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 课程编号:107032030
◆ 英文名称: Thinking of Ethics and Legal Basis
◆ 适用专业:全校本专科所有专业
◆ 总 学 时:48 ,其中理论教学:46学时,实践教学2学时
◆ 选用教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本书编写组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版,2010年第5版。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系列中的第一门课程。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目的是: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基本内容,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大学新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予以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回答,以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为逐渐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础。本课程教材由绪论、三个主题部分共计八章和结束语组成,涵盖适应大学生活、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做忠诚的爱国者、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等方面的内容。本课程要求学生注重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注重联系实际,做到知行统一。
二、教学方式与方法
(一)思想道德修养课堂教学(包括讲授基本理论和适量课堂讨论等)和课外教学(包括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相关音像)相结合。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力争融知识传授、能力培育、素质提高于一体。 知识传授、能力培育、素质提高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知识传授是基础,是第一个层面的要求;能力培育、素质提高是目的,是第二个层面的要求,这两个层面统一于理论联系实际之中,尤其是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来看,后两个方面的要求尤为突出。因此,在教学安排上,一方面要重视讲清、讲透一些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另一方面,要着力培育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我发展能力,从而能实现其各种素质的自我提高。在这一方面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使学生首先能够产生对自身能力发展和素质提高的自觉性、自律性和创造性。
(二)法律基础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求尽量采用启发式讨论教学。要求学生自学,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包括收听、收看相关法律专题的节目和学习法律专业方面的书籍。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结合,在教学设计上,要体现实践教学的理念。第一,在学时上对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做出合理的安排。第二,在课内教学时,积极为课外时间和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提供基本知识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基础。第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应该体现出强烈的实践性特点,课程的培养目标要体现实践能力的培养,深化学生对自身发展和社会问题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锻炼、培育其自我发展、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概述
.
.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一)教学要求
帮助大学生了解大学学习生活的新特点,认清肩负的历史责任,树立明确的成才目标;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意义和在本课程中的主线作用;了解本课程的特点、内容及学习方法,激发起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热情。
(二)知识点提示
绪论
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
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
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四、培养优良学风
第二节、肩负历史新使命
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二、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三、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重点: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难点: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第三节、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重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第四节、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
重点:学习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三)教学内容
掌握大学生活特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及要求;熟悉大学阶段的特点及其在人生中的意义;大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应追求的成才目标;社会主义荣辱观;了解人生新阶段的特点和遇到的新问题;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与方法。
(四)思考题
思考题:
1.你在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方面存在哪些问题?你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2.上大学后你的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你的目标?
3.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什么意义?
4.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五)参考书目与文献索引
1.胡锦涛:《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2.《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靳诺、郑永廷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人的存在与教育》,舒志定,学林出版社2004年版。
4.《大学生问题》,马长英,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版。 .
.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一)教学要求
帮助大学生认识理想信念在成长成才中的重要意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马克思主义信念,正确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理想与实践的关系,把握实现理想的基本条件,促进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二)知识点提示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 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二、 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 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二、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第三节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一、 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二、 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三、 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重点:
1、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难点:
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三)教学内容
掌握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系与意义;共同理想与崇高信念与现实、与实践的关系;实现理想信念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熟悉理想信念的科学涵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马克思主义的信念;了解理想实现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四)思考题
1.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
2.如何认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
3.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4.结合历史与现实,谈谈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五)参考书目与文献索引
1.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9年版
3.《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4.《我是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
.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一)教学要求
帮助大学生深入认识爱国主义这一民族优良传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新时期忠诚的爱国者。
(二)知识点提示
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重点: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难点: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第二节、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二、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重点: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难点: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第三节、做忠诚的爱国者
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二、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三、增强国防观念
四、以振兴中华为已任
重点: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难点: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三)教学内容
掌握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如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时代精神;做忠诚爱国者的基本要求;熟悉爱国主义科学内涵及时代价值;新时期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关系;了解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四)思考题
1.大学生应当怎样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
2.在新时期为什么要倡导和实践为人民服务?
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坚持集体主义原则?
4.诚信品德对于大学生有什么意义?
(五)参考书目与文献索引
1.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
. 2.江泽民:《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一)教学要求
通过较为系统地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理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关人生是什么、人生意义是什么等基本问题,领悟人生真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投身人生实践,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二)知识点提示
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三、确立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重点: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难点: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重点: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难点: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一、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重点: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难点: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教学内容
掌握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人生价值观的标准与评价以及实现条件;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和科学对待人生环境;熟悉正确的人生观对人生的意义;人生目的、人生态度的重要性;人与各种他人生环境的关系;了解人的本质;人生价值;人生环境。
(四)思考题
1.思考人生问题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有什么意义?
2.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大学生应具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3.为什么正确的人生观要以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为核心?
4.为什么说人生价值在于人的创造性社会实践?
5.怎样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五)参考书目与文献索引
1.《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