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1、准备一个宽10公分,长2米左右的木板。
让小孩在上面走平衡木,锻炼小孩的胆量和平衡能力。
也可在室外,让孩子走马路沿、花池沿。
2、给小孩买一个羊角球让他在家中蹦。
如果他蹦烦了,没有新鲜感,可以和他玩捉迷藏的游戏,让他蹦着去找你、去捉你
3、让小孩平躺在垫子上,胳膊伸直,在垫子上滚,每天每次滚5分钟为宜。
这个方法可以提高小孩的注意力
4、让小孩扒在地上,头抬起来,双手抱一个球,向墙上推球,再双手接球。
我每天让孩子做100个。
距离墙的距离自己掌握。
第二部分:
1.刷子脱敏
训练目的: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减少触觉防御。
训练要求:家长用刷子先刷孩子的手背、手指等触觉防御性较少的部位,然后渐渐过渡到刷孩子的手心。
再刷脚的部位,先刷脚趾、脚跟、然后渐渐过渡到刷脚地中心部位。
如果孩子抗拒,可每次只擦一下,反复地尝试,直至孩子习惯这种触觉刺激。
2.转椅游戏
训练目的:调节中心与平衡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坐在转椅内,家长在一旁旋转椅子,速度逐渐加快。
难度设置:A开始时为避免孩子紧张,可让其双手抓住椅子的扶手;B孩子习惯后要求其两手自然放在腿上靠身体控制重心,并闭上眼睛。
如果孩子不配合,可用布带将其双眼蒙住。
3.照镜子游戏
训练目的:训练空间方位知觉。
训练要求:家长和孩子并排站在大镜子前面,家长做一个动作,让孩子模仿。
动作以点头,双手在身体的上下、左右、前后拍手,左右前后移动身体以及转身等动作为主。
难度设置:A开始时家长的动作要做得慢些并多次重复动作;B如果孩子的表达能力强,可让孩子边模仿边说出动作的方位
4.鞋子走路
训练目的:促进身体两侧协调及计画动作的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将两手穿在鞋子里,沿着一定的路线或脚印前进或向侧边行走。
第三部分:
1、视觉的训练
孤独症儿童注意力短暂,特别是目光对视有困难,追视能力弱等,我们在训练中进行:(1)看固定物品,如玩具、图片、实物等。
(2)看移动物品,如滚动的球、飞行中的彩蝶、移动的灯光等。
(3)看复杂图案,从图中寻找指定物,从图中找相同与不同之处等。
(4)目光对视,双手挟着孩子的头,亲切地叫他的名字,深情地看他,拿出他喜欢的物品给他看时,马上拿开物品改为目光追着孩子看等。
2、听觉的训练
(1)听喜欢的歌,声音。
(2)听简单的声音。
(3)听简单的指令。
(4)听、找移动的声源。
(5)模仿声音,如自然界发出的声音,小动物叫声等。
3、味觉的训练
采用味觉瓶,让学生品尝各种味道。
(1)辨别单纯味道,如酸、甜、苦、辣、咸的调味品。
(2)辨别两种以上味道。
品尝锅巴、鱼片、炒菜、拌菜等。
4、嗅觉的训练
孤独症儿童对嗅觉常常反应比较迟钝,我们在训练中,用嗅觉瓶来练习,如嗅一嗅香油、酱油、醋和酒等。
当烹煮鱼、肉时,也提示他们嗅一嗅什么味道等等。
5、触觉的训练
利用身体和手与外界物体的接触,使儿童去感觉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变化。
(1)手的触摸,分辨物体的大小、多少、形状、软硬、干湿、轻重、粗糙与光滑等。
(2)肢体的接触,通过对人体的抓、拍、打、
掐、捏、挤、压、刷、绑及按摩等方法,使孤独症儿童在身体接触中体会痛,痒和舒服等感觉。
6、口部活动的训练
口部活动的训练是语言训练的一部分,使没有语言的孤独症儿童学会发音、说话。
我校由曹静老师为主编,创编了语言训练操,对儿童的口部训练有明显的帮助,并深受家长、老师和孩子们的欢迎。
语言训练操共分五个部分:(1)口部运动,有噘起嘴、咧开嘴、鼓起腮和咂咂唇四节。
(2)舌部运动,有伸收舌、舔嘴唇、舔嘴角、弹响舌、舔绕唇和顶两腮六节。
(3)下颌运动有四节,张口闭口、左右移动、前后移动和上下扣齿。
(4)发音儿歌,根据发音时舌的位置编写了一首儿歌,儿歌中涉及了舌尖音、舌面音、舌根音及卷舌音等。
(5)口部按摩有六节,抹口轮、捏下颜、擦下巴、弹颧腮、揉面颊和轻拍面部。
在口部训练时,除了语言训练操外,我们还常常带孩子们一起吹泡泡、吹蜡烛、吹毛毛、吹飘带、用吸管喝水、伸舌舔口边的糖汁等方法。
7、肢体活动的训练
