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分类赏析
初中语文古诗词分类赏析 (课件33张)
初中语文古诗词分类赏析 (课件33张)
练一练
初中语文古诗词分类赏析 (课件33张)
初中语文古诗词分类赏析 (课件33张)
(一)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①,骚人阁②笔费评章③。 梅须 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注】①降(xiáng):服输。②阁:同“搁”,放下。③评章: 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术语梳理
表达方式知多少?
表现手法知多少?
初中语文古诗词分类赏析 (课件33张) 初中语文古诗词分类赏析 (课件33张)
初中语文古诗词分类赏析 (课件33张) 初中语文古诗词分类赏析 (课件33张)
初中语文古诗词分类赏析 (课件33张)
修辞手法知多少?
初中语文古诗词分类赏析 (课件33张)
初中语文古诗词分类赏析 (课件33张) 初中语文古诗词分类赏析 (课件33张)
初中语文古诗词分类赏析 (课件33张)
总结(术语及答题技巧)
1.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议论 2.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寓情与景(抒情方式),托物言志、衬托、象征、想 象、对比、虚实结合、比兴、正侧(面)结合,化用典故,动 静结合等 3.修辞手法 比喻、夸张、拟人、对偶、排比、反复、借代、反问、设问 4.语言特色 清新淡雅、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沉郁顿 挫、有感染力等等 5.意境 幽静、萧瑟、冷清、悲凉、苍茫、恬静、生机勃勃、静谧等 等 6.意象:人、事、物、景等
4.品味关键语句:含义+手法(修辞、表现手法)+表达作用(情感) 5.“……”(字词,诗句)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试简析好在哪里 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特点(描绘的内容)+表达作用(情感) 6.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 有什么作用? 手法(使用的表现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义+主旨情感) 7表现手法的作用: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义+主旨情感) 8.“……”(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效果如何? 手法(修辞手法)+表达作用(情感)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 说说妙在何处。 答:“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 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
3.任选角度,简要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2)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3)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 思想感情。 (4)“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 (5)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4.哪个意象可以表达作者的感情?
了什么画面? 3.概括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的内容?
4.品味关键语句? 5.“……”(字词,诗句)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试简析好 在哪里? 6.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 有什么作用? 7表现手法的作用? 8.“……”(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效果如何?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古诗词分类鉴赏
题型回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作者登临碣石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答:那苍茫浩瀚的大海上,无边无际,海中山岛突兀耸立。山岛之上树木丰茂,生 机盎然。随着阵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总结:
寻找意象(物/人)→描写画面(景/事) →赏析词句(手法+特点)
→理解意境(特点)→体会情感 ↓
“法事情人”(同阅读)
初中语文古诗词分类赏析 (课件33张)
初中语文古诗词分类赏析 (课件33张)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炼字公式: (解释含义)+描述景象+表达效果
炼句一般公式: (运用手法)+描述景象+表达效果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抱负? 答:通过对大海吞吐宇宙宏大气势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的雄 心壮志。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说说“阔”和“悬”的妙处。 答:“阔”字表现出“潮平”,“悬”字写高高直直挂着的样子。风顺风和,风儿高 悬。“阔”和“悬”传神的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
2、自选角度赏析诗句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答:实写海水和山岛,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动态的“荡漾的海水”、“洪波” 和静态的“耸立的山岛”、“草木”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宏伟辽阔和惊人的力 量。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虚景,是诗人的主观感 受。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对前 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1.从“差、欠、逊、少”等字中选择一个填
入原诗中的空白处,应为 逊 。
2.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一个人应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 长处,更要看到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
初中语文古诗词分类赏析 (课件33张)
初中语文古诗词分类赏析 (课件33张)
(二)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第二句中“遍绕”“日斜”表现了怎样的 情景? 表现了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景。 2.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是什么?这首诗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 的赞美。
初中语文古诗词分类赏析 (课件33张)
初中语文古诗词分类赏析 (课件33张) 初中语文古诗词分类赏析 (课件33张)
初中语文古诗词分类赏析 (课件33张)
1.意象含义分析: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2.诗中描绘了什么画面?抓住主要景物+想象与联想(画面成串)+适当修辞(表达) 3.概括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的内容:简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