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战地回忆录]

[战地回忆录]

[战地回忆录][战地回忆录]编者按:“硬骨头六连”是我军惟一由国防部、中央军委两次命名的英雄连队。

在1984年老山首批防御轮战中,六连指战员发扬“压倒一切敌人的狠劲,坚韧不拔的韧劲,坚持到底的后劲”光荣传统,以小的代价取得了大的胜利,打出了新一代军人的硬骨雄风,中央军委第二次授予“硬骨头六连”为“英雄硬六连”光荣称号。

编者在博客中编发了一军《威镇南疆》的博文,是从宏观概括了一军老山作战的光辉战绩。

本文作者朱秋华,是“硬骨头六连”参战老兵,他以亲历的战地回忆,从微观具体记述了硬六连指战员坚苦卓绝的战地生活、前仆后继的卫国英姿、英勇顽强的英雄战绩,读来感人至深,难以忘却。

编者重新加以编排,以飨战友和朋友们,在年关相近之时,缅怀牺牲的战友,继承光荣传统,鼓舞年轻一代,为我们共和国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编辑刘丹旗第一章我的连队和他的光荣历史2009-07-28 10:13前言离开部队虽已25年,但在硬骨头六连服役参战的这段经历早已深深的烙入了我的心底,成为我人生不可磨灭的回忆。

这么多年,无论悲伤还是喜悦,一想到那段经历,任何事情在我心中都变得那么淡然,因为只有经历真正的生死考验,才会让自己的心坦然面对一切,任何困难都打不倒我,活着的感觉真好!1983 年我高中毕业一年后,应征入伍,有幸的是,我被分到了硬骨头六连。

这支连队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的连队。

1939年,六连诞生于抗日烽火中。

红军时期,红二、红六军团改编成由贺龙任师长、关向应任政治委员的八路军120师,120师下属358旅(旅长张宗逊;政治委员李井泉)。

政治部主任余秋里,(余秋里建国后任国务院副总理,80年代初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359两旅,358旅下属716团(团长贺炳炎、政治委员廖汉生)的6连正是硬骨头六连的前身。

在抗日战争中,358旅挺进中原,转战晋察冀,保卫陕甘宁,血战黄土岭。

电影《太行山上》演绎的击毙阿部规秀(阿部规秀,日军少将旅团长,在被击毙的侵华日军中属最高军衔,因擅于打山地战而闻名,被称为山地之花)的,正是我们这支部队。

1946年一纵司令员张宗逊陪同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在延安机场检阅部队。

解放战争中,120师组建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后一纵改为1军,1947年,蒋介石命胡宗南率百万蒋军,包围延安,妄图消灭共产党在延安的首脑机关。

1军奉党中央命令,和兄弟部队圆满完成了保卫延安的战斗任务,在延安机场光荣接受了毛泽东同志的检阅。

1947年358旅改为1师,我所在连队为1师1团6连,随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转战大西北。

参加过羊马河战役、围歼瓦子街等大的战役,我连的老前辈伊玉芬等四名战士在陕北瓦子街战斗中每人刺杀了10多名蒋军,后被授予全国战斗英雄。

之后进军青海,消灭马步芳匪军,解放了大西北!我师在抗日战争,保卫陕甘宁,解放大西北等著名战役中,先后参加战斗、战役1000多次,牺牲了近10万英烈,走出了百位开国元勋和将领。

尤其我们六连在西北战场的沙家店战役中,在仅剩十几人的情况下仍顽强战斗,出色完成了任务。

在军中,六连以敢打敢拼和刺刀见红闻名全军,战功卓著的六连官兵曾多次受到毛泽东同志的亲自接见,所以我师也被称为西北野战军的王牌之师。

建国初期,1军解放了甘肃、青海,在青藏追剿残匪,高原筑路,血撒西北边关。

1952年,1军赴朝鲜参战,至1958年回国。

部队进至河南安阳、开封、信阳、商丘一带。

六连正是因为敢打敢拼、刺刀见红,作风优良、军事技术过硬等出色表现,于1964年1月22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命名为“硬骨头六连”。

