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必修一高一历史辛亥革命

人教版必修一高一历史辛亥革命

《与父书》: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 弟妹缺衣食耳,然大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
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 成立
1.武昌起义(1911.10.10) 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工程营的革命
党人率先起义, 不久,占领武汉 三镇,成立湖北 军政府,推黎元洪 为都督,国号为 ”中华民国“
1、时代背景:《辛丑条约》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革命条件: (1)经济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3)思想基础: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4)组织基础: 一些列革命团体与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5)军事基础: 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3、有利时机: 四川保路运动使湖北防务空虚。
第13课
知识链接: 狭义上的辛亥革命指1911年武昌起义。 广义上的辛亥革命指以孙中山为首革命党人为推 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进行一系列的 努力。
课程标准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一.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背景; 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成立;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四.辛亥革命的结果; 五.辛亥革命的成功(意义)与失败。
外交部总长王宠惠(同盟会员)
陆军部总长黄兴(同盟会员)
海军部总长黄钟英(原清海军“海筹”舰管带)
内务部总长程德全(原清江苏巡抚)
财政部总长陈锦涛(曾在清政府中任过要职)
司法部总长伍廷芳(原清驻外公使)
教育部总长蔡元培(同盟会员)
实业部总长张謇(江苏咨议局局长,立宪派)
交通部总长汤寿潜(浙江咨议局议长,立宪派)
探究
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孙中山为代 表的资产阶级发动了辛亥革命,同学 们结合课本62页-63页,提取辛亥革命 发动的条件及有利时机。(5分钟)
【提示:革命需要的实力是怎样具备的? (这包括:经济实力、阶级实力、思想动员、 组织实力、军事实力等)。革命发动需要的 有利时机(指革命导火索)】
一.背景:
(2).革命党在湖北新军中进行大量的宣 传组织工作,武汉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
(3).四川保路运动使湖北防务空虚为其 提供有利时机。
湖北军政府成立和各省响应 :
都督:
黎元洪
说明了
“和平光复”:江苏等 武力夺权:湖南等
革命潜伏失败危机:
为什么
大部分政权掌握在立宪派和封 建官僚手中
南京临时政府成员
1912年元旦,孙在南京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内阁成员是:
主权在民 自由平等
E.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
治体制。
三权分立

F.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制内阁,(内阁
议会内阁
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
总理负责
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
总统象征
生效)。
临时政府最初是效仿美国总统制建立的。在 起草《临时约法》的过程中,发生了将由 袁世凯接替临时大总统的新情况。如果 《临时约法》仍坚持采用“总统制”,将 意味着袁世凯大权独揽。为此,临时参议 院将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试图通过扩 大总理权力、缩小总统权力的办法来防止 袁氏擅权,并以此来“架空”袁世凯,使 其成为“虚尊”。
创立民国(民权主义) 平均地权(民生主义)(核定地价,
涨价归公) ⑤机关刊物: 《民报》
⑥性质: 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906、萍浏
醴起义
1907、浙
镇南关起义 1907年12月 孙中山.黄兴
皖起义 黄花岗起 义1911.4黄Biblioteka 花林觉民岗





课后延伸(选做) 历史最感人的遗书
林觉民
福建人,黄花岗七十二 烈士之一。1907年,加入 同盟会。1911年参加起义 ,负伤被捕就义,年仅24 岁。18岁与妻陈意映成婚 ,结婚六年,聚少离多, 起义前三天,林觉民挑灯 写下两封绝笔书。
历史最感人的遗书
《与妻书》:意映卿卿如晤……吾自遇汝以来,常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 心快意,几家能够……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 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 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 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革命形势的出现
章炳麟
邹容
陈天华
兴中会的创立:
时间:1894年 创立人:孙中山
地点:美国檀香山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团体
入会誓词是:“驱除鞑虏, 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
目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 资产阶级共和国。
同盟会的建立
①时间: 1905年 ②地点:日本东京
③组织:孙中山、黄兴 ④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五色即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征“五族共和”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颁布
体现原则
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主 B.国内各民族平等; 要 C.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 内 出版、集会、结 社、宗教信仰的自由. 容 D.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
被逼上任的黎元洪
10月10日,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率 先发难。起义胜利后,成立湖北军政府, 推举黎元洪为都督;宣布“五族共和”, 定国号为“中华民国”。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北京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成功原因
(1).武汉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资产 阶级和新知识阶层成为革命党的骨干;
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
清宣统帝溥仪宣布退位的诏书(原件存中国国家博物馆)
评价:
这部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 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 进步意义。
四.辛亥革命的结果: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
提示从国内外两方面因素展开讨论,其中
国内因素包括袁世凯、立宪派和旧官僚等
方面,国外因素主要考虑西方列强。
袁世凯自身条件: 政治手腕、军权
原因
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
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进攻
参谋本部总长黄兴(兼)
从临时政府构成名单来看,
秘书处秘书长胡汉民(同盟会员)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什么政
法制局长宋教仁(同盟会员) 府?
印铸局长黄复兴(同盟会员)
(各部次长除汤芗铭外,均为同盟会重要骨干)
2.中华民国的成立
概况:
时间: 1912年1月1日
总统: 孙中山
国旗: 五色旗 国都: 南 京
纪元: 公 历,民国纪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