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肢体活动能力的训练,就是大家常说的粗大运动与精细运动能力的训练。
在我们开展的感觉运动训练中,是指运动觉的训练,它在训练中占主要部分。
(1)手部精细动作的训练包括:拿、放、捡、穿、插、捏、拧、摆、写、画、撕、拔及使用剪刀、锤子、启子等简单工具的使用。
(2)上肢力量及协调的训练有:抱、拍、打、投、接、传、抛、推、拉、拽、扛等能力。
(3)下肢力量及平衡能力的训练有:站立、行走、跳跃、跑步、跳打物品、上下楼梯等。
(4)全身运动能力的训练有:爬、钻、翻滚、身体移动、攀高、摇荡、旋转、滑动、球浴、沙浴、水浴等。
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用软毛刷、干毛巾或丝绸等柔软的绸布,轻擦孩子的背部、腹部、腕部、颜面部、手、脚等部位的皮肤。
手背及前腕部是触觉防卫最小的部位,由于这些部位与正常的环境相互作用接触最多,而身体的腹侧部、足部对刺激敏感,触觉防卫大。
对于这些部位的摩擦,最好用使孩子感到舒适的方式进行摩擦。
另外,还可以让孩子进行皮肤刺激的游戏,如戏水游戏、泥土游戏、梳头游戏,毛巾卷蛋游戏、草坪祼足走等等游戏方式。
在家庭中进行触觉刺激的训练,时间应在半个小时之上。
这是因为,触觉刺激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的时间一般在30分钟以上,而且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但在实际操作中要根据孩子的耐受程度来进行确定。
全功能系列
滑板爬、趴地推球、吊床、转椅、滑梯前庭系列
吊床、转椅、趴地推球、滑板爬、滚筒、滚垫、翻跟斗、爬带、滑梯
触觉系列
袋鼠跳、羊角球、触觉球、挤压、大笼球、擦浴、风筒、滚垫、涂料、滚筒、趴地推球、捏泥
本体系列
跳绳、跳床、乐乐球、拍球、躲避球、翻跟斗、青蛙跳、跳数字
五感系列
追视、转眼、听音、嗅物、品味、触肤、吊床、转椅
平衡协调系列
独脚椅、平衡台、平衡木、乐乐球、大笼球、爬袋、躲避球、跳绳、画像
精细动作系列
捏泥、夹珠、穿珠、选豆、画像、手工(剪纸、摺纸、摺胶管花、绣花、编织、打绳结)
游乐场系列
(推荐项目)滑梯、球池。
攀爬、浮桥、秋千、翘翘板、滑冰、跳舞机、旋转游戏(风车、飞机、木马、过山车、碰碰车等)
家庭感统训练的原则:
1、快乐体验原则:训练当中要让儿童感到快乐而不是压力;
2、儿童主体原则:训练中儿童是主角,家庭起诱导带教的作用;
3、注重刺激原则:要尊重儿童对感觉刺激的需要和选择;通过控制环境给儿童以适当的感觉刺激,从而改善其感觉统合能力,使儿童能作出适应性反应,不要单纯教孩子如何做;
4、积极反馈原则:训练过程中,给孩子以积极的反馈,边训练边了解孩子对训练项目的感受,加强亲子沟通;
5、共同分享原则:对孩子的态度要重鼓励、奖赏,避训斥、体罚,多表扬、少批评,并与家长分享孩子成功的喜悦。
6、适度与安全原则:在执行训练过程中,可根据孩子具体情况(体能、技能、兴趣、注意力等)作适当调整。
掌握各项目动作要领、注意安全、避免伤害事故
在专家的指导下,妈妈根据安安感觉统合方面存在的主要缺陷,重新调整了他的课外活动内容,增加了运动与游戏的时间,并制定了较为周详的训练计划:
大运动方面——安排了游泳、球类、跳绳、踢毽子、滚铁环、跳房子等活动项目,每天保证40分钟;
精细活动方面——安排了穿珠子、夹豆子、装模型、做手工等,每天练习15分钟;
游戏活动方面——安排了爬行、翻滚、平衡、飞行、摇摆等活动,每天玩乐30分钟;
另外,还有不定期的出游,爬山、远足等。
同时,生活技能方面,妈妈开始更彻底地放手,让安安自己穿戴收拾、整理床铺、洗漱沐浴、收拾书房等。
安安做这些事时,妈妈以极大的耐心与宽容守侯在旁,动嘴不动手,促使他生活自理。
妈妈还时常利用放学路上、晚餐、散步、临睡前的好时机,跟安安聊天,锻炼他的言语能力。
经过持续不断的训练,安安的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主要表现为阅读较为准确流畅、字体端正紧凑、错误率下降。
最近一次的学期考试中,语文考了99分,数学94分,让老师和同学们全都大吃了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