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1.0 可编辑可修改
泥灸是古老蜡灸疗法的一种延伸其涵义是热灼和熨烫。
泥灸是传统蜡灸的基础上加上矿物泥和藏红花、雪莲花、当归、川芎、鸡血藤、狗脊、杜仲、桑寄生、透骨草、伸筋草等十多种中草药粉配置而成;因其形状如泥固名泥灸。
泥灸具有很强柔韧性可随意贴敷身体的任何部位疗效好见效快具有活血、抗炎、祛风除湿的多重功效能迅速打通人体经络将人体内的风寒湿邪逼出体外达到快速治愈顽疾的目的;安全、对皮肤无任何副作用标本兼治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阴阳不协调,经络闭阻不通。
气血瘀滞,或脏腑功能失调,正气虚弱,邪气乘虚而侵入机体所致。
龙廷御泥灸具有调整阴阳、舒经活络、行气活血、调整脏腑、扶正祛邪等作用,使机体保持阴阳平衡、脏腑协调、经络畅通、气血旺盛,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作用。
1、解除肌肉疲劳
对于只顾忙碌工作而不顾休息的人或因客观原因造成不能充分休息的人来说,日积月累将会“积劳成疾”。
因此,脑力劳动者长期伏案工作,容易造成项背部肌肉的慢性劳损;体力劳动过重者容易造成腰、腿、肩、肘等部的肌肉疲劳。
而无论哪个部位的疲劳,在疲劳、酸痛的部位使用,可以加速局部的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增强局部组织的营养供应,促进有毒物质的排出,从而解除疲劳状态。
2、调节精神紧张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竞争激烈,再加上营养配置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体育锻炼少,活动空间狭窄,人们常常觉得身体疲惫、精神紧张、大脑疲劳。
医学上称这种感觉为精神紧张综合症,能量泥灸可以消除精神紧张,解除大脑疲劳。
3、消除各种疼痛
“不通则痛,通则不痛”,这是中医治疗常说的话。
医学认为,疼痛主要是由于经络、气血瘀滞不通所致。
能量泥灸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祛除瘀滞的作用。
有些常见的疾病,如急性腰扭伤、落枕、头痛等疾病,可起到立竿见影止痛之效。
具有缓解疼痛的作用。
御泥灸几大特点
1、天然中药材秘配、无毒绝不过敏、不含任何化学成分。
2、纯天然、环保、渗透快、效果好,无任何副作用。
安全对人体无伤害。
3、无痛苦、热度渗透力强、能持续90分钟以上。
4、20分钟内先排寒气、流出的水份是寒凉的。
5、20分钟后身体会排出大量的油毒素、多者会成拉丝型状、不是主市面上普通泥灸为小晶体。
6、泥灸会说话、当次做完泥灸马上测出身体亚健康症状。
7、疏通经络:放松筋骨,打通人体经络,促进气血畅通,对各种痛症有明显效果。
8、净化排毒:改善人体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排除体内废物及毒素。
9、消除疲劳:放松身心,缓解压力,恢复活力,达到身心灵放松。
10、活化细胞:促进全身细胞活跃,有效改善体质,增强免疫机能。
11、强化机能:可刺激人体微循环系统,改善人体各器官机能。
12、改善睡眠:泥灸疗法20分钟相当于30分种运动量,泥疗后可进入深度睡眠,醒后倍感轻松。
御泥灸适用人群
一、美容调理
1、面部皮肤松弛、无光泽、色暗淡、鱼尾纹粗深、眼袋明显者、
2、面部有黄褐斑、肝斑、老年斑
二、亚健康状态的人
1、长期劳累或压力过大而致身体虚弱,精力不足,体力不支,难以胜任繁重工作。
2、因长期失眠导致脾气暴躁,精神不集中,抑郁、健忘、耳鸣、记忆力下降者。
3、免疫力低下经常感冒,并常出现严重鼻塞、流涕、打喷嚏等不适者。
4、经常头晕、头胀、四肢怕冷、活动不灵便。
5、经常熬夜、肌肉酸疼、全身乏力、体能偏低者。
6、因各种膝关节骨质问题和寒湿引起的各类疼痛
7、手脚麻木、手脚冰冷、气血不通人群
三、女性调理
1、体质虚寒、畏寒、术后体弱、背紧发痛、四肢寒凉难以入眠。
2、月经来潮时下腹疼痛较激烈,血块较黑较大,行经不畅,伴的恶心,脸色苍白。
3、月经量少、色暗、宫寒、量少色深,不易来潮,月经来潮不规律,来潮后淋漓不尽,血块较多或经血稀稠。
4、伴有腰疼、腰酸、性冷淡、下腹经常有坠感的。
四、男性调理
1、经常头晕、头胀、视物昏花、精神萎靡、反应慢、睡眠质量差。
2、有尿频、尿急或不畅,伴有腰疼、腰酸、性冷淡、下腹经常有坠感的
3、预防及改善前列腺炎
4、顽固性酸痛及背部周身莫名疼痛周期性发作
五、体质调理的人群
但由于体质偏颇,不属于平和体质,具有强烈患某种疾病的可能性,如能及时进行干预,可以防患于未然。
六、康复期的患者
如手术后、出血后、大病重病后、产后身体虚弱等。
一、黑泥灸注意事项
1.操作需细心,防止烫伤。
2.将黑泥灸用微波炉高火加热2~3分钟融化搅匀。
