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由与冲突_微博舆论场中的言论自由与谣言风暴

自由与冲突_微博舆论场中的言论自由与谣言风暴


重,导致严重的社会恐慌和经济损失。对于微博舆论场中的言论自由的界定无疑可以缓解与抑制这一问题。
[关键词] 微博舆论场;言论自由;谣言风暴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基金项目] 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的创新研究——‘微博’在高职高专形势与政策课中有
效性运用研究”(2011ZY017)
种民主化的媒介。在微博舆论场中,每个人都“制造、出厂并 消费”各种信息,形成了一个“自媒体”。尤根·哈贝马斯指 出,公共舆论领域是和公共权力机关相抗衡的,如果没有批 判性,舆论也不会发展成一种公众舆论。[2]如此说来,微博确 实是一种民主化媒体的较好载体。
微博舆论得以广泛传播,在于裂变式和多中心式的传媒 模式,但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裂变式传播才能形成,那就是 高关注度。[3]也即足以引起用户高度反响的热点话题的出现, 或是能引领舆论的领导者们阐发了新言论,得以产生裂变式 的传播。“围观改变中国”的微博使用模式,使对信息的关注 或是对信息的转发也是一种意见的表达,这些都可能产生显 著的聚光灯效应。微博还是一个以感情为纽带的共同体。 在微博舆论场中,用户通过各种表达的情绪加以聚集,那些 最易冲击道德底线的事件(如小悦悦事件)能迅速引起用户 的聚集。通过围观与转发,个体将对单个事件的评论上升为 对整体社会的不满情绪的宣泄并加以宽大渲染,并且在转发 中,这种不满情绪和谣言不断被渲染,把官与民的对立推向 舆论的高峰。
[作者简介] 江琴 (1979-),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教育。
《人民日报》和人民网研究院联合发布了“2011 年中国互 联网发展十大动向”,其中就提到一大动向:微博 140 字领跑 微 时 代 。“ 领 跑 ”二 字 足 以 说 明 一 切 。 2011 年 ,微 博 以 其 208.9%的增幅,成为增速最高的中国互联网用户。在微博时 代,每个人都形成了一个“自媒体”,“制造、出厂并消费”各种 信息。借助于微博,各种信息在传播速度、传播范围上史无 前例,这也为负面信息的传播创造了机会,而其中数量较多、 影响较大的就是各种微博谣言。“微博领跑微时代”,微博的 裂变式和多中心式的传媒模式,使谣言的传播出现了新的特 征:谣言借助微博这一新的载体更迅速、更广泛地扩散,并在 多方因素的催化下,谣言风暴得以爆发,负面影响极为严重, 导致严重的社会恐慌和经济损失。如 2011 年 3 月的“抢盐事 件”中灾难性谣言的传播,造成民众大肆抢购、囤积碘盐,导 致有史以来的盐荒,全国人民更是“谈盐色变”。
-- 65 --
论场的中心,引导舆论的据的虚构事件的传 播,这些虚构事件不是中性的,而是带有欺诈、诽谤或攻击性 的负向舆论。[4]这也就指出了谣言的特点:谣言反映了个人对 于缺乏事实依据的、未经证实的信息的假说;谣言是与群体 相关的重要议题,谣言传播是一种集体行为;谣言在信息沟 通与人际交流中产生,是一种公共的信息交流;谣言具有欺 诈性或攻击性。自然灾害,化工污染,人物自杀、他杀及意外 死亡,伤害公众,食品安全,政府行为等都易成为各种谣言事 件。事件的重要性、反常性和事件本身的模糊性,与情境相 关联的焦虑或恐惧、期许以集体合作方式求证真相等等的缘 由,使得谣言得以聚集产生。谣言,既是社会失序的表征,又 是社会失序的原因。特别是灾难发生后,以上缘由的任何一 点都可能成为谣言集中爆发的催化剂。谣言一旦发生,借助 微博,呈现出集中爆发、“病毒式”扩散、几何级数增长的特 点,谣言风暴形成。此种行为已经达到社会规范所认为的越 轨行为的严重程度。从谣言传播的环境来说,突发事件的发 生就为谣言的爆发提供了前提;从谣言的传播者来说,复杂 的社会心理现象,如恐慌、盈利、好奇就为谣言的爆发提供了 可能性;从谣言的传播途径来说,当高可信度的信息传播途 径不够通畅时,微博等信息途径成为民众的需求,这就为谣 言的爆发提供了载体;从谣言的受众来说,对生命的关注是 人的最基本反应,这就使谣言的爆发成为必然。纠结的社会 现实,公权力的“躲猫猫”状态,沉默的螺旋等等,形成负气 候,微博舆论场的谣言风暴得以生成。奥尔波特等人提出了 谣言传播的“失落—强化—吸收”机制。[5]失落,突发事件发生 时,微博用户个体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用较少的字数和细 节表达,以更易于传播和理解;强化,当微博用户看到同一条 信息在不同网站出现时,谣言的可信度增强;吸收,谣言在微 博中被浏览和转载,转载者又根据个人的理解增加信息。谣 言被爆炸般传播开来。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教授于 2010 年 7 月在《北京日报》发表《“微博”具有核裂变式的传播能量》一 文,指出微博的自媒体性质非常突出,微博套叠、兴趣利益的 穿透性等都使微博具有爆炸性的、核裂变式的传播能量,只 要一条信息发布出去,它会像病毒一样传播。多中心式与裂 变式传播相反相成,相互推进,相互约束。在微博舆论场中, 发言最多的、粉丝最多的用户中,社会各界名人名列榜首,他 们是微博的意见领袖。当舆论领袖们发布意见时或是最易 冲击道德底线的事件发生,即出现微博热议话题,多中心式 传播的爆炸性的、核裂变式的传播能量随即生效。这些言论 通过众多粉丝的关注、接收、认同和转发不断被膨胀,占据舆
江琴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507)
[摘 要] 微博的出现是网络世界的又一次大变革,它的即时性、互动性和开放性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局限,其民主化特性
使得网民的参与空前泛化,网民的言论自由也空前张扬。微博的裂变式和多中心式的传媒模式,使谣言的传播出现了新的
特征:谣言借助微博这一新的载体更迅速、更广泛地扩散,并在多方因素的催化下,谣言风暴得以爆发,负面影响极为严
第 26 卷第 1 期 2013 年 1 月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26 No.1 Jan.2013
自由与冲突
——微博舆论场中的言论自由与谣言风暴

传统媒体是专业性、“点对面”、“独白式”、单向性地传播 信息,而微博的出现是网络世界的又一次大变革,微博的即 时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等特点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这一局限, 每个人都形成了一个“自媒体”,是信息的创造者、传播者和 接受者,这使得公众可以凭借微博反映民意。微博被称为是 “零进入壁垒”的网上个人出版方式,在媒体价值链最重要的 三个环节即作者、内容和读者上,实现了“源代码的开放”, “传媒接近权”为社会公众所普遍享用。微博的这种开放性 给我们一种印象,在微博上,人人得以自由表达,人人得以阐 发言论。英国社会学家马丁·因尼斯指出,不同的媒介有着 不同的控制力,需要特殊能力和技术的媒介很可能会被上流 阶层所操控,普通民众难以有机会接触到,相反,如果一种媒 介很容易被普通人接触到,它就会被民主化。[1]78 微博就是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