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社会学-21世纪 (10)[20页]

法社会学-21世纪 (10)[20页]


四、其他解释理论
(三) 从理论上讲,诉讼制度是诉讼产品的加工
厂,诉讼案件和诉讼率就是由这家工厂生 产的,因此,诉讼制度对诉讼的选择和诉 讼率的变化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甚至可 以说,制度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产生这种 影响。
四、其他解释理纷解决中 关系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如 果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对于纠纷解决方式的 选择具有一定影响,那么,关系现状及其 变迁就是解释诉讼率变化的一个因素。但 是,如何解释具有亲密关系或者长期合作 关系的人们之间的互相争讼?对此存在两 种解释。一种是核心关系与边缘关系理论 的解释。另一种是关系具有流动性的解释。
二、民事诉讼率解释的两个现实问题
民事诉讼率的解释问题不仅仅在理论上存在,而且也是一 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在现代社会的具体环境中,这个 问题在以下两个方面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首先,人们发现,在各国现代化(工业化)的进程中,普遍 存在一种现象或趋势,就是法律的作用越来越强,诉讼率 越来越高。
其次,人们还发现,不同国家之间的民事诉讼率存在一定 差异,有时差异十分悬殊。
三、关系理论
一些学者研究提出,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对于纠纷 解决方式具有重要影响,是解释诉讼率水平和变 化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学者格鲁克曼(M. Gluckman)提出,人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划分为两类, 即简单关系和复杂关系。实际生活中发生的实例 则绝大多数都是相对立的两类关系的不同程度的 混合。对于这种混合的程度,可以用布莱克 (Donald J Black)的“亲密性”或“关系距离”予 以量化或者序列化:诉讼的量与关系距离成正比, 和亲密性成反比。
四、其他解释理论
(一)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ADR) 这种解释内在地包含着经济学理论中的需
求模型,其中纠纷解决机制是供给,纠纷 的解决是需求。法院是纠纷解决的常见的 供给者(在西方国家,传统上是主要的供给 者),但是其他方式也可以提供诉讼的替代 产品。在理论上,在需求一定的情况下, 如果替代产品充分可用,对诉讼的购买必 定会减少。
功能理论比较成功地解释了民事诉讼率随着现代化的发展 而提高的现象,但是对于不同国家之间的民事诉讼率差异 的解释不能令人满意。
二、文化理论
文化理论主要用来解释不同国家之间民事 诉讼率的差异。这种理论认为,在政治法 律制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的国 家之间,民事诉讼率的差异应当归因于不 同的民族文化。但是,文化理论的解释也 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厌讼(或者好讼)到底 是文化的结果还是制度的结果?是传统习 惯的因袭还是进行收益计算后的理性选择?
一、民事诉讼率的含义和衡量作用
所谓民事诉讼率(civil litigation rate),是指在一定时 期内一定人口所平均拥有的案件数量。这里所指 “时期”的单位,通常是一年,但是人口数的单
根据上述界定,民事诉讼率反映的是扣除人口因 素影响后的民事案件(civil case,以下简称“案 件”)数量。民事诉讼率可以用来统计衡量民事诉 讼活动的规模,衡量人们实际求助于法院的纠纷 数量,衡量法院工作的业绩和负担。
第十六章 社会变迁与民事诉讼率研究
民事诉讼率反映的是单位人口中每年所发生的民事 诉讼案件数量,该指标可以在扣除人口因素影响的 前提下衡量民事诉讼的规模、人们实际求助于法院 的纠纷数量以及法院工作的业绩和负担等方面的程 度和状态。运用该指标来衡量不同时期、不同国家 的民事诉讼活动,出现两个需要解释的问题:一是 在各国现代化(工业化)的进程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 或趋势,就是法律的作用越来越大,诉讼率越来越 高;二是不同的国家之间,尤其是那些文化历史传 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的国家之间,民事 诉讼率有时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
对于这两方面的问题,许多学者,尤其是国外学 者,给予了广泛的关注,进行大量的研究,作出 了不同的解释。其中比较有影响的解释有功能理 论、文化理论和关系理论,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不 能归入这三种理论的观点和看法。这些不同的解 释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又都存在一定的不 足,单独从某一个角度出发,很难全面解释有关 的现象。运用这些理论来解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民事诉讼率的变化,一方面可以对这些理论的合 理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对 我国诉讼法律实践的认识,为有关制度和政策的 改革完善提供经验基础和智识支持。
其次,在社会机体的各个构成部分中,法律的功能在于通 过对习惯的“再制度化”形成明确的规则,通过规则的实 施控制异常行为,解决社会纷争,确认和维护共同的价值 体系,实现社会的秩序和安定。
最后,社会的变迁,包括现代化的进程,必然伴随着社会 的价值体系的变化,由此带来新的价值确认和秩序维护任 务,法律的性质、内容及其功能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四、其他解释理论
(二)法律的合理化 美国法院的收案中,债务案件(debt collection cases)19世纪
中叶以来,无论是绝对数字还是相对数字,无论是案件数 量还是诉讼率,债务案件逐年下降,在20世纪后期,降到 了10%~20%。卡甘(Robert Kagan)的解释也曾引起学界的 广泛回应。卡甘将下降的主要原因归结为法律的合理化和 制度的稳定性,卡甘首先解释道,尽管在理论上,欠债事 件的减少、小额法院和自治法庭的分流以及诉讼成本的增 长可以解释债务案件的下降,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些 因素只能解释债务案件下降的很小一部分,而更主要的原 因应归结为法律的合理化和系统的稳定性。
上述两个问题中,一个涉及民事诉讼率的历时变迁的解释 问题,一个涉及不同地区民事诉讼率差异的解释问题,我 们可以分别概括为民事诉讼率的变迁解释和民事诉讼率的 差异解释。
一、功能理论
功能理论的解释基于三个基本的假定,首先,社会是一个 依靠共同的文化和价值体系来维系的有机整体(organism), 社会的每一个部分对于这种维系都承担着一定的任务,发 挥着一定的功能(functio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