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毒理学》练习测试题

《食品毒理学》练习测试题

《食品毒理学》练习测试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毒理学:2.食品毒理学:3.外源性化合物:二、填空题1.食品毒理学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制定_______限量,提出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预防和管理措施,保障食品_______。

2.动物试验是食品毒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动物试验可分为_____和______两种方法。

3.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的英文所写为_______。

4.随着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毒理学的研究,传统的以动物为主的毒理学研究将减少,出现整体动物替代法的新理念和发展动向,即“3R”趋势,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1.FAO是_____的英语所写简称。

A.世界卫生组织B.联合国粮农组织C.世界贸易组织D.欧洲理事会2.______是食品毒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A.动物试验B.化学分析C.流行病学调查D.微生物试验系统3.被称为生物毒理学之父的是_________。

A.GrevinB.MagendieC.BernardD. Brown4.被称为现代毒理学奠基人的是_________。

A.OrfilaB.MagendieC.BernardD. Brown四、判断题1.食品毒理学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制定安全限量,提出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预防及管理措施,保障食品安全。

()2.微生物试验系统是食品毒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五、简答题1.食品毒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哪些?2.现代毒理学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有哪些?六、论述题1.试述食品被污染的主要途径有哪些?2.试述预防食品污染的主要措施。

第二章食品毒理学的基本概念一、名词解释1.毒物:2.毒素:3.毒性:4.剂量:5.内稳态:6.代偿能力:7.应激状态:8.效应:9.反应:10.相加作用:11.协同作用:12.拮抗作用:13.独立作用:14.加强作用:15.生物标志物:16.毒效应谱:17.LD50:18.MLD:19. MTD:20.MED:21.Zac:22.Zch:23.药物残留:24.ADI:25.危险度:26.中毒:27.毒性效应:28.致敏作用:29.休药期30.免疫抑制作用:31.致突变物:32.MRL:33.无关农药残留量:34.靶器官35.安全性二、填空题1.LD50越小,表明化合物毒性越______。

2.按照化学物毒作用的特点常分为_________与_________、局部作用与全身作用以及可逆作用与不可逆作用。

3.生物标志物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三类。

三、选择题1.MLD指的是_______。

A.慢性阈剂量B.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C.最小致死剂量D.最大无作用剂量2. 急性毒作用带为_______。

A.半数致死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B.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C.最小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D.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3.LD0指的是_______。

A.慢性阈剂量B.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C.最大耐受量D.最大无作用剂量4.LOAEL指的是_______。

A.慢性阈剂量B.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C.最大耐受量D.最大无作用剂量5.NOAEL指的是_______。

A.慢性阈剂量B.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C.最大耐受量D.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的剂量6.绝对致死剂量是_______。

A.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一半死亡所需的最低剂量B.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大部分死亡所需的最低剂量C.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全部死亡所需的最低剂量D.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一半死亡所需的最高剂量7.Zac小,表明_______。

A.发生急性中毒的危险性大B.化学毒物从产生轻微损害到导致急性死亡的剂量范围宽C.发生死亡的危险性小D.Limac与LD50之间的剂量范围大8._____说:“几乎不可能给毒物下一个完整的定义“。

A.ClerkB.MagendieC.BernardD. Paracelsus9._____说:“没有不是毒物的物质,剂量决定它是不是毒物”。

A.ClerkB.MagendieC.BernardD. Paracelsus10. LD50与毒性评价的关系是______。

A.LD50 值与毒性大小成正比B.LD50 值与急性阈计量成反比C.LD50 与毒性大小成反比D.LD50值与染毒剂量成正比11.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是______。

A.LD100B.LD50C.LD01D.LD012.化学毒物与机体毒作用的剂量-反应(效应)关系最常见的曲线形式是______。

A.直线型曲线B.抛物线型曲线C.对称S状曲线D.非对称S状曲线13.S-曲线的特点是______。

A.曲线开始平缓,中间陡峭,最后又趋平缓B.曲线开始平缓,中间平缓,最后陡峭C.曲线开始陡峭,中间平缓,最后仍平缓D.曲线开始陡峭,中间陡峭,最后平缓四、判断题1.毒物与非毒物之间的划分是相对的,并没有绝对的界限。

()2.两种LD50相同或相似的化学毒物的致死毒性相同。

()3.机体接触一种毒物后,经过一定时间间隔后,毒效应表现出来,且对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均造成一定损害,我们认为这种毒性作用是迟发作用而不是速发作用。

