压部分穿管前应以棉纱擦去泥土。
如有油垢应以汽油清洗。
清洗长度应不短于穿管长的1.5倍。
4.5.3钢芯铝绞线的液压部分在穿管前,应以汽油清除其表面油垢,清除的长度对先套入铝管端应不短于铝管套入部位,对另一端应不短于半管长的1.5倍。
4.5.4对外层铝股应以棉纱蘸少量汽油(以用手攥不出油滴为适度),擦净表面油垢。
4.6涂801电力脂及清除铝股表面氧化膜的操作程序如下:
4.6.1涂801电力脂及清除铝股表面氧化膜的范围为铝股进入铝管部分。
4.6.2按第4.
5.3条将外层铝股及汽油清洗并干燥后,再将801电力脂薄薄地均匀涂上一层,以将外层铝股覆盖住。
4.6.3用钢丝刷沿钢芯铝绞线轴线方向对已涂801电力脂部分进行擦刷,将液压后能与铝管接触的铝股表面全部刷到。
5.画印、切割、穿管、施压顺序
5.1—50镀锌钢绞线(避雷线)的直线接续管(对接)—50G画印、切割、穿管、施压顺序见图三。
5.2—300/25钢芯铝绞线的直线接续管—300/25画印、切割、穿管、施压顺序见图四。
1
2
35
4
钢绞线
钢管
导线
铝管
2
1
铝管不压区
1
2346
5
3
铝管
LGJ-300/25导线
5mm
80mm 85mm
10mm
160mm 10mm 300mm
300mm 导线划印、割线
铝管穿管、施压
铝管划印、穿管、施压图四 JY-300/25管操作
5.3—300/25钢芯铝绞线的耐张管液压管—300/25穿管、施压顺序见图五。
耐张塔的耐张管引流板朝向规定:边导线耐张管线引流板垂直朝下;中导线耐张管线引流板往内角侧朝上30度。
铝管导线
钢锚
21
3
4
3
4
21
铝管不压区
60~62mm
钢芯
引流板
166mm
铝管
管口拔稍部分长度
图五 NY-300/25管操作
(注:以上导、地线直线、耐张管画印、线材切割、穿管数据及施压模数视厂家供应管子实际尺寸而定,并严格按226—87“架空送电线路导线及避雷线液压施工工艺规程”执行。
)
5.4导线耐张引流管的施压顺序见图六。
6.压模(见表三)
表三压模表(单位:)
名称适用管型适用线型
压模
对角距
压模
对边距
压模
长
备注
钢管模
-50G 50 18 15.4(-0.1)地线直线管的钢管钢模
300/25 300/25 16 13.7(-0.1)导线耐张管的钢管钢模
300/25 300/25 14
17.1(-0.1)
直线管的钢管钢模
铝管模
300/25
300/25
300
300/25 40 30.9(-0.1)
导线耐张、直线、修补管的
铝管钢模
7.压接机具
7.1超高压泵见表四
表四
7.2液压钳见表五
表五
8.液压操作
8.1使用的钢模应与被压管相配套,液压机的缸体应垂直地面,并放置平稳。
8.2被压管放入下钢模时,位置应正确。
检查印记是否处于指定位置,双手托住管、线后合上模。
这时使两侧导线或地线与管保持水平状态,并与液压机轴心相一致,以减少管子受压后可能产生弯曲。
8.3各种液压管在第一模压好后应检查压后对边距尺寸,符合标准后再继续操作。
8.4各种液压管的施压部位及操作顺序见图一至图六。
8.5每模的施压压力不应小于70 ,并保证模具合缝及压后尺寸不超标。
相邻两模之间至少应重叠5mm 。
靠近管口侧的一模与管口应保持有5mm 距离为不压区,耐张铝管自钢锚凹处反向施压时所压长度不小于60mm 。
8.6当管子压完后有飞边时,应将飞边锉掉,并用砂纸将锉过处磨光。
8.7钢管压后,凡锌皮脱落者,不论是否裸露于外,皆涂以富锌漆以防锈。
9. 质量要求
9.1架线前应对实际使用的导线、避雷线及相应的液压管,同配套的钢模,按“226—87”《架空送电线路导线及避雷线液压施工工艺规程》规定的操作工艺,制作检验性试件。
每种型式的试件不少于3根。
试件的据着力均不应小于导线及避雷线保证计算拉断力的95%。
9.2各种液压管压后对边距尺寸S的最大允许值为:
0.866×(0.993D)+0.2
D——管外径
而且三个对边距只允许有一个达到最大值,超过此规定时应更换钢模重压。
9.3液压后管子不应有肉眼可以看出的扭曲及弯曲现象,有明显弯曲时应校直,校直后不应出现裂
缝。
9.4各压接管施压后,应认真填写记录。
液压操作人员自检合格后,在管子指定部位打上自已的钢印,质检人员检查合格后,在记录表上签名。
10.施工安全措施
10.1割线材时线头应扎牢,并防止线头回弹伤人。
10.2压接操作时液压机应放置平稳;压件两侧扶线人应对准位置,手指不得伸入压模内。
10.3压接前检查液压钳体与顶盖的接触口,液压钳体有裂纹者严禁使用。
10.4液压机启动后先空载运行检查各部位运行情况,正常后方可使用,压接活塞起落时,人体不得位于压接上方。
10.5放入顶盖时,必须使顶盖与钳体完全吻合;严禁在末旋转到位的状态下压接。
10.6液压泵操作人员应与压接操作人员密切配合,并注意压力指示,不得过荷载。
10.7液压泵的安全溢流阀不得随意调整,并不得用溢流阀卸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