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曼老师讲解的《易经》文字笔记原文地址:叶曼老师讲解的《易经》文字笔记(1)作者:明空无二本博文内容随学习进度会随时更新,如果内容没有听或没有来得及记录、或没有值得记录的内容,内容就不反映在博文中。
本博所有原创博文均可自由转载,因涉及佛法见地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
01a:人的细胞横向切开在显微镜下看都是“太极图”模样。
03a:(1)《易经》中有道(形而上)、象、数。
从伏羲到孔子经历了3500年。
(2)“错综复杂”四字出之《易经》。
(3)没有孔子的《十翼》,《易经》应用就上升不到“道”的层面。
(4)《易经》乃《十三经》之首。
(5)《系辞》不是孔子做的。
(6)离了“象”就没有《易经》。
(7)山上有直树,世上无直人。
言语伤人比用器械伤人更可怕和让人难受。
03b(1)神无方,易无体,唯在变。
(2)六爻中上两爻表天,下两爻表地,中间两爻表人。
俗语“不三不四”,就是骂你“不是人”。
(3)六爻关键是时间、位置,最关键是“情”,通“情”达“变”,不但要通法、还要通“情”。
04a 易之“数”(1)姓,女人生也。
母系社会遗风。
“夫妻制”由周文王制定。
(2)《连山》以艮卦为首,《归藏》以坤卦为首,老子赞叹《归藏》。
(3)刚强的人易死。
(4)叶曼老师大概在2000年前讲的《易经》。
(5)《周易》以乾卦为首。
周朝创建了800多个封建国家,即“封建制度”。
(6)卦中,“一阳(爻)为阳卦,两阳(爻)为阴卦”。
离卦就为阴,坎卦是阳。
阴甚至不能在阳之上,只能“承接”阳,所以阴以“柔顺”为主。
(7)盛世少算命,易经和干支配合起来是在东汉末年的战乱年代。
拿不定主意的时候才算命。
(8)十传、河图、洛书都不是孔子做的,后来的考证都有证据。
04b(1)孔子和老子都是从《易经》中出来的。
(2)圣人以“神道”设教。
教化也。
趋吉避凶也,自己变化也。
真正的“神道设教”是有个上帝、大梵天等的。
(3)卦者,挂也。
(4)伏羲、周文王、孔子是三位对《易经》创立和发展的圣人。
(5)商朝还重鬼神,到孔子则是“敬而远之”。
(6)真正的政治家只有孙中山,现在的多为“政客”。
“三民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共产主义。
(7)一个真正的“太平盛世”重视的的“人道”,“乱世”才谈鬼神。
(8)周朝之后认为,神是按照人的思想演绎而来。
(9)治人道为第一,治神为第二位。
(10)身、心同体,心、物一元。
(11)祸福无门,唯人自招。
不愧天地,不用拜神。
(12)佛言,“一切唯心造”。
就是神无方,易无体,“阴阳不测之为神”。
神乎明之,靠乎其人。
(13)左腿有病治右腿,右脑有病治左脑。
(14)不但人体是个“小宇宙”,一个地方都是“小宇宙”。
(15)身体得病,原因是个是“过”,一个是“不及”。
易经的观念是整体平衡,中和,怕“过”,怕“不及”也。
(16)打坐就是“水火既济”的过程,即坎水是肾、在上面,从上腭落下,离火是心、在下腹部开始上升。
05a(1)好的中医必须懂中医。
(2)孔子生在公元前551年,身高1.92米,力气非常大,文质彬彬,极其谦虚。
公元前551~600年的50年间,世界最聪明的人老子、孔子、释迦牟尼、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都出生这个年间。
(3)孔子的父亲在70岁时才遇到17岁的孔子母亲,“野合”而生出孔子来。
父亲的大太太有一个儿子,但是瘸子,他故名“孔老二”。
孔子三岁时父亲死亡,受到大妈的欺负、颠沛流离。
15岁开始发奋学习。
30岁“好礼”处事、待人“立起来”;40岁“不惑”已接近“仁”,“知其(礼)所以然”了,敢爱、敢恨;50岁知道了“天命”,前半生是把他自己的“业力”了解,40-50岁之间孔子主要措施是大收弟子。
