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无线信号损耗的计算
标签:信号功率电桥馈线
一引言
整理该文章,是自己本身参与项目中遇到的具体工作情况的点滴总结,希望能和大家做交流,有不合理之处也恳请大家指出。
几个基本的概念:
1. dB
dB是一个表征相对值的值,纯粹的比值,只表示两个量的相对大小关系,没有单位,当考虑甲的功率相比于乙功率大或小多少个dB时,按下面的计算公式:10log(甲功率/乙功率),如果采用两者的电压比计算,要用20log(甲电压/乙电压)。
[例] 甲功率比乙功率大一倍,那么10lg(甲功率/乙功率)=10lg2=3dB。
也就是说,甲的功率比乙的功率大3dB。
反之,如果甲的功率是乙的功率的一半,则甲的功率比乙的功率小3 dB。
2. dBm
dBm是一个表示功率绝对值的值(也可以认为是以1mW功率为基准的一个比值),计算公式为:10log(功率值/1mw)。
[例] 如果功率P为1mw,折算为dBm后为0dBm。
[例] 对于40W的功率,按dBm单位进行折算后的值应为:
10log(40W/1mw)=10log(40000)=10log4+10log10000=46dBm。
总之,dB是两个量之间的比值,表示两个量间的相对大小,而dBm则是表示功率绝对大小的值。
在dB,dBm计算中,要注意基本概念,用一个dBm减另外一个dBm时,得到的结果是dB,如:30dBm - 0dBm = 30dB。
一般来讲,在工程中,dBm和dBm之间只有加减,没有乘除。
而用得最多的是减法:dBm 减dBm 实际上是两个功率相除,信号功率和噪声功率相除就是信噪比(SNR)。
dBm 加dBm 实际上是两个功率相乘。
结合中兴产品RRU(无线射频单元)R8860和R8840,其中R8860典型机顶输出功率为60W,约为47.8 dBm ;R8840典型机顶输出功率为40W,为46 dBm
换成dB和dBm后,原来的乘除运算为加减运算,如原来信号减小一半,在dB和dBm
处理中,只需要减3就可以了:
10log(0.5*甲功率/乙功率)=10log(甲功率/乙功率)+10log0.5=10log(甲功率/乙功率)-3 二线路衰减
本文章中提到的信号衰减主要是机柜到天线中间的损耗,不包括在自由空间中的损耗。
信号从机柜到天线,中间要经过馈线和其他无源器件,下面分别从两个方面来说明。
目前常用的馈线种类有1/2,7/8,5/4等,馈线的直径由小到大,相应的馈损由大到小,下表为三种馈线的百米馈损。
馈损表standard(dB/100m)-1GHz standard(dB/100m)-2GHz 1/2 jumper 7.2 10.2
7/8 feeder 3.94 6.94
5/4 feeder 3.13 4.83
表一三种馈线的百米馈损
其中900M信号对应表中1GHz信号衰减,1800M和2100M对应2GHz信号衰减。
如1/2馈线对900M信号的百米馈线损耗为7.2dB,1800M和2100M信号的百米馈线损耗为10.2 dB。
一般应用场景中,1/2做跳线使用,用于连接设备和其他的馈线(7/8,5/4馈线)。
三无源器件衰减
常见的无源器件有电桥、耦合器、合路器等,以下主要介绍这三种无源期间的功能,具体应用场所。
(1)电桥
电桥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同频合路,如两个900M的信号合成一路,两进两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一所示。
同样,两进一出的电桥相当于把OUT1,OUT2其中一个端口内部接负载。
图一电桥内部结构图
理想的电桥,具体信号的流向,从IN1中输入信号,内部分成两路,从OUT1和OUT2输出,两个输出端口信号的强度分别为IN1输入信号强度的一半(3dB的衰减)。
IN1和IN2输入两个同频段(不是同一个频点),信号强度为A和B,用电桥对这两个信号进行合路,输出后,OUT1和OUT2信号的强度为:
C=1/2*(A+B)(1)
D=1/2*(A+B)(2)
这样就完成了两个同频信号的合路,该电桥也叫3dB电桥。
实际应用中,存在电桥内部无源器件对信号的衰减,衰减值大于3dB。
同时也可以把3dB电桥作为基本器件根据实际场景的需要组合成各种形式的电桥,如两端输入,三端输出,输出端口信号衰减为3dB,6dB,6dB;两端输入,四端输出,输出端口信号衰减为6dB,6dB,6dB,6dB。
具体组合如图二和图三所示。
图二两端输入,三端输出电桥
图三两端输入,四端输出
注:信号的流向是双向的,以上图中IN和OUT只做示意,理想状况下,3dB为衰减到原来的一半,6dB为衰减到原来的四分之一。
(2)耦合器
耦合器一般也用于同频合路,与电桥不同的,输入的信号不是平均分配到输出端口,根据衰减的不同,目前有6dB,10dB等耦合器,下图为6dB三端口耦合器的功能结构图。
图四6dB耦合器内部结构图
其中A和B两个为直通端,理想状况(不计内部无源器件对信号的损耗),B口对A口信号衰减1dB,C口为耦合端口,B口对C口信号衰减为6dB。
(3)合路器
合路器主要用于异频合路,主要分为两大类:两频合路器和三频合路器,现有的频段900M (G),1800M(P)和2100M(U),两频合路器可以由以上三种频率任意两种频率组合。
四案例分析
本案例主要引用了OMY站点,该站点为IBC点,通过POI对室内进行覆盖,根据设计指导原则,需要对发射信号进行功率控制,具体的改造过程如下:
图五OMY站点改造前无线设计图纸
图五为OMY站点改造前无线系统图,按照改造的过程,首先对2100M系统进行改造(图中表红色部分)。
根据设计文件,为了改造后,无线信号的覆盖范围与改造前相近,总的改造原则是,3G信号输入POI设备的信号强度与原来相近。
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后,该站点改造前,输入3G POI端口的信号强度为40dBm(即为NSN 3G设备的柜顶发射功率:10W)。
图六OMY站点2100M改造后无线设计图纸
图六为对2100M改造后的设计图纸(红色部分),上文中提到中兴2100M RRU(R8840)机顶发射功率为46dBm,发射端通过一个6dB耦合器,信号衰减到40dBm,然后通过一个两进一出电桥,与原来的3G信号合路后,输出40dBm的信号接入到3G POI端口,完成2100M 信号的改造。
以上信号的损耗计算过程中,忽略了相应馈线的损耗,如有必要可结合馈损表计算馈线损耗,这里不做介绍。
五总结
这样简单的计算,可对设计的图纸有更理性的认识,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也有一定的知道意义,如室内分布系统的实际过程中,一些工程文件对室内基站泄露至室外10米处的场强的验收标准有一定的要求,这样可通过一步步的计算,指导设计。
参考资料:/eewiki/index.php/DB与dBm
来源:/s/blog_461209670100nlr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