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1.“自我意识”概念首次提出是在()A.霍妮(K. Horney)著的《自我的挣扎》B.弗洛伊德(S. Freud)著的《集体心理学和自我分析》C.米德(J. Mead)著的《意识、自我与社会》D.詹姆斯(W. James)著的《心理学原理》2.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自我意识包含三种成分,它们分别是()A.自我觉知、自我情感、自我评价B.自我评价、自我情感、自我意向C.自我认知、自我情感、自我控制D.自我认知、自我表现、自我意向3.下列对自我意识内容的分类,由罗杰斯(C. Rogers)提出的是()A.现实自我、理想自我B.实用自我、原则自我C.公我意识、私我意识D.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4.个体由于自身人际关系紧张而产生焦虑不安的体验,这属于()A.自我认知B.自我情感C.自我意向D.自我觉知5.公开的、社会的,与他人密切相关的自我是()A.实用自我B.社会自我C.理想自我D.公我6.在意向上表现为追求智慧、能力的发展和追求理想、信仰的自我意识属于()A.生理自我B.物质自我C.社会自我D.心理自我7.有一种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某一方面有潜力的自我构想,是自我意识系统中有关未来取向的成分,这种自我意识是()A.可能自我B.心理自我C.理想自我D.实用自我8.发动和维持自我意识的条件是()A.自我意向B.自我表现C.自我觉知D.自我评价9.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自我觉知指的是()A.发动并维持自我意识活动过程的高度集中的自我注意状态B.个体对自身状况所作的肯定或否定的判断C.影响自我意识形成、影响自我意识的方向或目标的心理加工过程D.对自己身心状况、人—我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意向10.下列有关自我觉知和自我意识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自我意识是自我觉知产生的基础,没有自我意识,不可能存在自我觉知B.自我觉知是自我意识发动和维持的条件,是自我意识产生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C.自我觉知与自我意识的产生有关,但却不是其产生的必要条件D.自我意识是自我觉知产生的必要条件,自我觉知是自我意识产生的充分条件11.科学家研究发现,被动物抚养长大的人类诸如狼孩、熊孩等没有自我意识,其根本原因在于()A.他们存在生理缺陷B.他们没有参与社会生活、与他人相互作用C.他们并没有出现物—我感觉分化D.他们的生理发展不成熟12.个体自我概念发展的核心机制是()A.生理的成熟和发展B.对有关自我词的掌握C.自我觉知D.认知能力的提高和社会互动13.米德(G.H.Mead)将自我意识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按其形成的顺序依次为()A.游戏阶段、博弈阶段、玩耍阶段B.博弈阶段、玩耍阶段、游戏阶段C.玩耍阶段、游戏阶段、博弈阶段D.玩耍阶段、博弈阶段、游戏阶段14.对于同一次考试,考试失败的学生认为:“这是一次不能准确测试学生能力的考试。
”而得高分的学生则认为:“这次考试真考水平。
”这是属于下列哪种自我增强方式()A.缺陷补偿B.选择性遗忘C.有选择地接受反馈D.自我设障15.赛期临近而恐惧比赛的运动员可能蓄意中断比赛,以便能在失败时将失败归于缺少训练,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称之为()A.自我防御性归因B.缺陷补偿C.自我暗示D.自我设障(二)多项选择题(在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1.组成自我意识的成分包括()A.自我意向B.自我觉知C.自我评价D.自我认知E.自我情感2.对于自我意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是自我意识倾向的简称B.常常表现为对个体思想和行为的发动、支配、维持和定向C.伴随自我认知、自我情感而产生的各种思想和行为倾向D.是组成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之一E.是自我意识形成、影响自我意识的方向或目标的心理加工过程3.下列有关自我意识的说法,正确的有()A.包括自我认知、自我情感和自我意向三种成分B.在某种意义上,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理想自我三种形式C.在社会互动中形成和发展,受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D.发生和形成的标志是物—我知觉分化、人—我知觉分化和有关自我词的掌握E.对自我存在的意识,既可将其看作活动过程,又可将其视为活动结果产生的内容4.詹姆斯将自我意识划分为三种形式,它们是()A.现实自我B.社会自我C.心理自我D.理想自我E.物质自我5.私我意识xx我意识低的个体()A.对他人的意见非常敏感B.比较注重信念、价值、情感等个人的内在方面C.较少感知到群体中的社会压力D.常常会避免与别人不合群的情况产生E.经常会为其所期待的社会交往而调整自己的意见6.下列有关自我觉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发动和维持自我意识的条件B.常常受环境因素和个性因素的影响C.是个体自我概念发展的核心机制D.社会比较和自我评估是其发生作用的两种方式E.没有自我觉知,个体将永远无法形成自我意识的观念,无法规范自己的行为7.下列有关自我觉知影响因素的阐述,正确的有()A.包括环境因素和个性因素两个方面B.不论在什么情况下,环境刺激因素都会降低自我觉知程度C.自我意识倾向高的人容易产生自我觉知D.一般说来,环境因素引起的自我觉知常会使个体产生紧张或窘迫感,而自我意识倾向导致的自我觉知则不会如此E.自我意识是自我觉知发动和维持的前提条件8.有关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说法正确的是()A.