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心理学与语言学概述PPT课件
心理学与语言学概述PPT课件
心理学流派 构造主义心理学
意动心理学
机能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
完形心理学
精神分析
研究对象 意识 意动(感觉、判断等的心 理活动) 意识对机体适应环境的功 效和作用 行为 意识和行为的完整结构和 历程 以患者或心理变态者为对 象专门研究潜意识 儿童认知活动主要研究智
2、心理学中的语言研究 心理学和语言学的结合从心理学作为一门 独立的学科出现之日起就开始了。冯特为 心理学家树立的目标是对支配人类认知的 原则作出明确的描述,他认为,对人类语 言的研究是洞悉人类心智的最好途径。但 是在本世纪50年代以前,心理学家对语言 现象感兴趣主要是想通过语言探索思维过 程,而不是为了研究语言现象本身;对语言 现象本身的关注大多局限于语言障碍或语 言失调的治疗方法。 随着近代哲学认识论研究转向语言哲学研
、第三代-程序学派(process approach)
A、代表人物:斯洛宾(D· Slobin)、弗托 (J· A· Fodor)、皮亚杰(J· Piaget) B、理论背景:认知心理学 C、主要观点:a、人先天有一种认知机制, 这种机制可以加工和整理语言材料,但这 种机制不是天赋的语法能力,因而语言是 需要学习才能获得。 b、语言较其他行为具有特殊性,表现在两个 方面:第一听到的语言材料是有一定结构 的;第二说出的话语是受规则支配的。 c、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存在区别,语言能力 是语言运用的前提,但语言运用又是语言
小结:联想学派的理论就是行为主义学习理 论在语言活动中的具体表现,他们将语言 习得归结为“刺激-反应-强化”的结果。内 容学派的理论就是转换生成语法在心理语 言学的运用,认为人们先天掌握语言普遍 规则,言语行为就由这些规则产生和控制。 程序学派把语言能力看成人类认知能力的 一部分,语言产生于个体认知发展的一定 阶段,而语言的发展又促进认知的发展, 将语言看成一种认知过程,人类的语言与 认知相一致。
三、心理语言学的形成、发展及研 究领域 1、心理语言学的形成
心理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s)是 借助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和成果研究语言 使用(说话和听懂别人说话)的过程和儿童 习得语言的过程的一门交叉学科,是心理学 与语言学结合的最高形态。 1946年美国学者普隆科(N· Pronk)发表了 题为《语言与心理语言学》的文章,第一次 提出了“psycholinguistics”(心理 语言学)这个术语。1953年美国印第安那大 学召开的“心理语言学研讨会”及次年出版
2、心理语言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代-联想学派(associationist approach) A、代表人物:奥斯古德(C· E· Osgood)、 斯金纳(B· F· Skinner) B、理论背景:行为主义心理学、结构主义语 言学 C、主要观点:a、人的语言行为不是天生就 有的,而是后天习得的。他们坚持认为, 人没有任何的天赋观念和原则,一切观念 和概念都来自生活经验。语言行为与运动 行为一样通过反复练习得来。 b、语言较人类其他行为并不具特殊性。语言 是经过反复的“刺激—反应—强化”而形 成的习惯。
二、心理学与语言学的渊源
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包括理论心理 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 理论心理学是以理论思维的方法对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和规律进行探索,是心理学其他分支学科的 理论基础;应用心理学则是运用心理学的原则及理论来克服其 他领域中实际问题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心理学的学科体系庞杂广博,发展至今大致可概括为十个主要 流派:
1、心理学简述 心理学(psychology)脱胎于古代哲学,19世纪70年 代末以冯特(W· Wundt)创建实验心理学为标志, 威廉· 冯特(Wilhelm· Wundt,1832年8月 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16日—1920年8月31日),德国生理学家、 心理学家、哲学家,被公认为是实验心理 学之父。他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世 界上第一个专门研究心理学的实验室,这 被认为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3、语言学中的心理研究 在19世纪的语言学中出现了一种关于语言的生 物学构想,这种构想后来发展成为“语言是 一种体能机制”的概念。正是基于对语言的 这种认识,他们开始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角 度对语言进行研究,并对语言进行了如下界 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言是人的内心活动; 语言是思维的条件; 语言是认识世界的保障; 语言是交际的条件;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反映。 纵观19世纪语言学者对语言的界定,不难看 出,在研究语言本身的同时,学者们已经开
、第二代-内容学派(content approach)
A、代表人物:米勒(G· A· Miller)、卡兹 (J· J· Katz)、布雷恩(M· Braine)、埃尔 文(S· Ervin)、布卢姆(L· Bloom) B、理论背景:转换生成语法 C、主要观点:a、人的天赋的生理机构规定 着大脑中的语言内容,即人天生有一种 “语言习得机制”(转换生成语法中所说 普遍的语法能力)。这套机制包括一套语 言知识及语言分析的普遍过程。儿童能够 习得语言就在于听到的语言材料可以激发 其先天存在的语言结构,这种结构是生来 就可以接受语言的普遍规律。 b、语言较人类其他行为具有特殊性,表现为 语言机制的先天性。
研究生课程论文报告
心理学与语言学关系概述
报告人: 吴优
报告内容简介:
一、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二、心理学与语言学的渊源 三、心理语言学的形成、发展及研究 领域
四、心理语言学研究的前景展望
一、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语言与心理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语言与思维的关 系上,而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复杂而密切,大 致可概括为以下三个观点: 语言决定思维 这一理论代表人物是沃尔夫(B· L· Whorf), 他师承萨丕尔(E· Sapir)关于人的认知和世 界图式会受到语言支配的观点,提出了语言 相对性和语言绝对性假设。语言相对性假设 认为,由于语言不同,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 识不同。语言绝对性假设认为,思维是由语 言来决定的。 思维决定语言 这一理论的代表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J· Piaget)。皮亚杰认为语言与思维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