3.当黑泥灸(药泥)调稠时,可加入软化泥或黑泥专用油,千万不要加入“水”。
4.注意黑泥灸的热度,以病人感觉舒适无灼痛,操作过程随时注意询问病人的温热感受;
黑泥灸后以患者病灶部位出现潮红色反应带,有细密的水珠(或黏稠物)渗出为度,
疗效才会明显。
5黑泥灸后病灶部位或穴位及其周围皮肤会有痒、麻、灼热、刺痛等各种不同的感觉,这是正常的现象,无须担心。
6.灸后如有局部发红、发紫或发黑,此乃黑泥灸所拔之“瘀毒”溢于肌肤而致,不久即可消退,请勿惊慌。
7.偶有黑泥灸后身体不适者,如身热感、头晕、烦躁等,可令患者适当活动身
体,引少量温开水,或针刺合谷、后溪等穴位,可使症状迅速缓解。
8.对于昏迷、局部知觉迟钝或知觉消失的患者,注意黑泥灸勿过热,避免过热灼伤,引起不良后果。
尤其对老人、小儿患者更应如此。
9.糖尿病患者使用黑泥灸药泥不要太热,不可超过30分钟,穴位或胰岛区域要交替,以防皮肤过敏或溃烂,长期使用的定期要检查血糖。
10.黑泥灸热灼过度如局部出现水泡,可用龙胆紫药水擦涂,并嘱患者不要抓破,一般数日后即可吸收自愈。
如水泡过大,宜用消毒针具,引出水泡内液,外用消毒敷料保护,也可在数日内痊愈。
11.腰背、腹部施灸,用量可多:胸部四肢施灸量宜少;头颈部更少。
青壮年施灸可多,时间宜长;老人、小儿施灸量应少,时间宜短。
12.黑泥灸微波加热时,请打开盒盖。
微波盒连续高温加热不可超过6分钟,以防损坏。
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微波盒异样,请及时更换。
13黑泥灸使用时如“药泥”流在床单或毛巾上,可用特别热的水一洗即掉;
如流在地上或任何地方,可用滚烫的热水一冲,用抹布一擦即干净;如用微波炉加热溢出盛器外时,首先要切断电源,再用热水冲洗,而后用干抹布擦干即可。
二、黑泥灸禁忌证
1.凡属实热症或阴虚发热、邪热内炽等证,如高热、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呕吐、严重贫血、急性传染性疾病、皮肤痈疽疮疖并有发热者,均不宜
使用黑泥灸疗法。
2、
颜面部,心区,大血管部和肌腱处尽量不要施灸,禁灸或慎灸穴位应慎用 .器质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精神分裂症,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禁施黑泥灸;颜面部及大血管走行的体表区域、黏膜附近,均不宜施黑泥灸。
3.古代文献中有不少关于禁灸穴位的记载,但各种书籍之间互有出入,颇不一致。
如《针灸甲乙经》仅载禁灸穴24个穴位,《针灸集成》则达49个之多。
从临床实践看,其中多数穴位没有禁灸的必要。
而部分在头面部或重要脏器、大血管附近的穴位,则应尽量避免施灸或选择适宜的灸疗,特别不宜直接灸疗。
黑泥灸治疗过程中,有时候患者会发觉施灸中或灸后,出现头晕、头痛等现象,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失眠,笔者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1.初次黑泥灸或血压偏高者;
2.餐后或空腹饥饿、过劳状态下使用黑泥灸;
3.如果之前使用过黑泥灸,且身体未表现出任何不适症或身体不适有好转,再行黑泥灸反出现头晕、头痛以及身体不适加重等现象,一般多是体内自我调整之良性反应,是好转的迹象,可继续实施黑泥灸治疗。
使用黑泥灸时,有的感觉特别热,还有的感觉不太热,这里还要详细说一下,热的感觉并不是判断黑泥灸是否效果好或效果差的标准,有的患者体内寒重,阻塞经脉,造成经络不敏感,所以使用时没有明显感觉,一般在使用1个月内,随着体内不断排寒,自然会有感觉。
再一个原因,每个人的敏感程度不一样,同样的病,用同样的黑泥灸治疗,有的人感觉很热,还
有的人感觉不热,但立竿见影之效是毋庸置疑的,所以说,疗效是判断黑泥灸唯一标准。
还有的少数患者在使用黑泥灸过程中,会出现疼痛加剧现象,这是典型的“气冲病灶”的现象,此乃邪气盛正气较弱,不能战胜邪气所致,不久即可减轻,是病情好转的正常反应,请勿惊慌,一般2-3天疼痛加剧现象即可消失。
此外,灸后还得贴保鲜膜也要记住,因为黑泥灸生物活性极高,做完后皮肤表面还会有一层药物成分,容易与外界空气产生反应,为保证药物完全吸收,贴保鲜膜后既可保证成分单向渗透,防止有效成分挥发,还可有效防止生物营养物质活性降低,所以施灸后一定要贴保鲜膜增加其效果。
最后还要特别强调一下,黑泥灸虽能治病,但是如果运用不当,也有弊病。
黑泥灸操作方法确实容易掌握,一学就会,但在实际临床操作时,需注意避免发生过热烫伤等事故。
故施灸前要与患者讲清黑泥灸治疗的方法及疗程,一定要取得患者的同意与合作;
黑泥灸后,注意保持局部皮肤适当温度,防止受凉,影响疗效。
总之,黑泥灸不通过胃吸收,肝解毒,肾排泄,是迄今为止最安全高效的灸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