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1、简述作品的独创性与侵权认定之间的关系。

所谓独创性,指作品是独立构思而成的属性,作品不是或基本不是与他人已发表的作品相同,即作品不是抄袭、剽窃或篡改他人的作品。

强调作者必须独立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技巧来进行创作,独创性并不一定要首创和新颖,要求表达原创。

侵权认定指未经著作权人的同意,又无法律上的依据,擅自对著作权作品进行使用以及其他非法手段行使著作权的行为。

2、列举不属于侵犯专利权的情形。

(1)强制许可(2)专利权的穷竭(3)先使用权人的实施(4)(专为科学或实验目的使用有关专利5)为提供行政审批所需信息的实施行为(6)临时过境
(1)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由专利权人或者经其许可的单位、个人售出后,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该产品,即所谓的“专利权穷竭原则”;
(2)先用权人的实施行为,即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
(3)临时通过中国领陆、领水、领空的外国运输工具,依照其所属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依照互惠原则,为运输工具自身需要而在其装置和设备中使用有关专利的,此所谓“临时过境”;
(4)专为科学研究和实验而使用有关专利;
(5)为提供行政审批所需要的信息,制造、使用、进口专利药品或者专利医疗器械的,以及专门为其制造、进口专利药品或者专利医疗器械。

3、简述未注册商标的法律保护。

1.禁止注册和使用;
2.先使用权,先使用权应当符合一定条件,但不限于(1)在他人申请注册前,已对该商标进行实际使用并持续一定时间(2)在他人商标注册前,先使用的商标已在市场上产生一定影响,为相关消费者所熟悉(3)继续使用的范围应限于原使用商品上(4)继续使用必须基于善意;
3.未注册商标的其他法律保护,如《反不正当竞争法》
4、如何区分职务作品和法人作品。

职务作品:著作权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

作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作品。

法人作品:(1)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2)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

5、顾客甲到影楼乙,由该影楼的摄影师丙为其拍摄了一幅其肖像的艺术照片。

请依据我国法律分析一下问题:
(1)在没有专门约定的情况下,依据中国著作权法,这幅照片的著作权应该归谁所有?
著作权应该归摄影师丙所有
(2)在没有专门约定的情况下,依据中国著作权法,这幅照片的底片应该归谁所有?
底片应顾客甲所有
(3)未经顾客甲的同意,影楼乙将这幅艺术照片放大,放在自己的橱窗内展示,这种做法是否构成对顾客甲的侵权?
构成,因为未经顾客同意。

(4)未经影楼乙和摄影师丙的许可,顾客甲将这幅艺术照片洗印了几张分别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顾客甲的这种行为是否构成对影楼乙和摄影师丙的侵权?
不构成,因为顾客甲是赠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5)未经影楼乙和摄影师丙的许可,顾客甲将这幅艺术照片许可某广告公司用于制作广告,顾客甲的这种行为是否构成对影楼乙和摄影师丙的侵权?
构成
6、甲公司为了研制新产品,成立了由王某、李某、丁某、朱某组成的课题组。

其中王某担任课题组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工作;朱某负责收集资料;李某和丁某分别负责一部分的开发工作。

新产品与2007年3月10日开发完成。

甲公司开始制作该产品的准备。

2007年8月9日,甲公司就该新产品提交了一份发明专利申请。

发明人为王某、李某、丁某、朱某。

乙公司于2007年7月5号就其独立完成的同样发明创造提出了一件使用新型专利申请。

2008年5月10日乙公司被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

请问:
(1)甲公司的发明人是谁?为什么?
甲公司的发明人应该是里李某、丁某。

因为专利法所称发明人或设计人是指对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点作出了创造性贡献的人。