以个体生理和心理能力一定程度的成熟为前提B.发生和形成的标志是物—我知觉分化、人—我知觉分化和有关自我词的掌握C.在社会互动中形成和发展D.其形成更多地是受诸如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文化环境、家庭、参照群体等外界因素的影响E.离开了自我觉知,自我意识不可能产生9.自我意识发生、形成的标志主要有()A.学会自我评价B.物—我知觉分化C.能够进行简单的社会比较D.人—我知觉分化E.掌握有关自我的词10.在自我意识形成的过程中,人—我知觉分化包括下列哪几个发展阶段()A.掌握了有关自我的词B.对人微笑C.能够将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D.出现了主体感觉E.从形象上区分他人和自己11.自我评价的途径包括下列哪几种()A.社会比较B.他人对自己的评价C.自我估价D.对自我的分析E.自我表现12.下列理论,属于费斯汀格(L. Festinger)提出的有:A.认知失调理论B.挫折—侵犯理论C.社会交换理论D.社会比较过程理论E.认知社会化理论13.当个体在失意时,为了达到自我增强的目的,采取的方式有()A.降低自我觉知B.向上的社会比较C.缺陷补偿D.自我防御性归因E.自我设障14.在社会心理学中,个体通过自己社会行为的显示以形成、维持、加强或澄清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被称之为自我表现。
现实生活中,下列属于个体自我表现的策略有()A.自我监控B.自我揭露C.印象整饰D.自我觉知E.自我设障15.研究发现,自我监控与自我表现具有一定的关系,高自我监控者与低自我监控者比较起来()A.低自我监控者不善于自我表现B.高自我监控者不看重情境与他人的影响C.高自我监控者关心的是如何保持自身的一致性D.低自我监控者常常更重视表达自己的真实态度与感受E.高自我监控者常根据情境和他人的需要来塑造自己的行为16.马克思曾指出:“名叫彼得的人把自己当作人,只是由于他把名叫保罗的人看作是和自己相同的”,针对这段话,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说明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B.说明自我意识是在社会比较中形成的C.表明自我觉知是自我意识产生的条件D.符合库利“镜中我”的理论E.类似于xx的“我看人看我”的说法17.下列有关主体意识(相对于客体,尤其是物理性客体)和自我意识之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主体意识先于自我意识而发展B.自我意识先于主体意识而发展C.主体意识是自我意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D.自我意识是主体意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E.当婴儿生理发展到一定程度,主体意识就同自我意识完全融为一体了。
(三)判断题(正确划“√”,错误划“×”)1.社会学心理学意义上的自我意识包含自我觉知、自我情感、自我意向三种成分。
()2.自我意向常常表现为对个体思想和行为的发动、支配、维持和定向,因而又称自我调节或自我控制。
()3.个体感觉自己的健康状况不佳,从而产生焦虑、苦恼。
前者属于自我认知,后者属于自我意向。
()4.根据詹姆斯的理论,可将自我意识的内容分为生理自我、物质自我、社会自我三种。
()5.自我意识一般指对自我存在的意识,既可将其看作活动过程,又可将其视为活动结果产生的自我意识内容。
()6.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动和维持的条件。
()7.自我觉知指发动并维持自我意识活动过程的高度集中的自我注意状态,没有自我觉知,个体将永远无法形成自我意识的观念,无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8.环境因素对于自我觉知来说,既可以成为降低自我觉知水平的竞争信息,又可以成为提高自我觉知水平的刺激因素。
()9.容易使人处于自我觉知状态的个性特质可称为自我意识倾向,简称自我意向。
()10.一般说来,自我意识倾向导致的自我觉知常会使个体产生紧张感或窘迫感,而环境因素引起的自我觉知则不会如此。
()11.自我意识发生和形成主要有物—我知觉分化、人—我知觉分化和学会自我评价三个标志。
()12.生理及其相应的心理能力的发展是自我意识发生、发展的前提。
()13.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将自我意识的发展分为玩耍、游戏、博弈三个阶段。
14.社会比较是自我评价的一种重要方式,常发生在我们对自己或环境的某些方面没有把握的时候。
()15.在J.休与B.穆勒建立的自我评价的发展模式中,儿童期主要是与他人比较方式,成年期主要是一种时序比较方式。
()16.个体常常通过选择性遗忘、缺陷补偿、向上的社会比较、自我设障等方式来达到自我增强的目的。
()17.“借酒消愁”是个体通过自我设障的方式实现自我增强的目的。
()(四)填空题1.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自我意识包含_____、_____、_____三种成分。
2.自我意识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有不同的分类方法,詹姆斯将其分为_____、_____、_____;罗杰斯将其分为_____、_____;Fenigstein,Scheier与Buss将其分为_____、_____;Markus 将其分为_____、_____;Snyder与Cambell将其分为_____、_____。
3.自我觉知指发动并维持_____活动过程的高度集中的_____状态。
4.容易使人处于自我觉知状态的个性特质可称为_____。
5.著名的社会学家米德将自我意识的发展分为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6._____是指个体对自身状况所作的肯定与否定的判断,最终决定一个人的自尊以及与此相关的自我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