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科学PPT课件 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

外科学PPT课件 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

• 位置:一个电极板放到胸骨右缘,另一个电极板置于左胸壁 心尖部(两个电极板之间的距离>15cm)。
• 电极板必须紧贴皮肤,不留空隙,以防皮肤灼伤 • 电除颤后立即进行CPR,应在实施5个30:2的CPR (约
2min) 后,再检查患者的心跳。电击-CPR-检查,支持单次 电击方案
66
67
(二)高级生命支持 (Advanced Life Support,ALS)
二 呼吸治疗 • 氧疗
✓ 高流量系统:文图里(Venturi)面罩 ✓ 低流量系统:常用鼻导管、面罩吸氧等
16
简 易 呼 吸 器
通气面罩
17
17
重症监测治疗----呼吸系统
机 械 保证通气功能 通 气 的 改善并维持换气功能 目 的
减少呼吸肌做功
18
机械通气--基本原理
CO2
O2
19
呼吸机的连接方式
• CVP 5-10cmH2O • PICCO(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
胸腔内血容量(ITBV);血管外肺水(EVLW); 心功能指数(CFI); 全心射血分数(GEF); 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
12
重症监测治疗----循环系统
三 组织灌注的监测
传统监测指标:P BP 尿量 末梢循环
血乳酸:Lac>4mmol/L并持续48小时以上,预后差。
如果在 10 秒钟之内没有触摸到脉搏或不确 定已
触摸到脉搏,开始胸外按压。要确定是否有 脉搏
可能比较困难,特别是在急救时,研究显示 医务
人员和非专业施救者都不能可靠地检测到脉
搏。
53
心脏按压有效的指征
• 可触到大动脉搏动; • 收缩压60mmHg; • 口唇、甲床、颜面色泽转红; • 瞳孔由大变小,对光反射恢复; • 自主呼吸恢复。
生命的疾病状态的发生,发展规律及诊治方法的临床医 学学科。
3
ICU的特点
三个集中
• 高新尖的仪器设备集中 • 危重病人集中 • 有经验的医护人员集中
4
5
5
6
7
8
9
重症监测治疗
• ICU的工作内容
➢ 早期发现高危因素; ➢ 连续评价器官功能状态; ➢ 评估原发病严重程度; ➢ 指导诊断和鉴别诊断; ➢ 实施早期目标指导化治疗
38
心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
心室纤颤
心脏停搏
电机3械9 分离
心肺脑复苏(CPCR)
• 以人工呼吸代替病人的自主呼吸,以心脏按压形成 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活动。
• 维持适当的脑灌注是心肺复苏的重点。
40
2010心脏骤停评估与呼救
• 启动急救系统
2010(新):如果患者没有反应、没有呼 吸或仅仅是喘息,则施救者应怀疑发生 心脏骤停。立即启动急救系统(EMSs) 并找到AED(或由其他人员寻找)。
43
现代心肺复苏的三项基础
胸外心脏按压 口对口人工呼吸 电除颤
44
一.基础生命支持
人工循环
开放气道
人工呼吸
45
胸外心脏按压机理
心泵机理 胸泵机理 联合作用
46
胸外按压的方法
• 左手的掌根部放在按 压区,右手重叠在左 手背上,两手手指跷 起(扣在一起)离开胸 壁。两肩、臂、肘垂 直向下按压。平稳地、 有规律地进行,以身 体的重量垂直向下按 压,每次抬起时,掌 根不要离开胸壁,保 持已选择好的按压位 置不变
20
21
机 气压伤 械 通 气 容积伤 的 并 生物伤 发 症 萎陷伤
22
一、控制通气
(Controlled Ventilation CV)

➢呼吸机完全代替患者的自主呼吸。 ➢即呼吸机按照预先设定的参数给病人
义 进行机械通气,病人不能控制任何参数。
适用于无自主呼吸的患者
23
二、辅助-控制通气
– 5、呼吸道异物。
– 各种原因引起的严 重肺损害,都可引 起心脏骤停。
35
其他: – 麻醉意外。 – 水和电解质及代谢紊乱。尤其是高钾血症、低钾血症、低
钠血症、酸中毒。 – 淹溺、创伤、意外电击、意外低温、自缢、急性中毒。
36
三、诊断要点
(一)临床依据
• 突然意识丧失或抽搐,发生于心室停搏后10s内 ; • 大动脉(颈、股动脉)搏动消失; • 叹息样呼吸或呼吸停止伴紫绀,发生于心室停搏后20-30s内; • 心音消失,血压测不出; • 瞳孔散大,多出现于心室停搏后45s后,1~2分钟后瞳孔固定。
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
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
• 重症监测治疗
✓ 概述
✓ ICU的工作内容、
✓ 病情的评估
• 心肺脑复苏 (CPCR)

