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 2010级16班张宗浩转基因食品是指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将动植物的基因加以改变,如转接、嫁接,或者除去,从而再造成一种具备新特征的食品种类。

从目前相关报导来看,科学家至今似乎还没有达到将动植物的基因如小孩搭积木一样任意熟练组合的程度,不过相信随着不断的研究与实验,不久的将来转基因技术将会变成科学家的积木游戏,随心所欲组成新物种。

转基因与原子能一样,是一把双刃剑,理论上科学技术可将转基因食品用于解决食品危机的途径,用于民用,也可用于消灭对手的食品原子弹。

虽然早年的鸦片战争,作为食品的鸦片等有害食品用于掠夺真金白银损人利已成为历史,但未来随着能源、资源的危机,转基因食品技术将会怎样被利用,不得而知。

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就其危害、利弊目前争论不休,没有统一说法。

转基因食品在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大,“生命科学产业的发展是近20年的事,由于其孕育着巨大的希望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西方国家在1990年还没有正式种植转基因作物,到了1999年种植面积已达4000万公顷。

全世界转基因种子的销售额在1995年仅为7500万美元,而1998年已飚升至15亿美元。

”由此可见转基因食品的市场及带来的经济利益和消费群体的数量同样巨大。

涉及的安全问题凸现,根据HACCP体系,识别特定危害,确定控制措施,确保食品的安全性的科学理论,对转基因食品技术方面很多部门显然是一门新的科学技术,亟待更多的科学工作者潜心研究,需要我们利用短时间内繁殖代数快的小白鼠等动物,对食用转基因食品的后代的反应等动物观查实验。

要有当年研究原子弹技术一样掌握转基因技术的队伍,用科学的基因技术鉴别的转基因食品及其种子的安全性,从而确保安全的转基因食品服务于人类。

下面我来具体介绍一下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历程和特点评价。

一、GMF(转基因番茄)发展概况1994年,第一例进入市场的GMF(转基因番茄)在美国诞生。

现在至少有13个国家种植了GMF,其中美国的种植面积最大,达3030万公顷,68%;其次是阿根廷1000万公顷,23%;加拿大300万公顷,7%;我国50万公顷,占1%。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确定的GMF品种达43个,有60%以上的加工食品有转基因成分,GMF的销售额达百亿美圆;有调查显示,美国、加拿大两国的消费者大多接受了GMF,仅有27%的消费者我食用GMF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

我国已批准了6种GMF的商品化,其中食品3种:抗病毒甜椒、抗病毒番茄、延迟成熟番茄。

随着我国对GMF的研究和开发,我国的GMF品种会越来越多。

目前,研究重点是开发转基因水稻、转基因鱼等食品。

根据GMF的来源可以将GMF分为植物源GMF、动物源GMFH和微生物源GMF。

现阶段的主要是植物源GMF,涉及的食品或食品原料包括: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转基因番茄、转基因油菜、转基因马铃薯等。

全球转基因种植中,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最大2580亿公顷,占全球GMF的58%。

二、转基因食品的特点GMF与传统的食品比较:传统食品是通过自然选择或人为的杂交育种来进行。

虽然转基因技术与传统的以及新近发展的亚种间杂交技术相比,在基本原则是并无实质差别,但生产GMF的转基因技术着眼于从分子水平上,进行基因操作(通过重组DNA技术做基因的修饰或转移),因而更加精致、严密和具有更高的可控制性。

人们可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并且可以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种。

比如,可以杀死害虫的食品植物,抗除草剂的食品植物,可以产生人体疫苗的食品植物等。

其具有如下特点:(1)成本低、产量高。

成本是传统产品的40%60%,产量至少增加20%,有的增加几倍甚至几十倍。

(2)具有抗草、抗虫、抗逆境等特征。

其一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其二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2000年的GMC达4420万公顷,其中抗除草剂的有3280万公顷,占74%;抗虫性状的有830万公顷,占19%;抗虫兼抗除草剂的占7%。

(3)食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提高。

例如,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谷物食品赖氨酸含量以增加其营养价值,通过转基因技术改良小麦中谷蛋白的含量比以提高烘焙性能的研究也取得一定的成果。

(4)保鲜性能增强。

例如,利用反义DNA技术抑制酶活力来延迟成熟和软化的反义RAN 转基因番茄,延长贮藏和保鲜时间。

三、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1998年,英国苏格兰研究所的Arpad 教授用转基因马铃薯喂老鼠,1998年秋在电视上宣布大鼠食用后,引起器官生长异常,体重和器官重量减轻,免疫系统受损。

此事引起国际轰动。

这是对转基因食品提出的最早的,有所科学证据的质疑,并在英国及全世界引发了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大讨论。

虽然,英国皇家学会于1999年5月宣布此项研究“充满漏洞”,从中不能得出转基因马铃薯有生物健康的结论。

1998年3月,美国专利和商标局批准了一项由美国农业部和DPL(Delta and Pine Land)公司联合申请的所谓“终结者”技术(terminator technology)专利,“终结者”技术获得专利后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

因为该技术不是一般性技术,利用这个技术可以使作物第一年种植获得的种子不育,在第二年种植时,种子会自动死亡。

“终结者”技术是将一种终止子基因插入到作物基因组中得到转基因作物种子,种子公司在种子出售前,在种子表面喷上一种诱导剂,农民播种后,种子可以长成正常的植株,结出成熟的种子。

