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百色市茶业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百色市茶业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百色市茶业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一、百色市茶产业规划与政策一直以来,百色市始终把茶产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和提振百色市经济的产业,从组织机构、经费保障、宣传动员、品牌打造、技术培训、贸易交流等各方面,加大力度,强化措施,积极打造百色市县茶叶品牌,不断提高全市茶产业经济效益。

百色市结合各县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实际,为了保障茶业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在资金上加大了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农民种茶生产积极性,推动了百色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百色市茶产业概况(一)百色市概述百色市地处广西西部,百色地区中部,总面积3.6252万平方公里,全地区辖12个县(区),183个乡镇,云贵高原与南岭丘陵的过渡地带,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右江上游,位于东经 106°07′-106°56′,北纬23°33′-24°18′之间。

西部与云南相接,北部与贵州毗邻,东与首府南宁紧连,南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达365公里,是滇、黔、桂三省中心城市,滇、黔、桂三省(区)边缘交通枢纽、重要的物流集散地和大西南出海通道的咽喉,是中国与东盟双向开放的前沿,是我国大西南通往太平洋地区出海通道的"黄金走廊",是一片洒满先烈鲜血的热土,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百色可开发水能18.94万千瓦。

林以松、杉、栎、竹为主。

野生动物有穿山甲、山瑞、果子狸等。

有灵芝、黄精、首乌等药材。

物产有甘蔗、八角、茴香、云耳、芒果、扁桃、茶叶、柑橘、龙眼、黄皮、板栗、红碎茶。

1929年12月11日百色起义发生在该市。

名胜古迹有百色起义纪念碑、百色起义纪念馆、清风楼、红楼、粤东会馆、人民公园等。

(二)百色茶区简史茶业是百色市的传统农业主导产业之一,茶叶种植历史悠久。

百色凌云白毫茶久负盛名,早在乾隆时期就为贡品,、百色西林也早在清光绪年间,就曾被两广总督岑春煊以西林白毫茶和五色糯饭等作贡品,进贡朝廷,得到慈禧太后的赞许,亲笔草体书法“松竹”、“禾寿”,钦赠岑春煊,现悬挂于其西林县那劳乡故居—“宫保府”厅堂内(现为西林县重点旅游景点)。

百色是中国茶树最适宜生态区,但历史上不产商品茶,农村主饮野茶和有止渴生津疗疾作用的其他野生植物,城镇居民饮用的茶叶主要来自邻省云南、四川、贵州,福建茶在那里也有市场。

本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才开始在百色市近郊建百色、阳“六五”至“七圩茶场,在凌云县建玉洪茶场,形成了有万亩茶园的商品茶生产规模。

五”期间,加快了茶叶发展步伐,平均每年扩大新茶园面积7000多亩,到1990年全地区已有茶园8万余亩。

2011年,百色市共有茶叶种植面积33万亩,投产面积25.3万亩,干茶产值2.23亿元,鲜茶产量35000吨,产值2.275亿元,农民人均鲜茶收入65元。

(三)百色自然气候百色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沛,雨热同季,夏长冬短,作物生长期长,越冬条件好。

据多年气象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19.0°C 至22.1°C ,全年无霜期330至363天,太阳辐射总量达到96.9至114.1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1405至1889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113至1713毫米。

百色为全国特有的农业宝地,由于地形地貌复杂,形成百色独特的立体气候,海拔从100米到近2000米都有农业的耕作区,为广西农业的缩影,具有南方河谷平原、丘陵地带、石山区、高寒山区等代表性农业开发带,同时生长着多种热带、亚热带以及温带作物,使百色成为地方特色农产品种类和品种繁多的生产区域。

属百色重点产茶区域的凌云及西林,气候特征更是得天独厚。

凌云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地势高峻、峰峦叠翠、林密沟深、云重雾绕、溪流纵横,凌云白毫茶生长在海拔900-2000米的崇山峻岭之间,分布在未受污染的峡谷溪涧,土壤肥沃深厚,结构疏松,富含有机质,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西林年平均相对湿度在79%左右,多雾形成大量散射光,四周群山环抱,既无冻害,又无风害,非常适合茶树生长要求。

(四)百色茶业市场现状优势描述百色市现有茶园14.5万亩,占广西茶叶面积40%多,主要分布在凌云、西林等8个县(区),投产面积9万亩(含试产面积),年产干茶2500吨,产值5200多万元。

其主要品种凌云白毫茶为群体品种,主要产品有绿茶和红茶,同时也可生产白茶、乌龙茶、黄茶、黑茶及花茶,是全国茶叶品种最丰富的地区。

茶叶生产已成为我市部分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和当地财政增收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

2000年以来,百色市茶叶产品先后获国际名茶评比金奖9个、银奖6个、认定为中国名牌农产品2个、在日本获“国际名茶日本大赏”1个,2001年凌云县被农业部确定为“第一批(100个)全国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2002年10月12日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阶段检查,并获得了自治区“无公害茶叶产品”认证;凌云县浪伏茶场和西林县古障茶场被广西农业厅定为广西首批“有机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并于2002年11月27日通过ECOCERT(欧盟国际生态认证中心)认证,成为广西第一个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

百色市茶叶企业的管理者逐渐认识到注册商标和打造品牌的重要性,在浪伏、顾式等的带领下,又涌现出乐业草王山、昌伦、金泉和凌云小阳家、华仔、凌森、岑王老山、福利等一批设备相对先进、技术相对成熟的茶叶新兴加工企业和品牌。

在用心打造下,名茶之乡初见成效,其中凌云、乐业名优红茶、绿茶长廊建设成效突显,在第九届中茶杯比赛中,百色有5个产品荣获特等奖,8个产品荣获一等奖;第八届桂茶杯比赛中有4个产品获特等奖。

