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作者:王俊杰 ,贺凤春 ,廖生安蔡平
来源:《绿色科技》2010年第09期
摘要:城市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社会生活和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
分析了我国城市公园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从公园建设、管理过程中的机制引入、城市绿地系统、城市公园中的传统要素、人性化设计等方面探讨了发展对策。
关键词:城市公园;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S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0)09-0061-03
1 引言
城市公园是人们获得城市化生活方式的一种途径,也是城市文明的标志,不仅具有提供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功能,同时以其独特的城市文化折射出城市形象和公园形象,吸引着周边地区的人们前来游览、休息、娱乐,在丰富街景、美化市容、树立城市形象特征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我国的城市公园大都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发展起来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也曾经有过兴盛辉煌的历史。
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公园在外部城市环境转变过程及未来建设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这需要我们加以分析和研究。
2城市公园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城市公园,广义上是指除自然公园以外的一切公园,狭义上则指一种为城市居民提供的、具有一定使用功能的、自然化的游憩生活境域。
城市公园是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作为城市主要的公共开放空间,不仅是城市居民的主要休闲游憩活动场所,也是市民文化的传播场所[1]。
城市公园是西方工业革命以后,在欧美国家产生并推广到全世界的,是伴随着西方国家近代社会历史而展开的城市化及市民文化的产物。
在中国,城市公园却是外来文化借助洋枪洋炮打开国门之后,以“舶来”的概念和形式,在洋思想洋理论指导下
4 居住区人工湿地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是对自然湿地的模拟,它是以污水处理为目标,经人工设计、建造的工程化的湿地系统。
而人工湿地作为一种天然的污水处理厂,对于发展中国家具有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然而,目前我国应用人工湿地处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虽然有一些成功的范例,但还很少。
它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作用,使水质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实现对废水的生态化处理。
在我国,一方面废水排放量日益增加,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另一方面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主要采用传统的二级活性污泥处理工艺,其工程投资高、耗能大、运行管理要求高,而对于资金有限、技术力量薄弱的中小城市和乡镇,无力拿出太多的资金用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行[3]。
人工湿地以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无疑成为城市居住区水景设计的首选,但是在很多地区,居住区人工湿地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但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这种环保的可持续居住区水景模式将会越来越受青睐,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这项技术同样适合于广大农村,中小城镇的污水处理之中,在我国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此外,最近发达国家已经将重点转移到利用人工湿地处理特殊工业废水方面。
将人工湿地用于处理特殊工业废水,这是人工湿地未来发展的一个新特点和趋向。
参考文献:
[1] 聂兰生,邹颖,舒平.21世纪中国大城市居住形态解析[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2] 华莱士S,帕金G,考思C.寒冷地区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设计与运行[J].中国环保产
业,2003(6):40~42.
[3] 刘学燕,代明利.人工湿地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应用的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
报,2004,23(6):1077~1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