但是在诱导剂的作用下,插入的终止子基因会在种子成熟时激活启动,产生毒素杀死种子胚胎,因此收获的种子在第二年再种植不能正常发芽,但这种种子在油脂、蛋白质等方面完全正常。

美国农业部发言人声称,“终结者”技术是为了保护基因工程技术的知识产权。

1998年10月,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CGIAR)在华盛顿召开会议,明确提出禁止“终结者”技术,理由主要有:外观上不能辨认终结者技术生产的种子,易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通过花粉非故意传播造成生物安全风险。

1999年5月,康奈尔大学一个研究组报告,一个斑蝶食用了转苏云金杆菌的杀虫蛋白基因(bt)玉米花粉后44%死亡,表明GMF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此事引起科学家对GMF的广泛争论。

Bt玉米中的杀虫晶体蛋白CryLA是特异毒杀鳞翘目害虫,斑蝶属于鳞翘目昆虫,自然会受到bt蛋白的影响。

事实上,Science、Nature拒绝发斑蝶的文章,审稿人认为,这并不反映田间的情况,最后在Nature上以简讯的形式报道。

但该事件却成为《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今日美国》等报刊的头版消息。

最后,该事件被科学界否定。

2001年7月9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承认,GMF可能会破坏生态平衡,它们可能把自身的基因传递给相关物种,产生超级杂草,也可能会对其他植物或动物产生意想不到的有害影响。

有关GMF和GMC的潜在危险和安全性的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才能下结论。

因此,对GMC和GMF的种植于市场化要慎重,否则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虽然目前没有发现GMF对人类健康有害的案例,并不表明没有危害,因为它进入人类的时间还太短,其潜在危害在短时间内不会表现出来。

直到目前为止,人类长期食用是否安全仍然成疑,而科学界对这些食品是否安全也没有共识。

世界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及经济合作组织这些国际权威机构都表示,人工移植外来基因可能令生物产生“非预期后果”。

即是说我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足够的科学手段去评估转基因生物及食品的风险。

国际消费者联会(成员包括全球 115个国家的250个消费者组织)表示“现时没有一个政府或联合国组织会声称转基因食品是完全安全的。

”目前大量的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仍可以看出,转基因食品目前还没有可以评估的安全性,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时间上的验证。

近年来,转基因食品引出的潜在危险问题越来越明显。

据基因食品标准工作组专家覃文博士介绍,国际上现有的动物试验发现,转基因食品对小白鼠的某些器官造成了损害,对生态环境也会造成危害。

在转基因食品中,消费者食用最频繁的,当属食用油。

目前在超市销售的大豆调和油、大豆色拉油几乎都是用从国外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加工而成。

作为消费主流的调和油,其90%以上的配料都采用了转基因大豆色拉油。

提醒大家在购买食用油时,要特别注意标签,看清是“转基因”还是“非转基因”。

由于转基因的危害是不可预期的,且潜伏期非常长,所以观察起来非常困难。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长期食用转基因产品,肯定会对人体基因或器官有所影响,而这种影响发生在下一代身上的可能性或许更大。

长期以来,关于转基因油脂食品是否会威胁人类健康的争论一直不断,但这一消息的报露,不得不让我们审视一下转基因在中国“渗透”的状况。

中国人目前消费的大豆油,90%是用进口的转基因大豆生产的。

那么,转基因油脂食品能否长期食用?它对人体的健康和安全有多大影响?在过去几年当中,曾经发生过食用转基因食品不安全的事件。

2002年英国进行了转基因食品DNA的人体残留试验,有7名做过切除大肠组织手术的志愿者,吃了用转基因大豆做的汉堡包之后,在他们小肠肠道的细菌里面检测到了转基因DNA的残留物。

国际消费者协会认为,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影响人体抵御病毒的能力,而且这种不良的后果,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反应出来,它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旦出了问题就很麻烦,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据了解,国际上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怀疑:1、产生毒素或增加食品毒素含量。

一些研究学者认为,转基因食品可能增加微量毒素的含量,严重的会导致某些遗传类疾玻2、营养成分减少。

英国伦理和毒性中心的试验报告说,转基因食品中对人体有益的成份减少了12%至14%。

3、引起人体过敏反应,造成不可预知的后果。

而天然食品却不存在以上的缺点,对人体是相对安全的。

目前,世界各国对转基因食品大都非常谨慎,有许多国家开始反对转基因生物,尤其是欧盟,公众已经对转基因生物产生了怀疑,据悉,由于欧洲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普遍反对,在欧洲30家主要零售商的店铺很难找到转基因产品。

英国的许多大超市禁止使用转基因生物作为原料生产食品。

即使是在对转基因食品持积极态度的美国也对转基因食品做了严格规定。

据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人员讲,美国用巴西豆中的某一些氨基酸研制成了转基因大豆后发现,一些人食用后出现了过敏现象。

为此,美国政府不仅没有批准这种大豆作为商品化生产,而且根本不允许上市。

在我国,如食用油行业也规定,厂家在油品的标签上要明确标注成份、原料(转基因或非转基因)、工艺、产地等标识,让国人越来越多地享有知情权和选择权。

曾于上海举行的“面向21世纪的消费者权益保护论坛”上,中国消协负责人指出:“不论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转基因食品,都必须明确标明含有某种基因,以免那些对转基因食物过敏的人误食而造成严重后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