如今,百色市坚持实施高、中、低茶产品协调发展战略,稳步提高高档茶产量的同时,积极提升中低档茶比重,支持企业开展夏秋茶生产。

紧紧围绕创建全国有机茶生产示范基地县的目标,全市努力创建有机茶园、绿色生态茶园,组建茶叶合作社,整合茶叶资源,规范茶叶市场经营管理,走茶叶品牌战略,做强做大茶叶产业。

2011年,凌云县实现茶叶总产量3561吨,较上年3250吨增长311吨,增长9.6%;实现产值1.55亿元,较上年1.26亿元增2900万元,增长23%;茶农户均收入1.02万元,人均收入2650元,分别比上年同比增长5%和6%.全县茶园总面积11.2万亩,其中无公害茶园面积6.1万亩,有机茶面积0.5万亩,通过有机转换认证茶园面积0.5万亩,绿色食品茶面积1400亩;新申报创建有机茶园面积10665亩,完成年初目标任务的213.3%.西林县茶叶种植面积11.83万亩,年产干茶2000吨,"王子山"白毫茶产品获得中国无公害农产品证书,6.2万亩茶园获自治区无公农产品产地认定。

西林县被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

(五)中国茶叶发展趋势中国茶事业蓄势而起,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市场温床的孕育里竞争局面也产生一些新的变更。

茶叶行业是完全竞争的行业,行业集中度相当低,未来发展的趋势是行业集中度大幅进步,有待于范围企业的整合,从当今茶叶企业竞争与发展格局来看,未来我国茶叶企业竞争将更加激烈。

一、由单纯的价格、品德竞争,发展到产品与企业品牌、文化品位的竞争。

10年前,中国茶产业还处于小作坊生产阶段,茶企之间重要是价钱战、品种、数目的竞争;当初情况发生了变革,来到品牌茶叶店的破费者,不仅要满足其口感的须要,还要满足其心理、品位品位的需要。

因此,越来越多的经营者把留心力转向打造自主品牌,提高企业的文化品位。

这是一种更高水平的竞争。

二、由单店竞争、单一业态竞争,发展到多业态、连锁化、集团化、大规模的竞争。

连锁加盟已发展成中国茶叶界的一种常态,大多茶企都想依靠连锁加盟的模式来拓展企业规模。

三、由区域发展走向国内发展,由小城市向大中城市发展,由东部沿海向内海洋域发展;也有的是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延伸,由西部向东部延长。

近十年来,中国茶叶界呈现一批大的茶叶公司和连锁企业,一个奇特的特点是它们攻破区域局限,破足和占据本地市场,甚至打进中心城市和国际性大都市。

现在,地域的概念已经淡化,茶叶企业竞争的市场半径大大延伸。

四、“有茗茶,无名牌”的局限逐渐被攻破。

素来,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信阳毛尖……地域茗茶的著名度远远超过茶叶品牌的着名度,但近年来,海内天福、山国饮艺、竹叶青、五云等大型连锁企业的突起,中国茗茶冲破地区限度,在全国范围内达到广泛宣传的成果,茶叶品牌逐步成为龙井、铁观音、毛尖等茶类的代名词,将来中国茶业将会出现出更多的知名品牌。

五、中外茶企竞争加剧。

茶业是改革开放比拟早的一个行业,外资特别是一些国际名牌企业一直涌进中国茶叶市场,我国茶叶业始终面临着国外茶叶业品牌的富强挑战。

多年前,业内专业人士曾发表了一篇“中国七万家茶企抵不过一家破顿”的文章,正视了我国茶业发展的现状,但随着国内茶叶品牌的崛起,未来中外茶企的竞争将会更加剧烈。

纵观以上观点,中国茶业未来发展潜力无限,但也面临巨大竞争压力。

而百色如何打破自身瓶颈,让百色茶业走出百色,走出广西,走出国门?这些问题,都需要百色茶企在未来的经营中始终总结、积聚、积淀,发展出存在百色茶业特色的品牌之路。

三、关于发展百色茶产业的思考百色在发展茶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在我市特色农业中一直占有重要位置。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借助“凌云茶文化节”、“广西春茶节”、“中国—东盟(百色)现代农业技术展示暨百色商品交易会”等平台,进一步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拓展销售渠道,做强做大百色茶叶产业,让百色茶叶品牌唱响区内外、享誉全国。

(一)、重在打造茶品牌国内外市场形势表明,百色茶业要在新时期、新阶段再创辉煌,打造茶品牌是关键一环。

为此,要落实以下重要措施。

第一、整合资源。

由于种种原因,百色名茶仍停留在产量小,市场占有率低的阶段,还没有一个品牌群能真正代表百色茶叶的形象。

因此,百色茶业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整合品牌资源,形成庞大的产业集群。

鉴于百色生产绿茶、黑茶、红茶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要对外统一运用“百色茶”品牌加以宣传,实行资源共享,加大品牌整合力度,扩大品牌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要打造百色茶叶品牌,就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充分利用经济、法律等手段,扶持、保护、促进品牌和龙头企业的发展。

在财税和信贷方面给予这些龙头企业优惠政策,大力消除不利于品牌和龙头企业发展的区域壁垒,以推动品牌产业、产品和龙头企业的发展。

对促进品牌和龙头企业发展的科研项目,要给予支持和专项资金拨款。

要对品牌加强法律法规保护,齐心协力打造“百色茶”品牌。

第二、质量兴茶。

首先是茶园质量。

百色茶园从本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兴建起来的,因当时管理粗放,单产不高。

近年年虽然新开辟了不少优质茶园,但全百色茶树良种普及率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其次是加工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