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流通纪念币篇
– 从币上看,可分为主币和辅币两大类; – 从属性上看,可分为流通币、流通纪念币和不流通的贵金属币,贵
金属币是以金、银等贵重金属作币材,虽然也象征性地铸有面额, 但并不参与实际货币流通,一般不按其面值兑换。
流通纪念币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第18条明确规 定:“纪念币是具有特定主题的限量发行的人民币,包 括流通纪念币和贵金属纪念币。”《条例》第19条又明 确指出:“纪念币的主题、面额、图案、材质、式样、 规格、发行数量、发行时间等由中国人民银行确定;但 是,纪念币的主题涉及重大政治、历史题材的,应报国 务院批准。”
收藏业习惯上把1995年及以前的纪念币称为早期纪念 币,1996年朱德纪念币及以后的纪念币称作后期纪念币。
第一套流通纪念币
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84年发行第一套流通纪念币“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 立35周年 ”
最贵的纪念币——中国人民银行成立40周年
珍稀动物纪念币
奥运纪念币
第一组奥运纪念币
第三组奥运纪念币
流通纪念币面值分类
目前国内已经发行的流通纪念币面值有四类, 一类是“壹元”面值, 第二类即是“伍元”面值, 极少数还出现过“拾元”面值。
“壹元”面值所占比例最大,“伍元”面值多出现在珍稀动物题材、文 化遗产系列、宝岛台湾系列等,而“拾元”面值则有两大回归系列、建国 50周年、迎接新世纪等少数品种。
还有一种样币,其是特别铸造的由中国人民银行和各商业银行存档的样品币,是银行系统的工作 币,主要用作人民币反假的对照币,是不能参与流通的。一般铸造15000至20000套,有些在3000套 左右,其正面印有“样币”字样。根据质量也分为精制样币和普制样币两种。精制样币铸造数量最少,
收 藏及其难。
流通纪念币发行时间分类
普通纪念币纪念币面额均为1元,直径均为25毫米, 材质均为黄铜合金,发行数量各1000万枚
第二组奥运纪念币
目录
– 按照国际上“纸币由国家委托中央银行发行,而不足值的硬币则只允许国家铸造发行,以维护持 币的名义价值”这一货币发行的惯例,人民币由国家委托我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发行 ,而硬币则由国务院根据我国在不同年度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和不同经济领域内的市场货币流通情 况,按照“构成金属货币的材质价值较长的流通时间内低于币的面值”这一垄断发行,以维护其 名义的价值,并把不足值硬币的铸币利益收归国有。因此,在我国人民币纸币上均印有“中国人 民银行”行名,标明发行机关,同时印有国徽以象征货币发行权仍属于国家;而在硬币上却铸有 国徽,虽然也由中国人民银行具体组织发行,但它标记着国家垄断铸造发行权。 可是,自2000年10月16日起,新版别的流通硬币则铸有“中国人民银行”行名,正式明确 中国人民银行为流通硬币的发行银行,但是在普通纪念币和贵金属纪念币上仍铸有“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名,强调纪念币的重大纪念特性。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2003年1月发行的普通纪念币贺岁系列的龙头品种——羊的身上,发 生的重大的变化,羊币上明确铸有“中国人民银行”行名,而代替了以往普通纪念币上“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国名,而且在其之后发行的普通纪念币中,只有贺岁系列延续这样的标注,其他的 普通纪念币仍然铸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
基础知识培训 (普通流通纪念币篇)
徐勃
钱币种类
– 从形态上看,可分为纸币和硬币即金属币两大类,硬币中又可分为 普通金属币来论 ,古代钱币一般指清朝之前历代发行的以方孔圆钱为主体的硬币和 纸币,而近代钱币指民国以来各个割据政权所发行的纸币和铸币; 现代钱币指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发行的人民币纸币、人民币硬币、流 通纪念币;
精制币可以说是质量最好的币了。在铸造过程中,它需要特殊的手工工艺和有别于普制币的额外 复杂的步骤。首先所选的币坯柔软,光滑;其次放入合适的币模打造后,立刻存入干净,真空的盒子 中;最后起码要经过6道关的检验。所以,要铸造精制币需要不少的、繁琐的耗时步骤。而普制币则是 完全可以使用自动化的机器生产出来的,而且在铸造过程中也不会过分在意瑕疵。
流通纪念币的特征
流通纪念币与流通币的币面图文虽有着一般的共性特征,但也有着许多区别之处。 一、流通纪念币上图文要素比流通币多。流涌币图文有5大要素,即国名、国徽、年号、
面额及背面各套固定的图案组成。流通纪念币图文一般除具有这些内容外,每枚还 铸有该币的纪念主题文字。这是流通纪念币与流通币重要区别特征之一。 二、流通纪念币有多种文字。流通币上的文字全是中文,有的加铸汉语拼音。流通纪念 币上除中文及部分有汉语拼音外,有的加铸少数民族的文字 三、流通纪念币上国名、年号并非套套皆有。流通币上枚枚有国名、年号、但流通纪念 币上有的就没有专铸的国号、年号。例建国35周年流通纪念币都没有,建国40周年 纪念币虽铸有年号,但也未另外专铸国名。 四、流通纪念币正面图案不一定是国徽。流通币正面图案一律是国徽(第五套流通币除 外),而流通纪念币为了显示纪念的特征,有的选用了其它图案。 五、背面图案全是围绕纪念的主题而作。
还有一个特例,“第六届全国运动会”面值每枚仅0.1元。
流通纪念币制作工艺分类
纪念币在质量上分为精制币和普制币两种。精制币在铸造工艺上和流程上,要比普制币精细、 复杂;精制币在质量和镜面平整度、光洁等方面要高于普制币;精制币在价格上要高于普制币;精制 币的发行量少于普制币;“国外造币厂精制币、普制币主要是以镜面的多少来定,而我国是以胚饼抛光 方法来定,手工布轮抛光即为精制币,精制币模具与普制币区别有一点。”就是用布轮对钱币坯饼进行 手工抛光。因为钱币印制过程中金属是流动的,所以预先抛光,增加镜面亮度的坯饼会比较容易压制 出镜面效果较好的币。
流通纪念币的材质分类
流通纪念币使用的金属材料有铜镍合金、铜合金、钢芯镀镍、紫铜合金、黄白铜 合金等5种。金属材料抗氧化性不同,按由高到低顺序排列为:钢芯镀镍、铜镍合金、黄 白铜合金、紫铜合金、铜合金。
初期的流通纪念币多以铜镍合金为材质,唯有“第六届全国运动会”用的是铜锌合 金。 1990年8月我国成功研制发行了第一套钢芯镀镍硬币――“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流通纪 念 币,成为我国大规模制造钢芯镀镍流通纪念币之先河,但珍稀动物系列采用的是“紫铜 合 金”。在“香港回归”、“建国50周年”、“澳门回归”“迎接新世纪”等币品上用的 是“黄白铜 合金”双色镶嵌。2001年的“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后大多改用“黄铜合金”,偶用钢 芯镀镍 材质的不断改变也真实反映了我国造币工艺上的发展,纪念币的质感更加强烈,图纹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