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3家国情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1.3家国情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乾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抉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LOGO
LOGO
2.清明
清明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要祭祀、扫墓(“上坟”)、怀恩思远。扫 墓时,要携酒食果品纸钱等物,供祭后焚纸钱、培新土、折新枝插坟 头,叩头祭拜后回家。 清明重死,其它节日是重生,因此清明节 有一种分量、深思与深沉。饮水思源不忘本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清明的严肃称谓“民俗扫墓节”,展现了华人的历史乡愁,也是家庭情 书的游离颠沛。清明节举行的祭黄大典,是中华儿女的寻根活动。
立春日侍宴内殿出剪采花 [唐]宋之问 (古人称立春为春节,后 被今正月初一代替) 金阁装新杏,琼筵弄绮梅。 人间都未识,天上忽先开。 蝶绕香丝住,蜂怜艳粉回。 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
LOGO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正月初一。古代叫元日/旦/正/辰/朔,三元/朝/正,正旦/朔等 三十多种名称。 5.正月初五。“破五”,路神生日,诸多禁忌过此日可破。 6.正月十五。上元节,又叫元宵节。
LOGO
春节中的节日
1.十二月初八。腊八节。 2.腊月廿三。祭灶节,祀灶日,小年(下/节),俗称“过小年”。 3.十二月最后一天。(年)除日,这天晚上叫除夕、大年/节夜、大尽 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
LOGO
立春日酬钱员外曲江同行见赠 [唐]白居易 下直遇春日,垂鞭出禁闱。 两人携手语,十里看山归。 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 风光向晚好,车马近南稀。 机尽笑相顾,不惊鸥鹭飞。
LOGO
1.春节
春节俗称“过/(大)年”,又叫阴/农/旧历年,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多 从腊月廿三/四的祭灶(或腊八的腊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以除 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正 月初一古 称元日/辰/正/朔/旦等,俗称“年初一”,是最隆重、热闹的日子。 春节期间举行的庆祝活动多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喜接福, 祈求丰年。 满、蒙、瑶、壮、白、高山、赫哲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春 节习俗,各具特色。“春节”位居四大传统节日之首,2006年5月20日, 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 最大的节日。除夕与新年之际,意味着生命流逝的界碑,最容易引发诗 人的生命意识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LOGO
清明节的其它含义
(1)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春分后,谷雨前。(《历书》:“时 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 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2)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春光明媚草木吐绿,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 所有有清明踏青、放风筝等习俗。《清明上河图》展现的正是这一习 俗,作者以此表现街市热闹,集中体现了宋都汴京的繁华。 破阵子· 春景 [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 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 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 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 元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
LOGO
清明诗词
阊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招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日曲江怀友 [唐]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清明 [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LOGO
一、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随着国际交流的频繁 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它们受到西方节日越来越大的冲击。比如 中秋节只知吃月饼、赏佳月、庆团圆,却不知道祭月、拜月、庆祝丰 收、嫦娥奔月。05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发生了中韩“端午安”,这更 引起了人们对保护传统节日的关注。韩国从政府到市民对“端午祭”都非 常重视,已经创造了一系列相当完善的端午风俗。很多东南亚国家都 有与中国相同的传统节日,虽然起源、节日象征意义等并不完全一样, 但经过发展,也有声有色。
LOGO
3.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它是我国的一个古老节日。据《荆楚岁时记》 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 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 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诗人节”等,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 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春秋之 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相传屈 原投江后人们捏饼投江,并划龙舟驱散水中的鱼,成为后来端午节吃粽 子、赛龙舟的来源。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浣溪纱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一相见一千年。
1.3家国情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浮伟忠
LOGO
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族底蕴,辉煌华丽。每个节日的历史渊源、美妙 传说、独特情趣和群众基础,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和文学追思,寄托 着民族的憧憬和愿望。把民族传统节日过得更充实、有品位,有助于增 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文化软实力。民俗节日经过几千年传承,已形成了 世代民族重大生活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文化内涵和外延都相对稳定,完 美和谐。传统节日始终与世界华人息息相关,融为一体,不可分离,发 挥着强大的支配作用,保持着固有的文化活力。2008年是我国传统节日 的复兴年,清明、端午、中秋三个节日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