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空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2.初步学会鉴别纯净物、混合物。
3.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有关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4.通过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的学习,认识到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和分析,初步学习简单的实验设计、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的学习,认识到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2.学会区分纯净物、混合物。
难点:空气成分的实验及物质的分类【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自主探究】1、空气的成分:最多的成分是,其次是。
各物质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比为: 78%,21%, 0.94%,二氧化碳,其它气体和杂质。
2、叫混合物,叫纯净物3、氧气的主要用途、氮气的主要用途、、、4、排放到空气中的和对空气造成了污染。
【合作探究】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1、拉瓦锡的实验(1).在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主要有什么操作,出现了哪些现象?(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2.我们的实验课本P27实验2-1:观察演示实验,完成下面表格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检查气密性将燃烧匙中的过量红磷点燃迅速放入集气瓶中反应停止,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内容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下列内容:讨论(1).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2).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3).红磷在集气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了什么?(4).打开止水夹后,为什么集气瓶中能吸入约占集气瓶容积1/5的水?(5).点燃的红磷(用燃烧匙)为什么要迅速伸入集气瓶并塞紧瓶塞?如果将点燃的红磷慢慢伸入集气瓶,结果又如何?(6).为什么要等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7).如果实验中,红磷在集气瓶里已经消耗完,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为什么?(8).如果将该实验中的红磷改成木炭,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9)..拉瓦锡的实验得出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我们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有没有可能大于1/5?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3.认识相似装置4、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____,氧气____,稀有气体____,二氧化碳_____,其它气体和杂质_____。
空气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5纯净物和混合物阅读课文P27页内容,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1).找出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2).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纯净物,哪些是混合物?①澄清的石灰水②二氧化碳③稀有气体④氧气⑤海水⑥蒸馏水⑦冰水混合物⑧汽车尾气⑨矿泉水⑩氮气⑾红磷⑿五氧化二磷⒀清新的空气纯净物有:混合物有:(3).比较归纳物质纯净物混合物概念特性举例联系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阅读课本P28~30页内容,完成下面问题:成分主要性质主要用途氧气氮气稀有气体2.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集气瓶中剩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结合实验和日常生活经验,讨论以下问题:(1)燃烧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能不能燃烧?(2)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种现象说明氮气具有什么样的性质?。
小结:氮气的物理性质:氮气的化学性质:三、保护空气【阅读】课本P30~31页内容,完成下面问题:(1)对空气造成污染的物质主要有哪些?①(可吸入颗粒物)②主要有、、、等。
(2)空气污染的危害有?①;②等。
(3)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你能做些什么?;四、空气质量日报拓展阅读课本P31“空气质量日报”我国目前计入空气首要污染物的有:【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练习设计】1.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__,它大约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是______;含量居第二位的气体是________,它大约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是____________。
成年人每分钟大约吸入氧气8 L,大约需要空气____L,在这些空气中氮气约为_________L。
2.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以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两大类。
从世界范围看,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等。
3.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指______、状态、______ 、熔点、______ 、密度、_______和溶解性等。
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蒸馏水 B.雪碧饮料 C.河水 D.新鲜空气5.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气体是()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稀有气体6.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A.4∶1 B.5∶l C.l∶5 D.l∶47.澄清石灰水长期敞口放在空气中会变浑浊,这是因为空气中含有()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一氧化碳8.最早通过实验测定出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A.瑞典的舍勒 B.英国的汤姆生 C.法国的拉瓦锡 D.意大利的阿伏加德罗9.拉瓦锡为了研究空气的成分,曾把汞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得到了红色粉末氧化汞,又把这一种红色粉末加热,得到了汞和氧气。
写出上述两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IYPT2019),我国青年化学家姜雪峰被选为“硫元素代言人,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相关信息,由此可知,下列关于硫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硫元素的常见化合价有-2、+4、+6;B.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C.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D.硫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硫元素的常见化合价有-2、+4、+6,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选项说法正确。
C、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2.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A.B.C.D.【答案】D【解析】A、用手握住试管,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在烧杯内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A不漏气;B、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倒水,液面高度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B不漏气;C、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双手捂住烧瓶,烧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使集气瓶中气体压强增大,在玻璃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C不漏气;D、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上下移动,若装置不漏气,两边液面应形成一定的高度差,而图示两端液面相平,说明装置漏气;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装置气密性的检查.虽然实验装置不同,但原理都是依据密闭装置中存在压强差,从而出现不同的现象,判断装置是否漏气.有些装置比较复杂或者学生平时比较少见,造成不会分析而出错.3.利用天平及下列物品(必要时还可用燃着的酒精灯),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B.C.D.【答案】B【解析】【分析】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若有气体参加或产生的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详解】A. 在敞口容器中进行实验,有气体参加,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 无气体参加或产生,此选项符合题意;C. 在敞口容器中进行实验,有气体产生,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 在敞口容器中进行实验,有气体参加,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除去下列混合物中的杂质(括号中的物质),所选的除杂试剂正确的是()A.A B.B C.C D.D【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氧化钙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选项错误;B、镁粉既能与氯化铜反应,也能与氯化亚铁,还会引入新杂质氯化镁,选项错误;C、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能除去杂质硫酸铜,但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会引入新杂质氢氧化钠,选项错误;D、氧化铜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能除去杂质硫酸,且氧化铜不溶于水,反应后过滤,溶液就是纯净的硫酸铜溶液,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除杂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不能引入新杂质;2、除杂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欲保留的物质反应;3、最佳的除杂方法是除杂剂与杂质反应生成欲保留的物质。
5.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ΔMnCl2+Cl2↑+2X,氯气有毒。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为H2OB.反应中锰元素的化合价由+4变为+2 C.制取氯气时要有尾气处理D.可采用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制取氯气【答案】D【解析】【详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O,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锰和氯化锰中锰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4价、+2价、锰的化合价由+4降为+2,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氯气有毒,制取氯气时要有尾气处理装置,故选项说法正确。
D、实验室制取氯气属于固液加热型,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6.要学会从化学的视角认识世界,对下列实例和微观解释都正确的是()选项实例解释A 盐酸是混合物溶液中含有不同种分子B 工业上用空气制取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C 氧化汞加热分解成汞和氧气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A.A B.B C.C D.D【答案】B【解析】【详解】A、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溶液中含有水分子,氢离子和氯离子,故A错误;B、工业上用空气制取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故B正确;C、氧化汞加热分解成汞和氧气,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原子在一定条件仍可分,故C错误;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故D错误。
故选B。
7.用滤纸做成的小花喷洒某无色溶液后放在如图位置,片刻后变成红色。
请推测喷洒液和小烧杯中a溶液分别可能是A.酚酞溶液和浓氨水B.酚酞溶液和pH>7的溶液C.石蕊溶液和浓硫酸D.石蕊溶液和浓盐酸【答案】A【解析】【详解】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符合题意;B、pH>7的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但是不一定具有挥发性,如无挥发性,不能片刻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不符合题意;C、石蕊溶液是紫色,不是无色溶液,另外,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用滤纸做成的小花不会片刻变红,不符合题意;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但是石蕊试液是紫色,不是无色,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