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基础知识培训讲解
2、热电阻
工作原理部分
电阻温度计是借金属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原理制成。 热电阻温度计广泛用来测量中、低温 (一般为500℃以下)。它的特 点是准确度高,在测量中、低温时,它的输出信号比热电偶要大得 多,灵敏度高,同样可实现远传、自动记录和多点测量。
在单支温度显示时,热偶或热阻指示值的准确性基本无法直观确 认,基本上可以通过相连或相关的温度进行参考,或者根据操作经 验值进行判断。仪表人员一般在进行准确性判断时,最简单有效的 方法是拿同类型的热偶或热阻在同一测温点进行比对。
工作原理部分
孔板取压要求:
气体:一般要求变送器安装位置高于取压点 液体:一般要求变送器安装位置低于取压点
差压变送器的检测元件采用膜盒组件,在使用的差压即使差压 超过范围时,即单向过载,膜盒不容易损坏。膜盒内充满硅油,除 用于传递压力之外,还有阻尼作用,使仪表输出平稳。范围内,具 有很好的灵敏度和线性,测量范围广,静压误差小。
4.2 探头安装方式
超声波流量计传感器可以安装在管道外侧,可以不与介质 接触;也可以安装在管道内。前者安装时不需将管道截断,不 需开孔,比较方便,但由于管道的不确定性,测量精度较差。
工作原理部分
5、流量仪表选型需要考虑因素
(1) 被测流体的种类(气体、液体、粉尘)、操作条件(压力、 温度)、流动工况(层流、脉动流)、物理性质(密度、粘度、腐 蚀性); (2)仪表功能;
②、没有可动部件,虽然检测管有振动,但振幅很小,不会对测 量产生影响
③、管道内无障碍物,便于清洗。
④、除一般介质外,还可测量高粘度的流体、浆液,并可测气 体
⑤、安装时不需要前后直管段
⑥、还可以获得介质密度信号
工作原理部分
4、超声波流量计
4.1 工作原理
超声波在流体中的传播速度,顺流方向和逆流方向是不一 样的,其传播的时间差和流体的流速成正比。所以只要测出了 超声波在两个方向上传播的时间差,便可以知道流体的流速, 再乘上管道截面积,便可得流体流量。
压力是垂直均匀地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力,法定计量单位是帕斯 卡(Pa)。
1 Pa=1 N/m2=1 Kg/m*S2 绝对真空下的压力称为绝对零压,以绝对零压为基准来表示的压 力为绝对压力。 测量流体压力用的压力表上的读数叫表压,它是流体绝对压力与 该处大气压力的差值。
如果被测流体的绝对压力地狱大气压,则压力表所测得的压力为 负压,其值称为真空度。
2、3 适用缺点
采用电磁流量计,要求测量介质温度不能太高,一般不超过 120℃,压力不超过1.6MPa,流速不得低于0.3m/s;被测介质必须 是导电介质,不能用于气体、蒸汽、石油制品等非导电性流体。被 测介质不能含气泡。
3、质量流量计
3.1 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部分
质量流量计一般分三个部分:①传感器;②变送器;③显示器
主调节器的作用方向的选择可按下述方法进行:当主、副变量 增加(或减少)时,如果要求调节阀的动作方向是一致的,则主调 节器应选“反”作用;反之,则应选“正”作用。
2.3 例子
进料
仪表控制部分
T1C T2C
冷却水
出料
根据工艺安全性,可以判断调节阀为气关型,副调节器的正、 反作用可以通过单回路来进行判断。由于T2C温度升高时要求补充 冷却水,即加大阀门开度,而阀门为气关型,如果输入阀门的信号 增加,阀门反而关小,因此要求输出阀门的信号是变小;这样就可 以判断T2C调节器为反作用。
仪表控制部分
串级控制系统对副变量的要求不严。在控制过程中,副变量不 断跟随主调节器的输出变化而变化,所以,副调节器一般采用比例 控制规律就行了,必要时引入适当的积分作用,而微分作用一般是 不需要的。
2.2 串级控制系统中主副调节器正、反作用的确定
副调节器的作用方向与副对象特性、调节阀的气开、气关形式 有关,其选择方法与简单控制系统中调节器正、反作用的选择方法 相同。
比例调节依据“偏差”大小来动作,它的输出与输入偏差的大 小成比例。比例调节及时、有力,但有余差。它用比例度δ来表 示其作用的强弱, δ越小,放大倍数Kc愈强,调节作用愈强。 比例作用太强时,会引起振荡。
仪表控制原理
积分调节依据“偏差是否存在”来动作,它的输出与偏差对时 间的积分成比例,只有当余差消失时,积分作用才会停止。其作 用是消除余差。但积分作用使最大动偏差增大,延长了调节时间。 它用T来表示其作用的强弱,T愈小,积分作用愈强,但积分作用 太强时,也会引起振荡。
流体通过孔板内孔后,会产生前后差压。差压变送器就是通过 这个前后差压的变化来计算出流量的变化。
工作原理部分
基本的流量计算方程式为:
Q=0.01252aℇd*d SQRT(∆P/ρ1)
Q:工作状态下的体积流量 a:流量系数 ℇ:流体膨胀系数 d:工作状态下的节流孔直径 ρ1:工作状态下的流体密度
一般情况下,标准孔板只测量口径50mm以上,300mm以下的 管道流量。
而主调节器T1C指示增加时也是要求阀门打开多补充冷水进行降 温,因此也可以判断是反作用。
仪表控制部分
3、分程控制 分程控制系统就是一个调节器同时控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调节