1975年下半年,因文化大革命等原因,1军和南京军区20军换防,移师浙江杭州。

第二章新兵生涯(上)1983年10月,我在上海嘉定地区光荣参军。

嘉定区的新兵共70人,马陆26人,南翔28人,望新16人。

11月3日那天,我们乘火车到杭州转军车去驻地报到。

到达杭州火车站已是下午4点,军车早已等在车站外。

到了车站广场后由领兵军官下达命令集合队伍,开始点名分配人员,南翔的新兵去一师二团(部队驻地杭州中村),望新的新兵去一师三团(部队驻地杭州中村),我们马陆的新兵除了3人去二团外,其余的全部分在一师一团(部队驻地杭州留下)。

我所在的军车开到二营操场后,领兵军官周国平开始分配人员,我们7人由二营各连的班长领人,赵秋明去二营四连;张勇,岳明高去二营机枪连(部队去老山参战时:魏永明、张勇、岳明高三人牺牲在老山前线)。

其余的一营7人,三营6人,炮营3人。

我,徐建龙,印德良,魏永明去二营六连。

我们四人由四班长安徽宿州人张亚带领,去了六连新兵排,我和徐建龙分到了5班,魏永明分到了6班,印德良分到了4班。

就这样,我成为了硬骨头六连的一名战士,开始了我军旅生涯。

安顿好行李正值连队开晚饭,至今我还清楚的记得进入部队第一天的晚饭:大葱炒肥肉、青菜、辣豆腐,汤是用面粉做的,在热开水里放些面粉调一调就成汤了,据说很有营养。

我们硬着头皮把第一顿饭吃了!吃好晚饭后,我们二排新兵由各班长示范,被子怎么叠?衣服怎么叠?枕头怎么做?还宣布明天早晨6:00听到起床号后,立即穿衣服起床,到营房前集合出操,白天,除了训练,新兵不得擅自行动,还规定每晚9:00熄灯,我躺在床上,心里想着,部队就是部队,好严啊!既然来了,我就努力适应吧!新兵总有一个适应过程的!第二天早上8:00,排长耿平(泰州人)、班长汤功华带领我们三个班的新兵去二营新兵连接受政治教育,还得记笔记!连续上了5天课,每天11:00-12:00为午饭时间。

我还记得新兵连指导员主要讲了这么几项内容:从一个社会青年转变成一名真正的军人必须做到哪些?部队的军史、光荣传统、军人职责、内务条列等,总之,军人必须做到的全都讲了!我有时听厌烦了就把军帽拉下小眯一会,大概的听一听就行了!到了晚上,我们新兵统一自己练习叠被子,叠衣服、叠裤子,还要点评,叠被子必须做到4个45°,一个90°。

被子叠好后必须上下平行,左右直角,不能有褶皱。

因为是新被子,刚开始不好折,以后轮廓逐渐出来了,就叠的非常好看了!到部队后,这就是我学会的第一件事情:叠被子、叠衣服!第二个星期,开始了为期一个多月的队列训练,我们二营有两个很大的操场兼靶场。

我们连后面(北)的为北操场,有围墙,南面是山,山的东面是留下镇杨家牌楼大队,翻过杨家牌楼大队的一座山就到了南方有名的古刹:灵隐寺。

围墙东隔壁是硬骨头六连展览馆,六连前面(南)为南操场,营部通信排就在那儿。

到部队,队列训练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稍息、立正、齐步走、向后转走,最重要的是踢正步!班长汤功华是82年入伍的老兵,在新兵班当班长的都是老兵,经过军教导大队培训过,军事素质都很好。