在实践发明创造过程中,只负责组织工作的人、为物质技术条件的利用提供方便的人或者从事其他辅助工作的人,不是发明人或者设计人。

甲公司对发明专利做出贡献的人是李某、丁某,王某是负责组织工作的人,朱某辅助人员。

(2)专利局一甲公司的发明专利申请不具备新颖性为由做出了驳回决定。

专利局的驳回决定是否正确?为什么?
甲公司的专利不具备新颖性,驳回是正确的,以为乙公司的专利申请日早与甲公司的专利申请日,我国的专利是先申请原则,以申请日为准。

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使用新型应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新颖性是指该发明或实用新型而不属于现有技术,也没有任何单位就同样的发明或实用新型在申请日以前向专利部门提出过申请,所以,乙公司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日在甲公司之前,因此专利局以甲公司发明不具备新颖性而驳回是正确的。

(3)乙公司获得专利权后,甲公司制造该产品。

乙公司起诉甲公司侵犯了其专利权。

要求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甲公司是否侵权?为什么?
甲公司于2007年3月10日开发完成,开始制造该产品的准备,如果在乙公司申请专利之前(2007年7月5日)已开始制造或做好制造准备,且在乙公司专利授权后,仍在原范围内继续制造该产品的,不视为侵权,但要有相关证据(专利法第69条有相关规定)
7、试分析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及其防范。

应注意以下知识产权的风险:(1)企业未经法定程序获取知识产权的风险;(2)肩负的不当行为导致企业知识产权被侵犯;(3)知识产权被抢占;(4)信息匮乏、滞后带来的风险。

在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知识产权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财富,成为一种无形的财产,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智力资源打破了国界,在公司利用知识产权构筑的非关税壁垒风险,主要表现为:以知识产权为由提起诉讼,达到阻止竞争产品或服务的目的,以安全、卫生、环保的名义推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技术标准为进口产品必须达到标准;胁迫产品输出的企业必须采用相关的知识产权,迫使企业增加成本,降低产品的竞争力,对此中国企业要有充分的准备,佳益高度重视,这就需要企业在产品出口前,对产品准备打入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环境,特别是产权法律制度要有足够了解,对产品可能会涉及的知识产权法律转台提前进行必要的调查和探索,做好相应的准备。

企业采取的措施:(1)决策层加强知识产权法律意识,制定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产权战略;(2)人才培养和储备,做好人才队伍建设,重视知识产权人才的引进;(3)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构,大型企业设有知识产权法律部门;(4)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制度;(5)适时进行知识产权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侵权行为,知识产权在企业发展中日益重要,知识产权纠纷日益增多,企业建立完善相关机制,确定相关管理机构进行预防保护企业所有知识产权,为企业创造优越发展环境,提供强大动力。

8、引进和创新之间,知识产权的界限在哪里?我国用6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30多年
的高铁研发道路,却受到国际抨击说我们是“山寨技术”,请运用知识产权方面的相关法律知识对此进行评析。

企业的技术引进过程和引进后的技术创新需要知识产权制度保护,比如,引进的国内独一无二的技术、创造出来的新技术、新方法,开发出来的新产品等都可以通过工业产权的专利制度予以保护;技术引进后设计的软件文和设计图纸等可以通过著作权法予以保护;如果创新的成果投入市场时辅以商标战略,就涉及到企业商标的保护了。

因此,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可能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的多个方面,需要知识产权制度整体保护。

中国高铁的进步举世瞩目,从原先的时速不足一百公里到现在的350公里,中国人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如此大的成就很容易使人产生高铁技术是抄袭的想法。

我们在发展铁路事业的同时也吸收借鉴了日本、德国等先进的科学技术,而我国高铁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与此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与此同时,我国也对这些技术进行了改良和创新,可以说,中国的高铁是有一定的自助知识产权的,这种自主知识产权是建立在吸收创造他人已有成果之上,中国高铁发展应放眼长远,继续开发技术性能成就,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高铁。

我国高铁技术主要是依靠自主创新的成果,其实任何技术创新都可以分两部分,其一是现有技术,其二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的创新部分。

只要你使用现有的技术时给他的技术付了费用,合法的使用,就不存在抄袭问题。

中国引进这些现有技术时,也支付了大量的专利费,发达国家的创新也是这么来的。

在高铁技术方面中借了大量的专利,这些技术都有很多的创新,不会因为国外的无端指责而受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