到51岁才开始第一次做官,做“中都宰”(京城的市长),三个月就“大治”,然后升为“司空”(内政),然后升为司法部长“大司寇”,辅佐鲁定公的“甲骨之会”(一个著名的“外交会议”),孔子在这次会议上慷慨陈词,漏了一手,把五个城池给了鲁国;后孔子发生“毁三都”事件,被贬,后在边疆等了三天,没人理他。
离开鲁国54岁周游列国,在外漂泊了14年(前述在鲁国做官也总共才3年),68岁回到鲁国,73岁就死了。
在他会鲁国的5年里干了很多大事,例如,定礼制、作《春秋》、68-70岁数时开始赞《周易》等。
春秋时代是人道、鬼神思想的大“分水岭”时代。
子不语“怪力乱神”。
纣王的曾祖父“射天流血”,不敬天,周朝讨伐商纣的理由就是“纣王不敬鬼神”。
周文王对《易经》64卦的第一位宗旨就是“趋吉避凶”,第二步“神无方,易无体(神还有,但找不到地方了)”,第三步是“用神之道,存乎为仁(没有神了)”。
这种思想酝酿了好几百年。
《洪范》书中,机子说:有难时怎么办?第一问“自己的心”,第二问读书人的“士”,第三问民,第四是算卦。
《易经》最流行的是西周时代。
(4)孔子给《易经》一个全新的面目——“人道”思想。
(5)老子的“道法自然”的含义:“有所自(自己所做),有所然(有所收获)”,这实际上完全就是一种“因果报应”的思想。
老子和孔子时代他们已经意识到了:“天”是一个人类不可抗拒、不可左右的东西或规律,只能“泰然处之”地接受它,已不能转变它,这个规律就是“因果规律”。
天是听老百姓的。
(5)欧阳修说,《十翼》不是孔子做的,孔子是拿人和天来解释《易经》的。
(6)孔子说,“六爻”的变化不是随便的,是完全遵循“因果规律”的,不懂佛法不能深层次来了解《易经》,易经和老子的关系太大了,老子说,“人类是不能和64卦来讨价还价的”,人,得意失意,好事坏事,这就如同人给佛供了几个苹果想改变命运一样的荒唐,因为佛还有“三不能”啊!05b(1)佛“三不能”有“定业不能逃”。
(2)处胜不能骄傲、败不气馁。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这就是自然律,整个在变化,没有一个是“常”的。
(3)64卦包括了宇宙而没包括鬼神的演化规律。
神无方,易无体。
(4)东汉时把天干、地支加到了《易经》中。
(5)整个的中国医学都是从《易经》中出来的。
(6)“河图、洛书”都是“炼丹术”。
魏伯阳、陈抟讲的就是“炼丹术”,否则你不懂易经就不懂这这两位的讲话的实质。
06a 老子和《易经》的关系(1)老子和《易经》的关系极其密切。
(2)在西方,除了《圣经》外,翻译最多的外籍经典就是《道德经》。
实际上老子的思想多数都出之《易经》。
(3)老子就是个“易经专家”,道家是《易经》的“别派”。
(4)《易经》讲究的就是:时、位。
(5)老子收益最大的《易经》是《归藏》(以“坤卦”开头)(到了周易的周朝才以“乾卦”为主)(6)“两股深藏若虚”。
真正经商的绝不摆场面,而是把自己藏的深深的,好像什么也没有;有学问的绝对不是每天把学问每天挂在嘴头,要谈点“风花雪月”;学佛不要每天在家里都是佛啊佛啊的,让家人讨厌,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好了。
每天显摆自己的多是“半瓶子醋”。
(7)真正的大智慧是“大智若愚”,这是“坤卦”之德,是“收藏、退守、权让、柔顺”(老子);最高的道德是“上善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乾卦是“直冲的”,君子要自强不息(孔子)。
要“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这是“帝王术”,不是权术啊。
感情方面的纠纷必须解掉。
不逞强。
柔弱才生,刚强则死。
老子讨厌“刚强”。