第一练习是:稍息,第二练习是:齐步走。

第一、二练习大家都在班长示范下练习。

稍息角度、起步距离大多能做到很精准,队形也能保持整齐。

最艰苦的是第三练习:踢正步!因为此时队列训练我们有了基础,练习起来感觉还好。

最难是踢第一步:左腿抬起,规定离地25公分,全班必须做到一个样,看上去是一条线。

因为是新兵,刚踢正步时肯定有参差不齐的。

我们在训练时,班长、副班长就用背包带量好离地尺寸,要求每一个人沿着背包带踢,坚持两到五分钟,然后反复练习。

一天下来腿都抬不起来,最大的愿望是能在操场上躺一会!踢正步的训练花的时间最久,连续好几个星期。

接下来是第四练习:敬礼。

敬礼需五指并拢,中指贴近太阳穴,手臂和肩保持45°角。

晚上连队准备了大镜子,让新兵自己练习,看是否标准。

因为是光荣连队,我们连的新兵要比其他连队的新兵刻苦的多,认真的多。

两个月后,我们二营的新兵举行了队列比赛,团里的作训参谋、营长、教导员都亲临现场。

果然不负众望,我们连荣获第一名。

在连队里平时出操回来后,先整理内务,然后各班擦自己的承包窗,扫自己的地,再洗漱,开饭,八点开始训练,天天如此!因为新兵没有外出的份,星期天只能呆在连队里,写写信,和老乡聊聊,有时我们七个老乡在后操场一块坐坐聊聊都要向班长请假,准时归队,哪怕离连队一步都得请假。

部队的津贴是这样的:第一年每人每月10块,第二年11块,以此类推。

当兵前我是不会抽烟的,到了部队后实在闷得慌就慢慢的学会了,逐渐以后烟瘾越来越重,发津贴的第二天我就去军人服务社买好三条烟,精神粮食先准备好,每月如此。

转眼到了1984年的元旦,每逢佳节倍思亲,每个新兵都有点想家的味道,元旦的晚上,连队举行了会餐,还有酒,肉包子。

我们班加上正、副班长共九人,菜有鱼、大葱炒肉片、花生米、豆腐等,比平时多了好几个菜。

因为我对酒精过敏,所以不能喝酒。

晚饭结束,指导员要求新兵排每个班抽一名字写的好一点的士兵给每个新兵家里写信,告诉父母,他们的子女在部队里很好,让家里放心等让父母放心的话。

我的字还算不错,我写了八个战士的家书,也给我家里写了一封,谈了谈部队的训练状况,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内容。

1月2日,四班班长张亚征求我的意见,问我是否想去四班,我欣然答应。

经过连队批准后,我由五班调至四班。

晚上,全连集合,由连长李道平、指导员高林科传达军部关于1月22日硬骨头六连命名ershi周年庆典活动的安排总参谋部杨得志总参谋长、南京军区司令员、政委,浙江省委领导,军师团首长到时都要亲临连队观看军事表演,我们新兵排的军事内容除了分列式还要表演100米有依托射击。

指导员还特别强调不管哪个新兵假如在这次表演中能打五十环的授予三等功一次。

在这次活动中表现良好的士兵给予连嘉奖一次。

连长最后要求新兵排在二十天的时间里不管刮风下雪都要刻苦训练,不管用多少子弹,要求每个新兵射击成绩一定合格。

还规定谁要是拖了连队的后腿就调离连队,叫他去养猪,种菜,晚上取消看电影(在部队里,为了丰富士兵的文化生活,团部每星期放四至五次电影,星期六、星期天晚上可看电视,但不能超过九点钟)。

所以元旦过后,我们全连不管老兵新兵都投入到了紧张的训练中,大家心中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要拿最好的成绩表演给首长看,为我们连队再一次争光添彩。

就这样,在元月3日-29日期间,白天老兵们在后操场训练跳障碍。

40火箭筒手训练打移动靶,我们新兵在前操场训练靶台瞄靶。

三点一线的道理,我们都懂,但是班长汤功华还另外传授了一种经验,就是三点一线的时候,准心对着靶心时,枪口稍稍往上抬一点,就能打到靶心,后来证实这个方法确实有用,但也有的班长反对!有天晚上,排长耿平带领我们全排夜间瞄靶,这是我们第一次这样训练。

晚上瞄靶是否瞄准只有老天才知道!瞄靶开始,在靶的上方挂一盏40W的灯泡,距离100米的靶台上很难找到靶心,特别是在夜间,眼睛瞪久了就会迷糊,眨一眼什么都看不到了,天上有月亮的时候还好点。

班长张亚说:第一次是这样的,以后会慢慢好的(还好这个项目不在表演范围内)。

就这样,白天、晚上重复训练了一个星期,明天就要实弹射击了!第五天的早上,我排全副武装,整齐的集合在北操场。

相关主题