基础生命支持(BLS)

高级生命支持(ALS)

复苏后治疗(PCAC)
2
重症监测治疗
概述 •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医院集
中监护和救治重症病人的专业科室。 • 重症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 ,CCM)是研究危及
尽早实施心肺脑复苏至关重要。
32
人体脏器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时间:
大脑4-6min 小脑10-15min 延髓20-25min 脊髓约45min 交感神经节约60min 心肌和肾小管细胞约30min 肝脏1-2h
33
二、病因
心血管系统疾病 1、冠心病 在引起心脏骤
停的病人中,冠心病患者占 半数以上。 2、各种原因的心律失常 高危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 速 (20-40%) 、 高 危 预 激 综 合征(包括逆向性房室折返 性心动过速、预激伴有房颤 和房扑)、病态窦房结综合 征、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以掌跟按压 47
48
49
2010版BLS最主要改动
1、心肺复苏程序变化(新生儿除外): C-A-B 代替 A-B-C
2、建议未经专业医疗培训的民众施行: 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
50
胸外按压
• 部位——胸骨下半部分中间,两乳头连线 • 频率——至少100次/分 • 深度——至少5cm • 按压/通气——30:2
专业人员快速检查脉搏(<10s)并开始进 行心肺复苏和使用AED
41
检查脉搏(5-10秒)
42
心肺复苏三阶段
• 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 BLS) • 高级生命支持 (advanced life support ALS) • 停搏后处理 (post –cardiac arrest care)
10
重症监测治疗----循环系统
一 心电图监测、 二 血液动力学监测
连续监测循环功能,对心率、心律、心脏前负 荷、后负荷和心肌收缩性的正确评价和维持。
11
重症监测治疗----循环系统
• PCWP 6-15mmHg <6mmHg,有效循环血量不足;
>15mmHg,心脏前负荷升高,应用利尿药 或血管扩张药降低前负荷。
54
• 应该指出,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仅可使心排 血量接近正常的40%,脑血流量是正常的 30%。因此,应强调实施正确的按压方法, 同时设法恢复有效的自主心律。
55
开放气道三步手法
头后仰 托下颌 张口
56
保持呼吸道通畅
57
57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口咽通气道
鼻咽通气道
58
58
保持呼吸道通畅
气管导管
喉镜
• 类型:手动除颤器;自动体表除颤器 • 电流特征:单相波除颤器;双相波除颤器
63
放电 360J 放电 360J 放电 360J
64
放电 120J
放电
200J
放电 200J
65
电除颤的注意事项
• 迅速,心室颤动发生后1min内行电击者可完全复律(一分 钟内使用者第一次成功率可达94%) ,而≥2min时,仅 1/3的患者可复律,4min可以改善预后。
静推,继以1mg/min静脉滴注6h,以后0.5mg/min维
持。

70
阿托品:不再建议在治疗无脉性心电活动/心 搏停止时常规性地使用阿托品,并已将其从高 级生命支持的心脏骤停流程中去掉。
71
• 钙剂 • 目前已不主张在心肺复苏期间常规使用钙剂,对于
37
(二)辅助诊断
心脏骤停的心电图检查可表现为4种类型: ①心室颤动(或扑动),呈心室颤动波(或扑动波;) ②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可电击心律 ③心室停顿,呈一条直线或仅有心房波; ④无脉搏电活动:电-机械分离,室性逸搏;虽保留有心电节律性(多表现为慢而
宽大的QRS波),但丧失有效的机械功能。 非可电击心律
69
药物治疗
利多卡因 适应证:频发室早,室早二联律,室速;
用法:1~1.5mg/kg静脉注射,5-10min后可重 复应用0.5-0.75mg/kg,总量不超过3mg/kg或300 mg;
胺碘酮:适应证:房性、室性心律失常;
用法::负荷量为150-300mg溶于20-
30mL0.9%NS快速静脉滴注,对复发或顽固性VT/VF补充150mg
51
2010 BLS其他注意事项
1、进一步强调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 1)按压速率至少为每分钟 100 次 2)按压幅度从4-5厘米到至少5 厘米 3)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 4)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 5)避免过度通气
52
2010 BLS其他注意事项
2、取消“看、听和感觉呼吸”
3、不再强调脉搏检查:
(assist-controlled ventilation A-CV)
A-CV是呼吸机与病人的自主呼吸同步,给予 预先设定的潮气量。

如每分钟患者自主呼吸触发的通气次数≥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