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第一轮复习抗日战争详解
材料2 “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生产力之不足,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 及蓄积资本之不足。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而国内不稳势力之高涨, 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内外举国之战争,以期平靖”。 ——摘自三十年代日本的一秘密文件
材料3 按照这个国策,日本帝国主义大力扩充军备。一九三七年度日本政府预算 总额为三十多亿日元,其中直接军费支出占百分之四十以上。中日开战前,陆军已 发展到十七个常备师团,共约三十八万人,此外还有预备役和后备役战斗兵一百六 十多万人。飞机共有二千七百架。海军共有舰艇约一百九十余万吨。同时,还大规 模地扩充军事工业,发展航空和海运事业,振兴贸易,统制电力等。 ——摘自《中国现代史》(下)
国民党爱 国官兵
①十九路军凇沪抗战迫使日军三易主帅; ②长城抗战——安德 馨营山海关殉国;二十九军宋哲元部长城喜峰口失而复得;冯玉 祥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将日伪军赶出 察哈尔省。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 日 ①工人罢工、募捐;爱国工商业者抵制日货; ②爱国学生掀起 “一二九运动”,深入工厂农村、军队进行抗日宣传。(1935年 抗日救亡运动扩展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
日本方面:
1、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2、摆脱国内经济危机的需要。 3、疯狂扩军备战为全面侵华作好军事准备(日本军部法西斯-历史传统)。
材料 4“中正行将出发鄂赣,督率各军‘围剿赤匪’,信赖我总理之威望,人民 之助力,诸将士之忠诚戮力,必能于最短期间,清除‘共祸’,奠安国族。” “本人于本月二日,由南昌出发,巡视前线,并进驻南丰,亲督各军,积极进剿, 乃于四日克复黎川,十三日克复广昌与石城……当即乘胜穷追,十九日遂攻克赤 匪据为总巢之宁都……赤匪屡经我军跟踪猛击,其漏网残余者,本已不及万人, 其向会昌汀州狼狈溃窜时,又被沿途民团袭击截堵,所剩更属无几,预计本月以 内,必可全部歼灭” ——蒋介石《告全国同胞一致安内攘外》 材料 5蒋介石实际上拥有当时中国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又获得了张学良东北易帜 的支持,才确立了南京国民政府名义上的中央政府地位。但这样一个名义上的中央 对各地方的影响力实在有限,广西、山西、山东、直隶、四川、新疆等诸多省份 都有各自的实际控制军阀,既不向中央交钱,也不要中央派兵,都是名义上的国 民地方政府,甚至于中央势力范围内的诸多省份,都存在中小军阀割地而治的情 况。南京政府的收入主要还是依靠江浙沪三地的贡献以及外国的援助。 ——摘自《中国现代史》(下)
1938年10月占领广州武汉
罪行二:大屠杀(南
京)、细菌战和毒气战、 活体试验等。
罪行三:为了巩固和扩大占领区,日军在占领
区实行血腥的殖民统治。
政治上:扶植傀儡政权, 实行以华制华。
经济上:大肆榨取中国 的资产和掠夺劳动力
文教上:通过思想、文教 等麻醉和腐蚀中国人民
肃清沦陷区内的抗日 力量,确保对沦陷区 的统治。
中国方面:
1、当时中国政府不抵抗政策全力围剿红军,给了日本可乘之机。 2、日本之所以敢于侵略中国,还在于中国实力弱。
材料6 一九三一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是法西斯国家进行侵略战争的开端。一 九三三年一月,希特勒在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十月,宣布退出裁军会议和国际 联盟,加紧扩充军备。一九三五年三月,又宣布废除凡尔赛和约中限制德国军备 的条款,并将常备军扩充到五十万人。十月,意大利法西斯反动对埃塞俄比亚的 侵略战争,次年六月宣布将埃塞俄比亚并入意大利领土。一九三六年十月,德意 轴心成立。 ——摘自《中国现代史》(下) 材料7 九一八”事变后 ,南京政府向国联提出申诉 ,控告日本违背国联盟约 , 侵占中国领土。国联在受理中日争端的 1 7个月里确曾做了大量工作 ,举行过多 次会议 ,作出过数次决议 ,并派遣李顿调查团进行实地调查。在国联大会通过的 最终报告书里 ,彻底否认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恶果———伪满洲国。国联由于内 外诸多因素 ,虽没有从根本上制止日本侵略 ,但在国际舆论和法律及道义上对日 本构成了巨大的外交压力 ,迫使日本退出国联 。 —— 《北方论丛》2001年03期
伟大的抗日战争 1931-1937-1945
回顾日本近代侵华的历史
高考历史复习 第一轮 基础复习 伟大的抗日战争(1931---1945)
学习要求:
1、简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面抗战路线和游击战争 等历史;知道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了解南京大屠 杀、日军的细菌战和毒气战;了解中国共产党七大。 2、理解抗战的胜利及其意义。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 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3、体会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国际方面:
1、(美英法)无暇东顾,纵容日本法西斯的侵略。(绥靖政策) 2、国际法西斯势力勾结日益嚣张的必然结果。
日军侵华的罪行
1931年九一八事变
罪行一:攻城 掠地,战火遍及
近半个中国。给中 国造成巨大的人员 伤亡和财产损失。
1937年七七事变 1935年华 北事变
1932年一二八事变 1937年八 一三事变
国际方面:
1、(美英法)无暇东顾,纵容日本法西斯的侵略。(绥靖政策) 2、国际法西斯势力勾结日益嚣张的必然结果。
日本方面:
1、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2、摆脱国内经济危机的需要。 3、疯狂扩军备战为全面侵华作好军事准备(日本军部法西斯-历史传统)。
中国方面:
1、当时中国政府不抵抗政策全力围剿红军,给了日本可乘之机。 2、日本之所以敢于侵略中国,还在于中国实力弱。
把沦陷区的经济变为 它的附庸经济(经济 危机)。
推行奴化教育和愚民政 策,以实现其同化目的。
关内外的抗日救亡运动(1931---1936年西安事变)
爱国力量
中国共 产党 东北军民
抗日救亡运动的主要史实
①九一八后发表抗日宣言; ② 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 ③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组织抗日义勇军 抗日联军(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
用“一、二、三、四”归纳中国全面抗战
一对主要矛盾: 一条战线(一条主因): 两方意义: 三个阶段: 三大战场: 四大会战(初期):
阅读下列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关信图——大陆政策。共确定了五 个侵略步骤:第一期征服中国的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中国的满蒙地 方;第四期征服中国内地;第五期征服世界。——摘自《中国现代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