(8)道是“本”,用是“末”。
不要“舍本逐末”。
(9)“道家”和“道教”不是一回事。
《道德经》为道教的创立打下了基础。
(10)老子出函谷关真正是去了秦国。
06b(1)《道德经》是唐玄宗给它起的书名。
老子就是姓“老”,唐玄宗给他起的姓“李”。
!!(2)“有”和“无”二者“同出而异名”。
(3)三人成“众”。
(4)道家和儒家都认同“负阴而抱阳”。
(5)必须回到原位,人一定会死,这就是“常”,“不知常,妄作凶”天下没有永恒的东西,一切都是“无常”。
(6)老子反对“亢龙”,“亢龙有悔”。
物壮则老。
(7)30岁之前可以赖父母,但30岁后之后靠自己。
(8)韩信虽能受“胯下之辱”,但不知“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07a 易之“数”(1)《道德经》就是《易经》的别派,中国人有《道德经》、《易经》的基础,所以非常容易接受大乘佛法。
(2)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要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身教”胜于“言教”。
人,真正要“效法天地”。
不要恃功、居功,“功成而不居”。
孙中山。
(3)春秋时是“易(经)、老(子)”并称。
(4)《道德经》不看,老板做不好.(5)“数”代表自然现象。
(6)蓍草在北方就叫“臭蒿子”,第二年在枯草上直接生出新芽来。
蓍者,“不老”之意也。
(7)算卦中的数这这个“自然律”是不能“讲价还价”的。
(8)例如,49,七天,释迦佛7天悟道。
金、木、水、火、土、日、月(9)“道生一”,就是“无极生太极”。
原子里面的形状就是“太极图”。
(10)打坐中通了任脉、督脉都不算个啥,主要是“奇经八脉”,这些脉都是单独的,没有一个“成双成对”的。
(11)天圆地方,“圆”指天是“动的”、不停的,但不能负重,指奇数,马蹄子奇数;“方”指“静止的”,能负重,偶数,牛蹄子偶数。
07b(1)9老阳、8 少阴(不变)、7 少阳(不变)、6老阴。
周易占动不占静。
08a 易之“数”(1)无极。
极,极限也。
无极,没极限也、没边际。
老子讲的“搏之不得、听之不闻”。
(2)太极。
太,“大的没法形容”,最大的。
但有了极限、边际,已经“开天辟地”了。
虽然是无穷尽的,但有了一个圈圈,大而无外,小而无内,主要特点就是“大”和“动”。
佛家叫“无始”。
这“先天一画”是一个“大动能”。
动能如何获得?欲抑先扬,(势能转化成)动能也。
如同风箱一样有一个“往返”的力量,必须有一个“相反相成”的东西就是“两仪(阴阳)”。
“————”的阴阳不是两个东西,是“一体的两个面”,是手心、手背的关系。
两仪生四象(3)易经最大的特点是“数”存在。
(4)自古没有一人把《易经》的内涵搞清楚,因为世界的发生的任何事情都在《易经》中反映出来!孔子是把《易经》的人事搞清楚了,。
西汉、东汉、中医、现代科学。
都在易经中能100%反映出来。
(5)伏羲只是画了八个卦。
“卦”这个字是后来算卦的人发明的。
甲骨文中没有“卦”字,只有到周文王之后才有此字,卦者,挂也。
08b(1)伏羲画八卦后又等了2500年周文王才把他变成64卦,“形而上”的东西变成了“形而下”的哲学,孔子把64卦变成人事哲学。
(2)“八卦”是伏羲“超时代”的一种“大智慧”,纯“自然现象”的发现。
(3)卦与卦之间、爻与爻之间都有关系。
(4)“数”是一切事情的“决定因”,“技术”只是为了求得“数“的一种技巧或方法而已。
(5)下面谈一下河图、洛书。
(6)天“南”地“北”(7)算卦就是行“鬼神”之道。
09a(1)不是因为“河图、洛书”才有的八卦和“大禹治水”。
(2)一个卦中,若有“一个阳爻”是“阳卦”,“两个阳爻”则就变成了“阴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