()4.效应指化学毒物与机体接触后引起的生物学改变。

()5.反应指化学物质引起的出现质效应的个体数量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

()6.食品中的危害物一般引起的是局部作用。

()7.一般,同一毒物,同一剂量,即使接触途径不同,引起的毒性反应相同。

()五、简答题1.外来化合物对机体产生的损害作用具有哪些特点?2.常见的造成动物性食品中不合格残留的因素有哪些?第三章毒物的体内过程一、名词解释:1.吸收:2.分布:3.排泄:4.生物转化:5.膜孔过滤:6.肝肠循环:二、填空题:1.毒物透过生物膜的方式依据其耗能与否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形式。

2.毒物的主动转运、易化扩散及吞噬和胞饮等过程均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故亦统称为特殊转运。

3.被动转运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种形式。

4.在一般情况下,外来化合物的吸收途径主要是经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途径进行。

5.肾脏是外来化合物重要的排泄器官,其主要排泄机理分别为_____、____和___等三种形式。

6._________是外来化合物重要的排泄器官。

7._________是外来化合物重要的代谢器官。

8. 外来化合物生物转化过程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四种反应。

9.毒物与机体接触后,一般都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过程。

三、选择题:1.毒性物质进入机体的方式主要是________。

A.易化扩散B.扩散C.主动转运D.胞饮2. pKa为4.2的有机酸(苯甲酸)在消化道中吸收最好的部位是______。

A.胃B.十二指肠C.小肠D.结肠3.毒物排泄的主要途径是______。

A.肠道B.唾液C.汗液D.肾脏4.肾脏排泄主要的机理是______。

A.肾小球简单扩散B.肾小球主动转运C.肾小球滤过D.肾小管主动转运5.能沿浓度梯度扩散,需要载体参加但不消耗能量的转运方式称为_____。

A.简单扩散B.主动转运C.易化扩散D.滤过6.化学毒物在体内生物转化的最主要器官是_____。

A.肝B.肾C.肺D.小肠7.下述______描述是错误的。

A.解毒作用是机体防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B.动物的种属、年龄、性别、营养状态及遗传特性,对生物转化的性质与强度均有重大影响C.经过体内的生物转化,所有化学毒物的毒性均降低D.前致癌物可通过生物转化后变成终致癌物8.化学毒物在胃肠道吸收的主要方式为_____。

A.简单扩散B.主动转运C.易化扩散D.胞吞9.化学毒物经皮吸收必须具备下述______条件。

A.水溶性B.脂溶性C.水溶性和脂溶性D.分子量小于10010.化学毒物及其代谢产物的肠肝循环可影响化学毒物的______。

A.毒作用发生快慢B.毒作用性质C.代谢解毒D.毒作用持续时间11.影响化学毒物毒性大小和毒作用性质的决定因素是化学毒物的______。

A.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B.吸收途径C.剂量D.作用时间12.用“阳性或阴性”、“有或无”来表示化学毒物与机体接触后引起的生物学效应,称为______。

A.效应B.反应C.量效应D.质效应四、判断题:1.大多数脂溶性物质主要通过在脂质双层中的易化扩散而通过生物膜。

()2.外来来化合物的电离或解离状态可影响到其简单扩散的速度。

()3.毒物的主动转运是指透过生物膜由高浓度向低浓度处转移的过程。

()4.通常,肥胖的人脂溶性物质中毒后症状较脂肪较少的人严重。

()5.外来化合物质进入肝脏是通过毛细血管而不是血窦。

(×)五、简答题:1.毒物的主动转运方式具有哪些特点?2.影响外来化合物在胃肠道进行吸收的因素有哪些?六、论述题试述影响外来化合物生物转化的因素。

第四章化学物质的毒理机制一、名词解释:1.基因突变:2.译码突变:3.大片损伤:4.错译突变:5.无义突变:6.原癌基因:7.抑癌基因8.血液毒性:9.肺气肿:10.突变体11.毒理机制:二、填空题:1.根据神经系统对外来化合物的不同反应,可把神经系统损害分为____、___、___三种形式。

2.碱基损伤碱基错配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DNA的修复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四种形式。

4.碱基替代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两类。

5.铅具有____毒,血红蛋白合成降低,引起机体出现______。

6.肺纤维化的特点是肺泡间质染色的________数量增多;生化指标中胶原蛋白______。

7.自由基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化合物共价键的________和_______电子而产生。

三、选择题1.自由基具有下列特性______。

BA.奇数电子,低化学活度,生物半减期极短,有顺磁性B.奇数电子,高化学活度,生物半减期极短,有顺磁性C.奇数电子,低化学活度,生物半减期极长,有顺磁性D.奇数电子,高化学活度,生物半减期极长,有顺磁性四、判断题1.菲本身无致癌性,但有致癌性的稠环芳烃均有菲的结构。

()2.氨基偶氮苯致癌性弱,引入甲基后,致癌性增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