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白研究领域的新开拓——何念龙研究员新著《李白文化现象论》读后

李白研究领域的新开拓——何念龙研究员新著《李白文化现象论》读后

- 98 -
对此特异现象的内涵构成、基本特征、生成机制进 行了细致深入的阐析,使读者对于这一现象有了整 体的理解和把握。 作者还以“三型李白”论作为透析 此一现象的“锁钥”,力求对“李白文化现象”做出深 刻的解读。
“李白文化现象”命题和“三型李白”论,是该书 对李白研究所提出的创意性的理论架构和全新的 学术话语。 回顾已往李白研究,基本上一直沿袭既 定套路和阐释传统,即关于家世出身、生平经历、思 想精神、交游行踪、艺术风格、创作特色、历史影响 等传统研究内容和单向性、分解式研治思维,仿照 史料汇编、作品集注、诗文系年、史实考证、文本诠 释等惯常路数。 从思维论视角来看,作者经过长期 学术积累和多年不懈探索, 以卓然独立学术姿态, 锐意创新,突破了该研究领域那种单维度、线性型、 平面化的思维定势和操作惯性,致力于系统集成的 逻辑建构, 使对李白的研究更具完整性和立体感。 在李白问题上,将宏观观照与微观解析、历时性审 视与共时性剖析相结合,高屋建瓴,整体在握,显示 了开放性和生发性特征,强化了系统性和立体化色 彩,具有很强现代学术品格。 这种理论构架,为李白 研究的拓展和深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更全 面、更深刻地研究李白。
从李白再塑史来看,李白形象有着极大的可塑 性,与时同新而生发不尽。 历代士人群体对李白的 解读和再塑,人数众多,作品繁多,内容丰富,形式 多样,多姿多彩,蔚为大观。 该著特辟《再塑论》专 章,进行纵向历时性梳理,对盛唐直至清代的代表 性人物和有重要价值的文献资料进行细致深入的 分析。 作者强调指出,唐五代为再塑开创期,再塑定 向定型并侧重李白之才,是后世再塑的源头;宋元 为再塑拓展期,侧重于李白之气和个性特征;明清 为再塑的繁盛期,再塑形成高潮,又增加了“忠正” 色彩。 历代不同的再塑使李白形象和精神风貌趋向 于完满,多彩也更加丰富,越来越为广大读者所亲 和与认同,再塑中所确立的四大形象类型(即天才 型、诗酒型、神仙型、傲岸型)已深入人心不可更易, 所确认的四大精神范式(诗酒精神、浪漫精神、独立 自由精神、反权贵精神)已积淀于民族文化心理结 构深层。 作者仔细发掘历代李白再塑的新情况和新 意向,如从盛唐到清代一直存在的诗人“梦李白”和 “李白后身”两种独特事象,这是李白再塑史上的奇 特之处和闪光之点。 这种重点解析有助于对李白文 化现象的深入把握。
谈晓明
(江汉大学 人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摘 要:“李白文化现象”和“三型李白”论(“ 历史原型李白”、“诗艺造型李白”、“传说塑型李白”),是 《李白文化现象论》对李白研究所提出的创意性的理论架构和全新的学术话语。 《李白文化现象论》突破了 该研究领域那种单维度、线性型、平面化的思维定势和操作惯性,有助于探索解决一些悬而未决的迷踪谜 案,从而为李白研究的深化奠定了的基础。
一、从思维论着眼,精心创建新的理论架构 该著扎实厚重,内容丰富,洋洋 44 万字,共分 5 章 25 节,以建构论、特质论、再塑论、比较论 、本 质论等为结构框架维度, 各自相对独立又密切关 联。 该著着眼于学术思维路向的变更,在学界首次 使用“李白文化现象”理论话语并加以全面深入阐 解。 作者认为,李白其人其诗及历代相关的史传记 载、诗文评论、文艺作品和故事传说,构成了一个多 姿多彩、长盛不衰的“文化特异景观”。 其生前社会 轰动效应和死后巨大深远影响无人能与比肩,历代 士人群体和普通民众不断地对李白进行解读、评论 和再塑,在中国古代经典作家接受史上空前绝后而 成为独特的文化现象。李白文化现象的基本内涵包 括作者本人、作品文本、巨大影响三个基本建构维 度,具有独特性、雅俗共赏性和历史积淀性三个主 要特征。这一现象的成因主要源自于其人其诗本身 特异性、盛唐时期的精神孕育、士人阶层的心理诉 求。 这一现象的本质和核心是“李白文化精神”,即 高度的人文关怀精神、极度的自由狂放精神、强烈 的反权贵精神、淋漓酣畅的诗酒精神[2](382)。作者
二、从重点论着力,深度透析两个重要问题 李白是超迈绝伦的特殊性存在,对其现象史问 题研究需要将整体把握与重点阐解结合起来。 作者 突出重点而深度阐析, 紧紧抓住两个最重要问题,
即李白特异性和李白再塑史。 从李白特异性来看, 其以奇人奇事其文著称,因而对李白超常奇异性的 探究成为李白文化现象研究的必然要求。 该著特辟 “特质论”专章深入探讨李白的内在特质、个性特征 和精神底蕴。 作者分析说,李白具有“奇、气、真、狂、 豪、情结”等异相特质。 所谓“奇”主要指其身世经历 之奇、天赋才华之奇、气质个性之奇、志向爱好之 奇、行为方式之奇和诗艺创造之奇,有力展现出鲜 明的李白个性特征;所谓“气”主要指其超人才气、 冲天酒气、飘逸仙气和凛然傲气,有着强烈的极致 性和互融性;所谓“真”主要指思想意向之真、品性 之真、情感之真和诗文之真;所谓“狂”主要指其心 性之狂志尚之高,超常的自负自信,狂而不悖,狂而 有趣;所谓“豪”主要指其人之豪放超迈和其诗之奔 放豪迈,豪不失真,豪而不野;所谓“情结”是指自我 情结、功成身退情结、超人情结、诗酒情结、神仙情 结、漫游情结等。 这六者融为一体构成经久不衰的 李白文化现象的最根本原因。 这种深度阐解为论题 增添了新意和亮色。
第 33 卷 第 11 期 2012 年 11 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Soc.Sci)
Vol. 33 No.11 Nov. 2012

李白研究领域的新开拓
—— —何念龙研究员新著《李白文化现象论》读后
关键词:李白;李白文化现象;三型李白论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2596(2012)11- 0098- 02
进入新世纪, 李白研究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 专题探索正向纵深掘进。在近几年李白研究的众多 成 果 中 , 何 念 龙 研 究 员 的 专 著 《 李 白 文 化 现 象 论 》[1] 比较突出。 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 该书以宽广的学术视界、新致的思维路向和包容性 理论建构而引人关注,标示着该研究领域的重要进 展,其学术探索和研究特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