阀,每一个调节阀根据工艺的要求在调节器输出的信号范围内动作。 设置分程控制可以改善调节阀的工作条件,满足开停车时小流量和 正常生产时的大流量要求,使之都能有较好的调节质量以及满足正 常生产和事故状态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流量测量仪表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部分
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流过管道某一截面的流体数量
1、孔板+差变
孔板是标准节流装置中最为简单的一种,也最便宜,制作加工 好后无须标定就可投入使用。但在相同的差压下,其压损也最大。
若是测量腐蚀性或磨蚀性流体,由于入口边缘的变形,流量系数 会发生变化,体现在孔板上比较明显。
(3)流量范围; (4)流体的测量精度要求; (5)现场安装和使用条件; (6)经济性。
工作原理部分
三、物位测量仪表
1、浮筒式液位计
浮筒随着液位高低,浮力出现相应变化,影响扭力管所受的力 矩,通过电子元器件反映出来。
2、浮球式液位计
浮球液位计实际上是一种杠杆系统,杠杆的一端连浮球,另一 端连平衡锤;随着液位的高低,浮球所受的浮力是不变的,只是它 的位置随液位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介质密度有变化,浮球没入介质 中部分体积会有变化,体现在液位上也会有一定的偏差。
超声波液位计缺点是不耐高温,声速受介质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另外,相对造价比较高
工作原理部分
四、温度仪表
1、热电偶
热电偶是由两根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材料焊接或绞接而成。焊接 的一端称为热电偶的热端(测量端或工作端),和导线连接的一端称 为热电偶的冷端 (自由端)。
组成热电偶的两根导体或半导体称作热电极。把热电偶的热端插 入需要测温的生产设备中,冷端置于生产设备的外面,如果两端所 处的温度不同(譬如,热端温度为t,冷瑞温度为to),则在热电偶 回路中便会产生热电势E。该热电势E与热电偶两端的温度t和to均E 有关。
换热器
T
调节器的正反作用:如果将调节器的输入偏差信号定义为测 量值减去给定值,那么,当偏差增加时,其输出也增加的调节 器称为“正作用”调节器;反之,调节器的输出信号随偏差的 增加而减小的称为“反作用”调节器。
调节阀的正反作用:阀的正反作用由它的气开、气关形式来 确定。气开阀为“正作用”,气关阀为“反作用”。
2、串级控制
2.1 串级控制简述
串级控制系统是由其结构上的特征而得名。它是由主、副两个
调节器串接工作的。主调节器的输出作为副调节器的给定值,副调
节器的输出去操纵调节阀,以实现对主变量的定值控制 。典型方块
图如下:
给定值 主调节器
副调节器
拭行器
扰动1
扰动2
副对象 主对象
副测量变送
主测量变送
串级控制系统的目的是为了高精度地稳定主变量,对主变量要 求比较高,一般不允许有余差,所以主调节器一般选择比例积分控 制规律,当对象滞后比较大时,也可以引入适当的微分作用。
微分调节依据“偏差变化速度”来动作,它的输出与输入偏差 变化的速度成比例,其效果是阻止被控变量的一切变化,有超前 调节的作用,对滞后大的对象有很好的效果。它使调节过程偏差 减少,时间缩短,余差也减小(但不能消除)。它用Td来表示其 作用的强弱,Td愈大,作用愈强,但Td太大,也会引起振荡。
仪表控制原理
工作原理部分
如上图,被测介质垂直与磁励线方向流动,因而在介质流动 和磁力线都垂直的方向产生一感应电势Ex。
Ex=Bdv*10⁻⁴ B:磁感应强度 d:两电极间距离 v:被测介质平均流速
被测介质流量Q与d、v有关 Q=Π/4d*d*v 则Q=Ex/K K:为一常数
工作原理部分
2、2 选型优点
电磁流量计是一段光滑的管道,无活动及阻流部件,基本上无 压力损失;流量计输出与流量成线性关系,可测量2.5mm的管道;合 理选材可以测量腐蚀性的介质;安装要求比较低(前5D,后3D); 精度高。
状态监测中采用的传感器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传感器两种。 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是非接触式传感器,主要是采用电涡流式趋近 传感器。
仪表控制原理
仪表控制原理及复杂回路举例
仪表控制原理
一、控制原理
1、简单控制系统。 简单控制系统是指单闭环控制,是指控制器与被控对象之间既有 顺向控制又有反向联系的自动控制。
仪表控制原理
一般而言,选择调节器的正、反作用目的是使调节器、调节阀、 对象三个环节组合起来,能在控制系统中起负反馈作用。首先由 操纵变量对被控变量的影响来确定对象的作用方向,然后由工艺 安全角度来确定调节阀的气开、气关形式,最后由对象、调节阀、 调节器三个环节组合后为负来确定调节器的正、反作用。
1、2 P I D调节
P2绝压 P2表压
P1负压 (真空度) P1绝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